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我可以不搭火車去羅東學東西嗎?」因為一句童言,她為偏鄉孩子蓋一座夢想基地

在南澳打造圖書遊樂場!「小人小學」陳子倢築起偏鄉的守護網

在南澳打造圖書遊樂場!「小人小學」陳子倢築起偏鄉的守護網 圖/「小人小學」創辦人陳子倢和南澳的孩子一起打造了「小人1號:南澳小孩的圖書遊樂場」,扎根偏鄉教育、陪伴孩子成長。取自小人1號:南澳小孩的圖書遊樂場臉書粉專。
作者:劉芮菁
日期:2025-04-22

在21世紀的社會,念書上大學、畢業後踏入職場,似乎是理所當然的過程。但在部分偏鄉學童眼中,卻是遙不可及的夢想。長期投入教育工作的社會企業「小人小學」創辦人陳子倢,正是看到偏鄉孩子的困境,在宜蘭南澳扎根,租下老屋改造成免費的「圖書遊樂場」。自2019年至今,在此上課的學生已超過1萬人次。如今,她更進一步成立「女孩聯盟」,要為全台偏鄉的青少女創造支持與成長的空間。

在今年2月28日於政治大學實驗教育推動中心舉辦的「陪著孩子也護著土地」主題論壇上,陳子倢受邀分享推動偏鄉教育、陪伴地方的經驗。被孩子稱為「扣扣老師」的她一開場便說,投入教育工作的動機,是源自她的童年經驗。

陳子倢被孩子稱為「扣扣老師」,她自學生時期就投入教育工作,並創辦「小人小學」深耕家庭親子教育。取自小人小學臉書粉專。圖/陳子倢被孩子稱為「扣扣老師」,她自學生時期就投入教育工作,並創辦「小人小學」深耕家庭親子教育。取自小人小學臉書粉專。

延伸閱讀

用繪本說桃園在地故事!小兔子書坊串聯平鎮的人與土地

投入教育的起點:一封改變人生方向的信

從小,陳子倢在父親的嚴格要求下長大,與父親關係緊張。升高中時因堅持讀設計,和父親起了衝突,還一度離家出走。後來她進入復興美工,某次受朋友邀請,到非營利組織教孩子畫畫,後又去高中部教生命教育課。一次課堂上,她看到一名女孩拿著粉撲化妝,陳子倢走過去問她:「你要上課嗎?」

她回答:「我不要。」

陳子倢說:「如果你想上課的話,我可以推薦一個好一點的粉撲給你。」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女孩還是拒絕了,但下課後,她收到那位女孩的信,寫道:「我從來都不相信任何一個老師,但是我願意相信你看看。」

「你可能很難想像,是那個孩子救了我。那一年我17歲,她15歲。」陳子倢說,她從小很難得到肯定與鼓勵,但從那位女孩身上,她似乎得到了某個角色。於是,她到非營利組織擔任青少年輔導員,走遍各大校園,陪伴和她年紀相仿的孩子建立自信。直到23、24歲時,她又問自己,青少年階段,很多東西都已經定型了,該怎麼辦?所以她決定從青少年的前一步,也就是家庭教育著手,在2017年創立社會企業「小人小學」。

小人小學以營隊、工作坊、講座、影片、策展、課程等多元方式推動親子教育、情緒教育。取自小人小學臉書粉專。圖/小人小學以營隊、工作坊、講座、影片、策展、課程等多元方式推動親子教育、情緒教育。取自小人小學臉書粉專。

延伸閱讀

后里不只有麗寶樂園!耕水小子用陪伴翻轉童年,開啟溫柔革命

創辦小人小學,讓家庭教育走進生活

小人小學以營隊、工作坊、講座、影片、策展、課程等多元方式推動家庭教育、情緒教育,也與地方政府、企業、基金會等單位合作,將地方的博物館、觀光地區、營業場所改造成親子友善的場域,同時開設教育訓練,引導他們服務親子客群。近年來,小人小學更拓展至海外,在馬來西亞新山、檳城開設課程與培訓。

然而,小人小學的事業步上軌道後,陳子倢又開始思考:「沒有資源的孩子怎麼辦?」特別是她過去擔任青少年輔導員的經驗,接觸到的多半是沒有資源的孩子。因此,她在2018年成立「社團法人籿苗教育發展協會」,陸續與高雄美濃、新竹尖石的小學合作,協助偏鄉小學發展特色課程。後來受到地方創生品牌「茶籽堂」創辦人趙文豪邀約,開始扎根宜蘭南澳。

