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團法人台灣公益聯盟攜手大美生活提案所與城市學,啟動了『開箱地方創生的各種可能!風土教育如何打破城鄉差距?』的專案,透過公益聯盟專案經費的挹注與讀者的捐款,打造一個開放公共參與的風土永續教育協作平台,整合多方資源,投入課程模式研發,讓一堂一堂具有永續影響力的課程能在台灣的偏鄉角落展開。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以『美感教育』作為協作平台推動永續影響力的一個模式,它不僅提供了學習新知識的機會,更是一個促進學生成長和社區凝聚的平台。透過藝術,我們可以突破課本框架,讓學生在創作中發現自己的潛力,培養創意思維,這不僅是提供知識,更是啟發學生探索未知領域的契機。同時,Artful Thinking的理念也在這個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透過觀察、詮釋和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我們讓學生能夠從藝術品中汲取智慧,應用到現實生活中。這種思考方式有助於他們更好地理解社會、經濟以及文化的狀況,同時啟發他們成為未來的行動者和改變者。
圖/孩子們為家鄉的思考一一浮現。大美生活提案所提供
南投縣鹿谷鄉的秀峰國小和新北市三峽區的五寮國小是風土永續課程的實踐基地,我們透過美感教育與Artful Thinking藝術性思考的課程,打造風土永續議題的地景創作。
透過繪本的共讀進行思辨與對話,學校師生以在地居民的角度去思考永續與家鄉風土的的議題,用另一種視角,開始關注在地特色與環境議題,也享受為社區創作後的喜悅。同時,為了促進城鄉學校的共伴與交流,台灣公益聯盟更以專案經費支持,讓兩校的集創的歷程與成果在華山文創園區展出,也邀請全體師生共聚華山,透過策展與動態展演,實體開箱偏鄉小校的風土永續教育的創新模式!
扎根於風土的SDGs的永續課程,要從學生最有感的生活場景與問題開始。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則是跨學科的學習的啟動器,這樣的教育體驗也更具吸引力。學生將更有動力參與學習,並將學校與社區緊密聯繫在一起。
圖/利用回收廢棄木材與校園周邊竹林裡的筍殼進行創作。大美生活提案所提供
大家利用學校每年最大的廢棄物之一「課本」與「考卷」南投在地的回收木材與校園外廢棄竹林的大量筍殼,一起進行思辨與創作,讓「倡議」與「行動」合而為一。
秀峰國小陳俊豪校長:「偏鄉小校不僅是學生需要多元的探索,老師也是需要新的刺激與養分。」秀峰國小並沒有專任的藝術教師,長期缺發藝術資源,這次的課程進行,藝術家林明聖老師也以公開課的方式讓全校教師能一起進行觀課與議課,將永續風土的跨領域融合教案真實展開,也進行了不同於以往的師培。林明聖老師說:「永續的概念大家都知道,但是往往做出的選擇卻是對環境最不友善的。只有教育與陪伴,才能讓永續成為生活的每一天。」
圖/ 用考卷與課本創作出守護心靈的幻獸。大美生活提案所提供
孩子的創作從日常的環境觀察開始,透過創意發想連結藝術創作,過程當中不斷思考「我為什麼而做?」「我可以做什麼?」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最後藉由藝術作品的展現,為關心的議題提出對世界的倡議。
從環境教育到對於自己環境中的思考,生活中的選擇都是美感教育的一種。孩子們對於生活環境越有感,當然對校園生活環境就會重視,學習改善學習環境,其實孩子們能參與的相當多。
圖/校園空間的美化與學生在地文化意識的表達。大美生活提案所提供
美感教育和Artful Thinking的實踐也可以融入當地的文化,使學生更加了解和珍視自己的傳統。
透過藝術,學生可以找到一種表達自己身份認同的方式,從而增強他們的自尊心和社區凝聚力。新北市三峽區的五寮國小,平日就有人稱「阿勇師」的賴世勇老師來擔任學校的竹藝課程。
阿勇師:「如果要談永續,現在的孩子需要知道以前我們是怎麼想的。不是技術,是我腦袋裡的東西,放了一輩子的,我阿爸交給我的。」「我也需要和其他竹藝師交流,我在這裡也很孤單,已經很久沒有挑戰我,也沒有人可以給我新的刺激。」
圖/竹貓工坊的竹編工藝師池明政與三峽在地竹藝師賴世勇交流竹藝課程。大美生活提案所提供
透過藝術的創作與跨域的合作,來自中部的老師竹編與在地的竹藝師,能以傳承台灣竹文化的角度,進行交流。打破傳統教育的框架,將學習擴展到社區。這種跨界合作不僅促進了學校和社區的共融,也為地方創生注入了新的動力。
「白牙山下的神獸」代表校園守護神的誕生。
超過200公分的守護神,也是孩子們的秘密基地,也是大家一起送給社區的禮物。這禮物是全校師生設計,並與社區居民、在地大學共同打造。未來,「白牙山下的神獸」不僅會站立在樹下守護著校園,也會是孩子們介紹家鄉、回家的禮物。
孩子們說:「我長大後要回來看它!」
孩子也說:「這做好後,會有很多人來我們學校嗎?」
孩子們說:「我們是山下的孩子,只要抬頭看就很美!」
圖/南開科技大學『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辦公室』蔡名桂主任帶領外籍學生一起參與地景創作。大美生活提案所提供
地方學校都有著豐厚的人文底蘊,共同特色是自然環境相當豐富。當孩子沉浸在故事的情境當中,哲思的對話也自然而然地在教室裡發生了。透過暫停、沉澱、反思、分享,也感受與脈絡。五寮國小林芳義主任:「思考,是創作的核心精神,對話可以協助學生整理想法。」
孩子說:「老師!故事還有嗎?」
孩子說:「如果我是雲,我不想被工廠染色!」
孩子還說:「我想當一片漂亮的雲,受人矚目,也能帶來幸福!」
滿山的竹園與自然環境是上天賜予五寮國小最好的禮物,竹藝師帶著孩子用最在地的素材─竹子,編織出一朵朵會思考的雲。
圖/南投縣秀峰國小永續美好生活地景創作『白牙山下的神獸』。蔡佩伶提供
風土永續的教育創生理念蘊含在一個充滿活力的生態系統中,透過風土永續教育平台的創新模式,讓內圈的學校夥伴支持系統與外圈的社會資源導入形成緊密的網絡。
這個生態系統不僅匯聚了創新的能量,更在跨域協作中實現了共好的推動模式,透過學校和社會的共同努力,我們不僅能夠為學生提供更豐富、更具深度的學習體驗,也能夠培養一批具有創造力和社會責任感的未來公民。這樣的教育生態系統為城鄉永續發展奠定基石,也為地方的未來注入了更多的希望與動力。
城市學X社團法人台灣公益聯盟X大美生活提案所 聯手合作
我們希望發揮影響力,落實媒體社會責任,
開箱各地對風土教育融入地方創生的可能。
藉此將資源帶進更多角落,
透過藝術教育,改變地方。
加入我們的計畫用教育創生打破城鄉差距!
本文為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未經同意,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