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學與社團法人台灣公益聯盟、大美生活提案所合作,探索風土教育連結地方創生的各種可能

竹藝地景、筍料理能更懂故鄉?小校聯盟共伴學習圈成果開箱!

竹藝地景、筍料理能更懂故鄉?小校聯盟共伴學習圈成果開箱! 圖/開南大學學生帶領五寮國小製作蜜筍果凍及竹筍法式鹹派,社團法人台灣公益聯盟提供。
日期:2023-12-21

關注偏鄉學習的社團法人台灣公益聯盟,攜手大美生活提案所,以風土教育連結地方創生為解方,啟動「小校聯盟共伴學習圈」,促進學校間的資源分享與互動,落實永續教育與地方的理念,攜手為家鄉種下美好未來!「小校聯盟共伴學習圈」21日舉行成果發表會,共有12所學校參與,包含11所小學以及開南大學共135名師生。在活動中特別邀請新北市教育局、城市學、開南大學、南開科技大學、以及嘉禾牌麵粉、樹德企業等單位共襄盛舉,一同牽起偏鄉共伴學習。

教育創生X風土永續=實踐新解方,讓偏鄉成為佳鄉

台灣公益聯盟發展以小校共伴為主的永續教育平台,並發掘各校的在地特色課程,從教育創新走向教育創生。今年是發起的實驗階段,首先梳理各校特色並串連社區資源,以及連結盟校分享網絡,預計2024年進行下一階段,落實共伴、共學、共好的精神。

台灣公益聯盟創辦人鄭龍水博士表示,教育創生是將教育與地方發展視為一體,學校是社區重要的活動中心,偏鄉學校更是學習的重要場所,將社區納入學習場域,孩子們也更深入認識家鄉的美好,感謝願意關注偏鄉教育的多方力量,未來希望有更多的偏鄉學校參與,為台灣偏鄉教育帶來全新的希望與可能。

社團法人台灣公益聯盟提供。圖/社團法人台灣公益聯盟提供。

產、官、學、研、社,多方能量動起來!

公益聯盟作為永續教育平台的串接橋樑,連結了11所聯盟學校與社區,更邀請嘉禾牌麵粉、樹德企業等產業一同陪伴;開南大學與南開科技大學為夥伴大學;城市學提供媒體觀點,以及新北市教育局的關注,希望未來能讓產、官、學、研、社等角色有機會協力共創,讓小校聯盟共伴學習圈能夠永續飛翔,開展更多元的教育行動。

延伸閱讀

回鄉之路方向難尋?地方創生的最後一哩路其實是「教育」!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聯華製粉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林信宏總經理表示,感謝公益聯盟的邀請,藉由學校的食農教育課程,提供安全的麵粉食材,讓孩子結合在地農產創作伴手禮,看到孩子在學習烘焙時的感動實在很欣慰,很高興能為偏鄉教育盡一份心力。而樹德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宜叡也表示,半山夢工廠可提供可回收的塑料讓孩子進行美感創作,也參與講座分享地方創生的實際經驗,希望與公益聯盟攜手協助城鄉永續以及翻轉教育的可能性。

小校聯盟共伴學習圈成果記者會,王筱慈攝影。圖/小校聯盟共伴學習圈成果記者會,王筱慈攝影。

共伴、共好、共學習,各校亮眼成果交流 

參與成果發表會共12所學校,包括新北市的十分國小、大坪國小、五寮國小、石門國小、坪林國小、屈尺國小、東山國小、政治大學附設實驗小學、深坑國小、德拉楠民族實驗小學、南投縣的秀峰國小,以及開南大學,現場呈現精采且結合SDGs的特色學習成果,各校師生熱烈交流。

社團法人台灣公益聯盟提供。圖/社團法人台灣公益聯盟提供。

新北三峽五寮國小梨仔筍創意料理|SDGs:12.責任消費及生產

新北市三峽區五寮國小,串連開南大學、嘉禾牌麵粉、在地的梨仔筍,轉化為學校的特色教案並設計系列伴手禮,由開南大學的學生帶領孩子製作好吃的蜜筍果凍及竹筍法式鹹派,許多孩子都是第一次使用菜刀切食材,更是第一次製作西式甜點,過程中驚呼,原來竹筍除了水煮還可以這樣!

