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花蓮新城老街上,一幢明亮開闊、帶有現代感的老屋格外醒目。這裡原為荒廢多年的台電辦公廳舍,如今在練習曲文教協會執行長胡文偉領導下重新活化,以「山海百貨」之姿展現在眾人眼前,除了販售花蓮30個特色品牌,更結合文化策展、共享辦公室等多重功能,成為新城老街的新地標。
走進山海百貨,映入眼簾的是由來自花蓮七星潭的私房料理名店「以映・慕名」,使用花蓮在地小農作物,結合原住民香料與傳統米食,推出融合山海特色的創意料理。走上二樓,明亮的空間展示了花蓮13個鄉鎮的質感特色品牌,除了練習曲自有品牌的小米酒,還有《洄游吧》、《山角》、《阿莎友善農工作室》等20個在地選品品牌,涵蓋農產品、工藝品、飾品、器皿、沐浴用品等,非常適合挑選特色伴手禮。
圖/山海百貨銷售20個花蓮在地選品品牌。取自練習曲官網。
空間一隅,還有音樂展演空間與主題策展,除介紹各個品牌故事外,也透過聲音與影像講述「山海的聲音」,透過傳統樂器與太魯閣族編織,帶領遊客帶領一覽花蓮新城的過去,探索這片土地的飲食與生活。
三樓的空間規劃為共享辦公室,作為青年創業的蘊夢所,頂樓則為觀景台,能遠眺整個新城鄉。「山海百貨」就如其名,以「傳遞與孕育山海故事」為使命,透過多元化的空間經營,期待為地方注入新的商業量能,並訴說屬於花蓮的故事。
事實上,這棟「山海百貨」僅僅是整個練習曲文教協會事業的一部分。2015年,創辦人胡文偉來到新城鄉,開啟一連串的地方創生事業。他教孩子們打棒球,協助新城國小成立棒球隊,還自掏腰包租下老屋並進行整修,創立「練習曲書店」。雖名為「書店」,店裡的書卻只租不賣,開放居民、旅人自由借閱。書店兼做棒球隊學生的課輔中心,成為孩子們的第二個家。
胡文偉在新城的扎根沒有停下腳步,2019年他又翻修日式老屋,成立豆花店「豆花兒」,收入用來支持球隊與課輔運作,同時讓當地青年可以學習餐飲技術、賺取收入。接著,他又承租荒廢多年的「晨光幼兒園」,打造成共學基地。這裏除了作為課輔中心,讓孩子們放學後在此吃晚餐、寫作業,還會舉辦餐飲、市集、電影放映等社區活動,成為當地的社區據點。
圖/新晨共學基地成為當地學童的課輔中心,學生放學後到此吃晚餐、寫作業。取自練習曲官網。
如今,練習曲書店、山海百貨、豆花兒與新晨共學基地已形成區域性的兒少陪伴網絡,涵蓋陪伴孩子、老屋活化、文化推廣與青年創業等多重功能。
胡文偉在2月28日於政治大學舉行的「陪著孩子也護著土地」主題論壇分享,回顧整個創業歷程,他的初衷並不是基於商業思維,而是希望陪伴孩子成長。觀察到當地人口外移、家庭功能弱化、教育資源不足等問題,他從教育、陪伴、空間活化等多方面切入,創造可持續的地方創生模式。
也因為不是出於商業目的,胡文偉並沒有等資源到位才行動。無論是書店、餐廳、百貨、廚房、課輔空間等,他都在有限資源下先做。因為他認為,地方的問題不等人,孩子的成長也不能等。
胡文偉說:「做這些事情,沒有辦法等什麼都到位才開始。所以我都是先開始、然後再慢慢找錢、找資源。」
而練習曲書店免費借書、豆花店提供打工換宿、山海百貨販售在地品牌,這些看似分散的行動都環繞著「分享」的核心精神。因為胡文偉相信,孩子需要的不只是成績和比賽成績,而是從生活中習得能力與價值。
從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出發,胡文偉也認為,陪伴是一種緣份。10年下來陪伴眾多孩子成長,他知道教育不能取代家庭,但有溫度的陪伴,足以改變孩子的一生,這是整個練習曲事業存在的價值。
圖/胡文偉創立「豆花兒」豆花店,當地學生可學習餐飲技能並賺取收入。當年棒球隊的學生,如今已在「豆花兒」打工。取自練習曲官網。
即使創立了山海百貨,他仍堅持「商業是為了服務非營利」的原則。他期待百貨能年營業額達千萬,這樣才能照顧更多小農、工藝師與青年。
「我們不是要賺錢,是要讓錢有意義地流動起來。」胡文偉強調:「要讓孩子留在家鄉成長,就必須讓大人有工作、地方有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