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夫專欄】

台灣冰淇淋的起源!從複合式餐飲的元祖餐廳「光食堂」說起

台灣冰淇淋的起源!從複合式餐飲的元祖餐廳「光食堂」說起 圖/複合式餐飲的元祖餐廳-光食堂。魚夫提供。
作者:魚夫
日期:2024-07-18

台灣人何時開始出現冰淇淋?我要從一家日治時期的光食堂(ヒカル食堂)說起,這家店換算成現在的位置,就是衡陽路81號,但還有支店,位於今延平北路一段155號(現為開普洋酒),當時的建築為英國風紅磚白飾帶,有著漂亮圓頂的建築。 

光食堂賣的是什麼葫蘆?生意做這麼大?日本人現在很愛打的柏青哥,在30年代稱為「自動球遊機」,當時光食堂就曾引進,還曾經引進賣零食的自動販賣機,不過既名為食堂,本業就是飲食,品項還真不少,包括壽喜鍋、什錦火鍋、鯛火鍋、甘栗、烏龍、其中冰棒、冰淇淋是招牌。

今之衡陽路一帶昔為榮町,為一級美食戰區,而光食堂的特色在於便宜、美味且份量足的冰淇淋、只消花費十錢而已,還有女性喜歡的巧克力和蜜豆冰等。

延伸閱讀

旗山小鎮裡有超多日式建築!老街農會Art Deco風格有何特色?

冰淇淋成為艋舺大稻埕最受歡迎甜點 

冰淇淋在台灣頗受歡迎。明治44年,也就是中華民國成立的1911年,清國正發生革黨暴動,台灣則根據當年6月的《臺灣日日新報》的報導,艋舺大稻埕區域的冰淇淋商人規模竟達500人之譜,正展開激烈的競爭,到了約1920年代,機器製造的冰淇淋出現,那時在「內地」的價格一球是2錢日圓。

隨著時代的進步,冰淇淋漸成小販可以推上街頭呼賣的冰品,老照片街頭上的小販在冰櫃外寫著日文片假名アイスクリーム,也有英文ICECREAM,並有氷淇淋、雞蛋氷等字眼,還有一只冰桶,這桶子分內外兩層,外面用冰塊和粗鹽巴保持冰塊不會溶化太快,而裡面再一個圓筒放冰淇淋。

上圖右方即那間專賣餐飲器材館即為當年光食堂。魚夫提供。圖/上圖右方即那間專賣餐飲器材館即為當年光食堂。魚夫提供。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延伸閱讀

不輸越式洗頭!5家台南「傳統理髮廳」又翻紅台式特色難取代

早期的原料成分為牛乳和雞蛋,又稱「卵冰」或「雞卵冰」,口味常見者為西瓜、巧克力、草莓、檸檬、芒果⋯⋯,另外還有如1915年總督府晚宴菜單裡的甜點巧克力冰淇淋,1916年的杏仁冰淇淋等。

日本人引進冰淇淋來台灣,在炎熱的天氣催情下,魅力十足,戰後台灣人已經深深為消暑的冰淇淋所吸引,開始叭噗、叭噗在大巷內穿梭,大家都知道,賣冰淇淋的來了!

▲ 1911年中華民國在革命,台灣人正在大啖雞蛋冰 ヒカル食堂 2:57

延伸閱讀

【魚夫專欄】新北投驛的火車為何得倒退嚕(攄)?

👉 加入城市學 LINE 官方帳號,追蹤 IG ,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關鍵字:美學文化復興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魚夫專欄】從青鳥行動看立法院青島會館的前世今生!
桃園復興區亮點計畫順利完工 ! 五大壁畫能成觀光新亮點 ?
【魚夫專欄】千呼萬喚始出來,東門町派出所修好了!
魚夫

魚夫

漫畫家、評論家、電視台總監、名節目主持人、動畫公司老闆。在將屆半百之年自求隱退,毅然決然離開台北,移民台南,開始樂活人生,尋找新生命。 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博士班。自1982年至2004年曾任職報紙、廣播、電視台等媒體,已自弘光大學退休,現為台南應用大學榮譽教授。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