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青年曹雅評、王錦儀、林庭旭等

移動是日常 馬祖青年的「候鳥」群像

移動是日常  馬祖青年的「候鳥」群像 以廢棄校舍為基地,一群馬祖青年成立了「馬祖青年發展協會(簡稱馬青)」,四十多名成員,有人是馬祖長大,有人是台灣長大,也有人雖來自外地,因為熱愛馬祖,而長駐於此。
日期:2020-12-24

2017年6月,一群馬祖青年成立了「馬祖青年發展協會(簡稱馬青)」,四十多名成員,年齡從二十歲到四十歲,背景則相當多元,他們共同的目標,就是希望透過年輕人的力量,為馬祖帶來改變。

連續兩屆都擔任「馬青」理事長的曹雅評,是南竿的返鄉青年。高中畢業之後,她到台灣念大學、研究所。社工背景出身的她,後來就在台北從事社工相關工作。

2012年,馬祖博弈公投過關,雖然在博弈專法仍未立法的情況下,博弈專區仍無法實質設置,但是公投結果,對於參與反博弈抗爭的曹雅評,是不小的刺激,促成她返鄉就業,並推動成立「馬青」。

為了打造協會的基地,他們尋尋覓覓,找到了位於南竿鄉珠螺村一所廢棄五十三年的小學校舍,並申請到了經費,進行改建。有了空間之後,「馬青」除了在這裡舉辦市集、紀錄片放映,也規劃了文化母語的課程,邀請在地人用馬祖話玩遊戲、划馬祖酒拳,從日常生活裡學馬祖語,從語言重新找到自我的文化認同。

身為「馬青」的理事長,她也經常來台灣開會、提案,或是跟其他縣市的地方創生團隊進行交流,從各方經驗中,探索如何創造馬祖的未來。

曹雅評(土型人/返鄉定居),圖中左一,曹雅評高中畢業後,到台灣念書。原在台北從事社工相關工作,返鄉就業後,推動成立「馬祖青年發展協會」,除了凝聚社區,傳承在地文化,對於想要長駐馬祖的外地人士,也提供資訊和協助。圖/曹雅評(土型人/返鄉定居),圖中左一,曹雅評高中畢業後,到台灣念書。原在台北從事社工相關工作,返鄉就業後,推動成立「馬祖青年發展協會」,除了凝聚社區,傳承在地文化,對於想要長駐馬祖的外地人士,也提供資訊和協助。

從醫學轉向餐飲

週六午後,新竹晶品城購物廣場外的週末市集,馬祖青年王錦儀細心佈置她的攤位,推銷自己生產製作的魚麵料理包、老酒小魚小卷醬等產品。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王錦儀是南竿人,跟曹雅評是國中同班同學,馬祖高中畢業後,透過「離島地區醫事人員養成計畫」,考進了台北醫學大學,念到第五年,她發現行醫不是自己的志趣,就毅然休學,轉向她有興趣的餐飲事業。

休學之後,王錦儀打工兩年,待過各種類型的餐廳,練好了料理基本功,就自行創業,在三峽的北大商城,開了一間早午晚餐店「IC eating house」,主打馬祖菜和異國料理。2019年收掉店面,專注於電子商務的市場。

為了推廣自家商品,王錦儀就開始跑市集,「賣吃的,就是要讓消費者試吃,而且我也希望,對方是吃過我的商品,真正喜歡,再來購買。」她除了跑台北的市集,也會參加馬祖的市集,事實上,後者帶動的銷售結果更好。

王錦儀(土型人/二地居),高中畢業後,王錦儀來到台北念書並定居。繼承了父親對料理的熱情,投入馬祖菜和異國料理,透過網站和粉絲專頁販售。為了推廣自家商品,開始在台北、馬祖兩地跑市集,除了維繫兩地的人脈,也可以藉著在市集擺攤的機會,讓更多人認識馬祖。圖/王錦儀(土型人/二地居),高中畢業後,王錦儀來到台北念書並定居。繼承了父親對料理的熱情,投入馬祖菜和異國料理,透過網站和粉絲專頁販售。為了推廣自家商品,開始在台北、馬祖兩地跑市集,除了維繫兩地的人脈,也可以藉著在市集擺攤的機會,讓更多人認識馬祖。

王錦儀解釋,馬祖市集會有很多外地的觀光客,他們本來就對馬祖感興趣,自然購買的意願也比較高,像是疫情趨緩後,大量觀光客湧向馬祖,王錦儀的業績也跟著攀升。

王錦儀承認,如果固守馬祖市場,就產品銷售來說,更容易看到成績,但是她選擇馬祖、台灣兩地移動,除了可以維繫兩地的人脈,也可以藉著在市集擺攤的機會,讓更多人認識馬祖。

拍影片介紹馬祖

這幾年擔任縣政府「擺暝文化季」晚會主持人的林庭旭,父親是南竿人,是家族中移居台灣的第一人, 後來父親搬回馬祖,林庭旭和母親、弟弟,則繼續留在台灣。

大學畢業後,林庭旭曾在外商短暫做過行銷工作後,就跑去應徵購物專家,初期還在摸索,業績都吊車尾,後來他將表演結合銷售,一炮而紅,職涯雜誌找他拍封面,「康熙來了」找他上節目,甚至連「全民大悶鍋」都以他為模仿的對象。

由於馬祖之前很少有高知名度的人,林庭旭成為家鄉注目的焦點,當地的《馬祖日報》經常報導他的動態,家鄉給他的支持和掌聲,促成他想要回饋的心意。

從小在台灣長大的他,長期以來,深切感受很多人不認識馬祖。為了提升馬祖在社群平台的能見度,他先在臉書上發文「一眼分辨出馬祖人」、廣徵網友意見談「一句話惹惱馬祖人」,之後更拍了影片「翻白眼吧!馬祖人」系列,以詼諧趣味的方式介紹馬祖,引起了不少迴響。

林庭旭(關係人口),父親是馬祖南竿人,林庭旭擔任購物專家期間,受馬祖鄉親大力支持,開始拍攝以馬祖文化為主題的影片,提升家鄉魅力與知名度。雖然在台北工作、生活,但時常擔任馬祖重要活動的主持人,也是「馬祖青年發展協會」的成員。圖/林庭旭(關係人口),父親是馬祖南竿人,林庭旭擔任購物專家期間,受馬祖鄉親大力支持,開始拍攝以馬祖文化為主題的影片,提升家鄉魅力與知名度。雖然在台北工作、生活,但時常擔任馬祖重要活動的主持人,也是「馬祖青年發展協會」的成員。

「因為工作的關係,我很難長時間待在馬祖,但是只要馬祖需要我,我一定會排除萬難,回去參與地方的事務,」林庭旭強調,除了擺暝文化季,馬祖的春節遊藝晚會也找他當主持人。

除了藍眼淚,馬祖也因為燕鷗聚集而聞名,牠們會因為渡冬、過境、繁殖等原因,週期性地回到馬祖。

不少馬祖青年,他們都以自己的模式,如同候鳥一般,在馬祖、台灣兩地間移動。透過移動,可以連結更多資源、人脈,最終的目標,就是打造出美好的家園。

(本文摘錄自《二地居:地方創生未來式》一書文章,作者為謝其濬)

(國家發展委員會廣告)

關鍵字:地方人才回流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深耕,才能發掘在地DNA
看見地方改變,自信迎向未來
從生態旅遊到林下經濟,讓山林和部落永續長存
一週雙城,守備範圍更完整
用同溫層的力量,召喚遊子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