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間巷弄書店,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讓社區認識桃園?她從母親、講師到繪本創作者,打造閱讀與思辨基地

用繪本說桃園在地故事!小兔子書坊串聯平鎮的人與土地

用繪本說桃園在地故事!小兔子書坊串聯平鎮的人與土地 圖/坐落於平鎮巷弄裡的小兔子書坊,外觀宛如童話小屋。劉芮菁攝影。
作者:劉芮菁
日期:2025-04-21

位於桃園市平鎮區的小兔子書坊,在當地深耕10多年。它不僅是一家專門為兒童、青少年選書的獨立書店,更是連結在地社區與社會議題的橋樑,透過閱讀、講座等各類活動,陪伴孩子與家長們一同思辨。店長黃淑貞還親自創作、出版繪本,訴說桃園在地的故事。

桃園平鎮的巷弄間,一扇蘋果綠門框、粉白色牆面的小店格外吸睛。走進店裡,色彩繽紛的書架上陳列著各類繪本與童書,搭配充滿童趣的擺飾,宛如一間童話小屋。這間小兔子書坊,是家長與孩子們的「故事屋」,一幕幕家長與孩子的共讀場景,早已成為街坊的日常。櫃檯後,嬌小有活力的店長黃淑貞是書店的靈魂人物。10多年來,她一人撐起這間店,點亮社區的閱讀燈火。

小兔子書坊店長黃淑貞,一手打造桃園的閱讀基地。劉芮菁攝影。圖/小兔子書坊店長黃淑貞,一手打造桃園的閱讀基地。劉芮菁攝影。

相信「閱讀是大人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她開了一間書店

開設「小兔子書坊」的初衷,源自黃淑貞在育嬰留停期間,為孩子購書的需求而起。主修兒童文學的她深信,閱讀是大人帶給孩子最好的禮物。當時她注意到,住家附近雖然有多所學校,卻沒有書店,必須帶著孩子往市區的連鎖書店跑,因此開始反思:既然自己有這個需求,想必其他讀者也有需要吧。於是,她決定自己開一間童書書店,也當作自己和兩個孩子的小書房。

2010年底,小兔子書坊順利開幕,但真正的挑戰才要開始。開店前半年,沒人知道這裡是書店,許多路人以為是餐廳、咖啡廳,甚至連「繪本」的概念都不清楚,以為是賣著色本與畫具的店。雖然很多人走進店裡參觀,卻幾乎不買書,店裡營收幾乎是零。

此外,這裡雖然是學區,但孩子們往往一放學就被安親班接走,生活圈只剩下學校、家與安親班,不會有餘裕去逛書店。因此黃淑貞開始思考:如果孩子不會主動來書店,她是不是該主動出擊?

小兔子書坊店面陳列各類選書,店內空間也常用來舉辦活動。劉芮菁攝影。圖/小兔子書坊店面陳列各類選書,店內空間也常用來舉辦活動。劉芮菁攝影。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延伸閱讀

師大商圈裡的不滅書燈!師大白鹿洞開外掛,變身文化基地

用說故事打開客群,邀大人與孩子一起「練功」

於是,她辦起了說故事活動,邀請家長帶孩子來聽繪本。只要50元,孩子就能聽40分鐘的故事。閱讀活動不僅讓孩子有同伴,也讓家長彼此交流、成為朋友。隨著參與者增加,書店開始累積穩定客群,她更進一步為家長舉辦繪本讀書會,並申請文化部補助舉辦作者分享會,介紹繪本的圖文意涵與教育意義,讓書的價值重新被看見。

「當家長與讀者聽到作者怎麼從一張張插圖開始,慢慢累積成一本完整的繪本,他們才會發現,原來一本書的誕生,往往需要兩三年,甚至更久的時間。」黃淑貞說。

10多年下來,小兔子書坊的選書,也隨著黃淑貞兩個孩子的成長而逐漸拓展:從繪本延伸到奇科幻小說、青少年成長議題,涵蓋人際互動、性別認同、情緒教育等,乃至公平正義、戰爭、威權歷史與環境議題,甚至也納入街友、無家者的故事,讓讀者在書架間看見社會的多元樣貌。

小兔子書坊選書以兒少讀者為主,涵蓋青少年成長、性別、情緒教育等各類議題。劉芮菁攝影。圖/小兔子書坊選書以兒少讀者為主,涵蓋青少年成長、性別、情緒教育等各類議題。劉芮菁攝影。

「很屌」的背後是什麼?一場性教育講座的啟發

重視性別議題的黃淑貞,去年底還特地舉辦了一場關於性教育的講座。起因是她在校內兼課時,發現學生常開性器官的玩笑,說出「很屌」等詞語,卻對意涵一知半解。「如果孩子知道那些詞語是什麼意思,他是不是比較不會去講?」抱持這樣的想法,她主動開講、提供相關書單,教導家長如何與孩子談性。

