吃粗飽的菜飯,大多是將青江菜刴碎,並以豬油快炒,最後再拌入米飯中,此可留存青菜口感,其次還有顏色難配、清淡不搶整體風味及均衡營養的考量。
上海菜飯屬「本幫菜」之一,最早因寧波人赴十里洋場討生活,大家為相互扶持,所以逐漸形成「寧幫」,寧波人則自稱「本幫」。
圖/國聯飯店北馥樓的上海菜的師傅居然也會做出膾出人口的冠軍牛肉麵!魚夫提供。
後來,他們許多家常菜便成了本幫菜,接著也一步步進化成上海館子裡,不算便宜的菜肴,且以濃油赤醬聞名天下,而上海菜飯則又加入火腿、臘肉等食材,讓口感更形豐富。
咱們台北這家老派浪漫的上海菜飯是盛在大砂鍋裡,一掀開來,香氣撲鼻,添一碗來嚐嚐,一桌眾人讚歎不已,空氣中瀰漫著歡樂氣息,齊聲讚頌師傅的手路誠厲害。
就我的年紀來說,年輕時,最常去交關的上海菜,便是位於台北中山堂旁經濟實惠的「隆記菜飯」了。
這家於1952年開店,由來自上海寧波的王阿隆兄弟所創辦的餐廳,當然有著最道地、傳統的上海口味,主菜未到,光那些雪菜百頁、烤麩、油燜春筍、百頁卷、清蒸臭豆腐、醉元寶(豬蹄)、蔥㸆鯽魚等,樣樣都非常可口。
後來這家店的主廚,改由來自新竹,1971年起拜師的新竹客家人陳雙旺承繼;掌櫃朱寶玉女士,則是海籍爸爸、桃園人媽媽的愛情結晶,她從會計做起,一步步成為隆記的靈魂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