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期的南投街消費市場和街營店舖,也就是現存的「南投市場」,這建築在1938年2月動工,同年12月完工,包含東北側的主入口,和兩側的街屋,街屋形式係上下二層,形成住商合一的格局,所有街屋均向外,直接面臨街道,而所圍成的區域才是市場,且極可能是露天市場。
南投市場緊鄰民權街、中山街、彰南路二段與民族路間,今之市場共8處出入口,戰後於民國50年間曾戶為南投果菜拍賣市場,交易熱絡,遠近馳名。
到了1980至1982年間,該處曾進行若干修建工程,又1999年的921地震,再造成市場嚴重損壞,所以這回由中央撥款重建,於2003年重建完成,大致保存了當年外觀。
而基地面積,則約4421平方公尺,大致規劃成183個攤鋪位,市場訂定棟別編號共分第1棟至第9棟、新建棟、棟外、樓上拍賣場及北棟共有8處出入口。
其中,主入口意象的中山街,不僅保有日治時期風貎,據經濟部中部辦公室描繪,在「硬體經費補助及軟體輔導改善下,市場由外而內重新整修,呈現安全衛生、整潔明亮的新面貌,攤商營運環境改善顧客服務提升,連續於99年、101年榮獲2顆星殊榮。」
圖/南投市場。魚夫提供。
其實隨著超級市場和大賣場的出現,傳統市場自然面臨許多危機,反倒是以市場為中心的周邊市街成了繁華商圈,許多頗受當地人歡迎的店家,諸如「阿欽傳統豆漿店」「阿連扣仔嗲」和「百年櫻壽司」等,都值得去交關。
進入市場,中山街和民權街的三角窗入口,就是著名的「友德意麵」。
南投意麵是南投名物,大抵南投人,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家的南投意麵美食排行榜,但「友德」總不會摔出榜外吧?
另一家靠近民族路口的「源振發製麵廠」薪傳五代,也有百年以上的歷史,不曾嚐過,就枉來一趟了。
說到意麵,市場內還有創立於1926年的「自在製麵廠」,由陳自在開始經營,如今已是四代傳承。
百年製麵其實是個大議題,因為日本時代的台灣麵食並不發達,而南投卻有自日治時期開始的製麵廠,目前得到的初步脈絡,就是南投製麵如福州人有關,而和戰後外省人帶來的製麵技術關連較少。
李媽媽和她的手作水餃一樣精神抖擻,而且還經常上電視,每天開開心心的包著水餃,要不好吃也難。
創立於1950年代的「丸雨食品」,也已然傳承三代,現任老闆老闆寗忠國的本行是航太工程,兒子寗偉倫則是管理學碩士,現在專心來做魚丸,品相可謂琳瑯滿目。
百年市場裡,當然還有很多美食值得細細品嚐,有時間,別忘了小城來作客,下方影片收攏很多家百年名店,全台灣只有這座市場有,美食職人的聚集基地完全攻略獻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