活動中她發現,許多家長也不大清楚這些詞語的性別意涵,甚至也不知道該如何跟孩子溝通。透過講座互動,家長開始理解孩子在青春期面臨的改變,以及該如何跟孩子談性。

黃淑貞說:「我覺得有些議題,不只孩子要知道,大人也要知道。例如霸凌,你不能只是跟孩子說『不要霸凌別人』,可是霸凌的定義是什麼?為什麼會產生霸凌?這些都是我比較在意,想讓更多人知道。」

小兔子書坊常舉辦各類講座活動、作者見面會,介紹各類社會議題,也拉近讀者與書的距離。取自小兔子書坊。圖/小兔子書坊常舉辦各類講座活動、作者見面會,介紹各類社會議題,也拉近讀者與書的距離。取自小兔子書坊。

親子走讀串起在地認同,學生帶導覽發揮創意

2015年起,小兔子書坊開始舉辦走讀活動,起初只是簡單的親子走讀,認識社區的生態、行道樹、埤塘。近年,黃淑貞開始與附近高中合作,由青少年進行導覽,配合學校的歷史、生物課程,讓學生以相聲、獨角戲、遊戲等手法介紹歷史與生態,學習轉化課堂知識。

也因為走讀活動,她注意到很多居民來自外地,因工作而到桃園定居,但對桃園不大瞭解。例如,桃園為什麼有這麼多埤塘?桃園為什麼很多構樹?這些疑問促成她決定出版繪本,講述桃園的故事。

延伸閱讀

誰說林森北路只有條通!她用雜誌和書店改寫林森北路的故事

出版在地繪本,讓被遺忘的歷史被看見

從「埤塘」開始,黃淑貞將埤塘擬人化為「埤塘奶奶」進行創作,書店讀者繪製插畫,申請桃園市文化局印製補助,由在地出版社協助出版,《埤塘奶奶說再見》的繪本就此誕生。依循相同模式,小兔子書坊又推出介紹中壢老街溪歷史的《城市的河流》,講述桃園RCA汙染事件的《蝴蝶結》,觸動了許多在地讀者。

有學校老師大量採購《城市的河流》作為課堂讀物,孩子共讀後走進書店。也有家長因為和孩子共讀《城市的河流》,才知道1977年的中壢事件。而以女性角度描述RCA汙染案的《蝴蝶結》,更讓許多曾在RCA工作的當事人紅了眼眶。有讀者感動地說,母親就是RCA女工,她很高興有人將RCA汙染案製成繪本,讓更多人知道這個事件。

「你可能以為它只是新聞,但這個就是存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對我們在地人來說,這離我們很近。而且我們可以透過這個故事,跟孩子講勞工權益、水資源、汙染等議題。」

小兔子書坊推出的繪本《蝴蝶結》,以女性視角講述RCA汙染案,觸動許多在地人。劉芮菁攝影。圖/小兔子書坊推出的繪本《蝴蝶結》,以女性視角講述RCA汙染案,觸動許多在地人。劉芮菁攝影。

延伸閱讀

讓溫泉小鎮更有故事!山峸二手書店如何為北投注入新靈魂?

閱讀種子逐漸發芽:小小讀者成為創作者

在小兔子書坊的多年耕耘下,有孩子從「讀者」成為「創作者」。一位從小在書店長大的孩子,在閱讀大量繪本與小說下,如今開始自己寫故事。黃淑貞笑說,這位小小讀者是她Podcast節目的「柱仔跤(樁腳)」,常受邀分享閱讀心得。

「如果他的閱讀量夠大,又有一些反思,他寫出來的故事就是屬於他自己的聲音。」黃淑貞說:「我們未來的創作者,也要有自己的聲音。」

回到書店營運,儘管實體書店銷售成長有限,但小兔子書坊在學校與圖書館通路的選書能力受到肯定,未來營收將慢慢著重在通路上。不過,黃淑貞仍會繼續舉辦讀書會,推動親子端的閱讀教育,並持續開發在地題材的繪本。例如以桃園常見的土地公廟為發想,創作一個「伯公的故事」,或是從奇幻歷險出發,串起桃園多樣的地景。

 「雖然成為不了 很知名的兒童文學作家,但是我可以成為寫桃園的作家。」她笑著說。

👉 加入城市學 LINE 官方帳號,追蹤 IG ,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台電老屋變身文青百貨!花蓮山海百貨讓遊客與地方一起共好
百年老宅重獲新生!台中舊城區這棟老屋,如何成為創業基地?
后里不只有麗寶樂園!耕水小子用陪伴翻轉童年,開啟溫柔革命
劉芮菁

劉芮菁

遠見、城市學記者兼議題策展。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