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地方創生計畫在台灣各地大放異彩。教育部青年發展署12月14日、15日在臺北松山文創園區北向製菸工廠舉辦「從地方生成sinn-sîng」成果展,展示近90組青年署獎勵的團隊行動成果,最後更並評選出15組團隊,頒發成果競賽獎金新台幣10至20萬元,鼓勵青年持續深耕地方。
因應台灣當前青壯人口過度集中都市,導致城鄉產業與人口結構失衡問題,政府大力推動地方創生政策,盼能讓年輕人口返鄉就業與生活,促進地方永續發展。為此,教育部青年發展署持續推動地方創人生才培育獎勵計劃,幫助更多關心社區的青年經營在地、活化社區。
青年署在12月14日、15日舉辦的「從地方生成sinn-sîng」Changemaker暨青聚點計畫成果展,共展出43組行動團隊、25組學習性青聚點和16組Dream Idea績優點子。在開幕式時,教育部青年署署長陳雪玉向團隊青年的努力給予肯定,她表示:「變的力量來自每個人對地方的投入與對於共好的堅持,因為你們,改變地方的種子得以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2日展出期間,主辦單位推出多場體驗活動。例如,彰化「港灣溜魚文化工作室」透過標本帶領民眾認識鰻魚與捕撈產業的文化;臺南「大崎村落創藝基地」以桂竹製造童玩地雷陀螺;苗栗「懂栗嗨」帶領民眾製作充滿市場想像的手工書;臺東「建和鹿寮的年輕人」運用部落形色紋質製作手編掛繩。
活動現場更邀請青年團隊登台演出,包含高雄「台青蕉」田野音樂創作,花蓮「FLAVOR HUALIEN」由社區長輩與青年共創嘻哈街舞。「馬當部落拉電車青年」團隊則呈現部落歌謠文化。
圖/成果展活動期間,馬當部落拉電車青年團隊演出部落的複音歌謠。教育部青年署提供。
而今年獲頒競賽成果獎金的15組團隊,分別是Changemaker組的「FLAVOR HUALIEN 文化推廣工作室」、「去(Khù)海女神龍」、「樸質作」,以及Actor組的「卵生居」、「湯仔城特攻隊」。獲獎團隊可分別獲得新台幣15至20萬元。另選出4組銀獎、6組銅獎,每組團隊可獲得10至15萬元不等獎金。
今年獲得金獎的團隊各具創意。「FLAVOR HUALIEN 文化推廣工作室」由花蓮一支街舞工作隊伍組成,透過嘻哈音樂與街舞拉近花蓮學子與在地部落的關係,並邀請長輩以電音詮釋部落音樂。「去(Khù)海女神龍」團隊則在澎湖扎根,透過刊物、體驗課程分享澎湖婦女的傳統生活模式與記憶,讓澎湖學子認識海女文化。同樣深耕澎湖的「樸質作」,則將當地植物銀合歡製成木製器物,發展綠色循環經濟。
在Actor組方面,位於澎湖西嶼的「卵生居」推動「偏鄉孩童用藝術繪出自信西嶼」計畫,媒合藝術家到當地體驗觸發靈感創作,並讓藝術家帶領當地孩童學習藝術;位於宜蘭礁溪的「湯仔城特攻隊」,則在當地推動藝術課堂、文史走讀、拜訪耆老、桌遊等活動,重新詮釋礁溪的溫泉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