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食堂賣的是什麼葫蘆?生意做這麼大?日本人現在很愛打的柏青哥,在30年代稱為「自動球遊機」,當時光食堂就曾引進,還曾經引進賣零食的自動販賣機,不過既名為食堂,本業就是飲食,品項還真不少,包括壽喜鍋、什錦火鍋、鯛火鍋、甘栗、烏龍、其中冰棒、冰淇淋是招牌。
今之衡陽路一帶昔為榮町,為一級美食戰區,而光食堂的特色在於便宜、美味且份量足的冰淇淋、只消花費十錢而已,還有女性喜歡的巧克力和蜜豆冰等。
冰淇淋在台灣頗受歡迎。明治44年,也就是中華民國成立的1911年,清國正發生革黨暴動,台灣則根據當年6月的《臺灣日日新報》的報導,艋舺大稻埕區域的冰淇淋商人規模竟達500人之譜,正展開激烈的競爭,到了約1920年代,機器製造的冰淇淋出現,那時在「內地」的價格一球是2錢日圓。
隨著時代的進步,冰淇淋漸成小販可以推上街頭呼賣的冰品,老照片街頭上的小販在冰櫃外寫著日文片假名アイスクリーム,也有英文ICECREAM,並有氷淇淋、雞蛋氷等字眼,還有一只冰桶,這桶子分內外兩層,外面用冰塊和粗鹽巴保持冰塊不會溶化太快,而裡面再一個圓筒放冰淇淋。
圖/上圖右方即那間專賣餐飲器材館即為當年光食堂。魚夫提供。
早期的原料成分為牛乳和雞蛋,又稱「卵冰」或「雞卵冰」,口味常見者為西瓜、巧克力、草莓、檸檬、芒果⋯⋯,另外還有如1915年總督府晚宴菜單裡的甜點巧克力冰淇淋,1916年的杏仁冰淇淋等。
日本人引進冰淇淋來台灣,在炎熱的天氣催情下,魅力十足,戰後台灣人已經深深為消暑的冰淇淋所吸引,開始叭噗、叭噗在大巷內穿梭,大家都知道,賣冰淇淋的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