小人小學在南澳租下老屋,改造成名為「小人1號」的圖書遊樂場,引領孩子認識世界。取自小人1號:南澳小孩的圖書遊樂場臉書粉專。圖/小人小學在南澳租下老屋,改造成名為「小人1號」的圖書遊樂場,引領孩子認識世界。取自小人1號:南澳小孩的圖書遊樂場臉書粉專。

扎根南澳,從一間老屋開始的教育實驗

當時,正逢108課綱上路,當地小學對特色課程無所適從,因此小人小學結合過去在美濃、尖石等地的經驗,協助蓬萊國小發展課程,培力老師,並免費為當地孩子開課,內容涵蓋自我成長、認識家鄉、設計思考。

在南澳的兩年中,陳子倢逐一拜訪學生家庭,看到許多偏鄉婦女面臨早婚、貧困、失學的困境,讓她覺得需要繼續留在南澳。一次,有個學生問她:「老師,學東西可不可以不要搭火車去羅東?可不可以在這裡就學得到?」

這句話促使她和孩子一起構思、提案,後來真的租下一間老屋,改造成名為「小人1號」的圖書遊樂場。這裡不僅是偏鄉免費的課輔班與才藝教室,還教導孩子多元的生活技能、思辨創新、自我學習,目標是讓孩子學習獨立生活。陳子倢還邀請各領域的專家到此授課,引領孩子們接觸廣大的世界。至今,已有超過1萬人次的學生在「小人1號」上課,並持續運作。

後來,她也和當地小學合作,和學生一起將一部老車改造成「ArtBus藝術車」,成為情緒藝術課的行動教室,在宜蘭、花蓮地區巡迴授課。

由老車改裝成的「ArtBus行動藝術車」,成為情緒藝術課的行動教室,在宜蘭、花蓮地區巡迴授課。取自小人1號:南澳小孩的圖書遊樂場臉書粉專。圖/由老車改裝成的「ArtBus行動藝術車」,成為情緒藝術課的行動教室,在宜蘭、花蓮地區巡迴授課。取自小人1號:南澳小孩的圖書遊樂場臉書粉專。

打造偏鄉模組:孩子、教師、青年的三方面培力

陳子倢說,籿苗教育發展協會針對孩子、教師、青年進行培力,培力孩子,是希望從家庭教育著手,培力老師是協助老師發展課程,培力青年則是為了永續地方產業,讓當地青年成為創意實踐者。小人小學也將南澳的經驗發展成一套可複製化移轉的偏鄉教育模組,拓展到其他偏鄉。

扎根南澳後,陳子倢並未停下腳步。觀察到許多青少女面臨早婚、失學的困境,她又開啟一個計劃來陪伴這些小媽媽們,協助她們增進工作技能,或提供工作機會,增加她們的收入。

延伸閱讀

台電老屋變身文青百貨!花蓮山海百貨讓遊客與地方一起共好

成立女孩聯盟:一場為青少女的溫柔革命

這些經驗讓陳子倢創立「女孩聯盟」,為偏鄉的青少女提供情感教育、衛生教育、性別教育、職涯規劃等課程。這個聯盟從南澳的「女孩日」起步,至今已擴及全台八縣市,協助超過900名老師、上百位女孩,並串聯各地的教育組織與醫療專業,建構適合青少女的教育支持系統。

一路以來做了這麼多,常有人問陳子倢:「你沒有結婚,也沒有小孩,為什麼要做這些事?」對此她覺得,這其實回到她在青少女時期的經驗,她也曾是那個孤單、不被理解的青少女。但只要有更多陪伴,就能為這個世代的孩子帶來不同可能。

 「女孩聯盟也好,小人小學也好,我們在做的事情很單純,就是希望讓有資源的家長和孩子,在親子教育的陪伴下,能做更多事。如果他是沒有資源的孩子,沒有關係,我們守備範圍內所有的教材與資源,都希望可以陪伴更多人。」陳子倢說。

👉 加入城市學 LINE 官方帳號,追蹤 IG ,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百年老宅重獲新生!台中舊城區這棟老屋,如何成為創業基地?
師大商圈裡的不滅書燈!師大白鹿洞開外掛,變身文化基地
誰說林森北路只有條通!她用雜誌和書店改寫林森北路的故事
劉芮菁

劉芮菁

遠見、城市學記者兼議題策展。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