現場也呈現了竹製器皿與大型竹藝展示,體現竹的「食」與「藝」。

延伸閱讀

學校不該是真空的存在!五寮國小教育創生打造永續「筍」伴手禮

小校聯盟共伴學習圈成果記者會,王筱慈攝影。圖/小校聯盟共伴學習圈成果記者會,王筱慈攝影。

南投鹿谷秀峰國小麻竹筍地景|SDGs:4.優質教育、11.永續城鄉、12. 責任消費及生產

有別於五寮的梨仔筍,南投縣鹿谷鄉秀峰國小,使用鹿谷最知名的麻竹筍,在社區理事長與社區長輩帶領下,動手做出即將失傳的古早味醬筍,24位師生由陳俊豪校長帶領一早從南投北上與會,孩子們也是第一次到台北來,感到新鮮、好奇。

現場也展示獨有的大型藝術展示,呈現學習的豐碩成果。

小校聯盟共伴學習圈成果記者會,王筱慈攝影。圖/小校聯盟共伴學習圈成果記者會,王筱慈攝影。

延伸閱讀

「白牙山下的神獸」竹藝地景凝聚社區!讓美成為改變地方的開始

新北市石門國小薯榔作物|SDGs:12.責任消費及生產

新北市石門區的石門國小,使用石門地區常見的薯榔作物進行課程,孩子們親手將薯榔切片、煮出植物染料,再將棉布放入鍋中煮使之染色,每個孩子都做出與眾不同的作品,大家都覺得好有成就感!

小校聯盟共伴學習圈成果記者會,王筱慈攝影。圖/小校聯盟共伴學習圈成果記者會,王筱慈攝影。

與會的11所小校成果發表處處驚豔,開南大學的展出的西點工具更是吸引孩子們的目光。台灣公益聯盟表示,未來將持續開箱小校盟校,並邀請企業一起共伴,希望透過大家的力量與協助,讓教育創生遍地開花,打破城鄉差距,開拓翻轉偏鄉無限可能。

《城市學》落實媒體社會責任,將影響力資源帶進偏鄉 

地方創生沒有一套成功的模型,台灣仍有一群人持續摸索如何對歷史尊敬、對環境友善,以及與人為善,讓地方有更好的生活。《城市學》今年與社團法人台灣公益聯盟、大美生活提案所聯手合作,希望發揮影響力,並落實媒體社會責任,開箱各地對風土教育融入地方創生的可能。

《城市學》以文字逐一紀實台灣小角落進行中的變革,邀讀者一同來探訪偏鄉的千萬種創新,也藉此將資源帶進更多角落,透過藝術教育,改變地方。

開箱地方創生的各種可能!風土教育如何打破城鄉差距?圖/開箱地方創生的各種可能!風土教育如何打破城鄉差距?

加入我們的計畫用教育創生打破城鄉差距!

👉 加入城市學 LINE 官方帳號,追蹤 IG ,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地方創生與理想的距離?返鄉創業竟要燒8年積蓄才能回本!
生態藝術浸潤客家孩子DNA!新北三峽五寮國小竹藝注5大活力
風土食農教育如何成為解方?秀峰國小傳承鹿谷失傳醬筍手藝
城市學編輯部

城市學編輯部

1995年起,《遠見雜誌》每年發表「縣市首長施政滿意度調查」,以具體民意反映地方施政成果。因此,《遠見雜誌》於2019年創立《城市學》,我們聚焦城市美學、人文活動、地方治理和智慧科技四大面向,邀你一同探索城市發展的有機未來。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