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藍白拖」發明地曾淪10年廢墟!揭台南古都地方創生轉骨術

台灣「藍白拖」發明地曾淪10年廢墟!揭台南古都地方創生轉骨術 圖/「藍白拖」堪稱獨具台灣味的名產。蔡炆璇攝。(示意圖)
攝影:蔡炆璇
日期:2024-08-19

近年「地方創生」成為一股就業新潮,在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陳美伶與各地團隊辛勤的耕耘下,不僅度過疫情時的風雨飄搖,還正式從「國發會地方創生3.0計畫」迎來60億經費。而隨著她的新書《在地的幸福生活:美伶姐的台灣地方創生故事PART II》正式出版,並奔走各地進行發表會,如今這位地方創生教母的巡禮,也終於來到邁入建城400年的古都-台南展。

自1624年荷蘭人登陸台南安平,2024年熱蘭遮城的成立正式來到400週年,不過歷史文化一代接一代的積累,有些地區在都市發展下,表現獨樹一格,有些卻陷入邊陲地帶,遲遲找不到出口。例如台南左鎮、後壁就面臨嚴重的青年人口移出、勞動力老化;農作豐收時找不到農夫採收,以及郵局沒有郵差送件等問題。如何重塑在地產業、吸引青年返鄉,成了地方創生團隊與政府得積極面對的課題。

穿梭回大航海時代,碼頭旁的神秘碉堡過去竟生產「藍白拖」

樹立在安平碼頭旁的神秘碉堡,是歷經三年的工程,也是於2023年12月16日開幕的安平航海城。其結合了大航海時代的西方元素,不僅提供預約導覽,帶領遊客熟悉在地歷史,更設有美食館,供來訪遊客盡情享受這猶如異國之旅的佳餚與美景。

對此台南市長黃偉哲還曾在開幕時特別表示,航海城重現了台南透過大海與世界接軌的故事,是一件值得肯定的建設。

安平航海城。深緣及水官網提供。圖/安平航海城。深緣及水官網提供。

航海城過去是聯勒兵工廠軍用倉庫的「橡欣樓」,也是設計並生產極具台灣味的「藍白拖」源地。無奈2007年,其受安平國家歷史風貌園區水景公園規畫影響而拆除,成為廢墟長達十幾年,直到深緣及水有限公司向文化部承租,從在地文化、歷史出發,打造觀光景點,才成功幫助產業轉型,形成地方創生的典範之一。

當夕陽灑落在航海城三樓的宴客廳,面對場下滿座的政府官員與地方創生夥伴,陳美伶在新書發表會上驕傲地表示「疫情、地緣政治的改變都沒有將我們打敗,台灣在地團隊也都還保有這塊土地的使命感」。而各地在地方創生的表現就誠如她所說,確實不俗。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延伸閱讀

我們活下來了!創生教母陳美伶的《在地的幸福生活》

迎來下一個五年前,回味台南玉井地方創生的精彩典範!

自中央於2019年宣誓為台灣地方創生元年後,「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也積極辦理「加速推動地方創生」的政策,盼整合中央與地方的資源,雙方進行相互協力。故台南市政府為不落人後,在2024年5月通過台南市玉井區地方創生計畫,獲中央1734萬補助金。

據此,台南經濟發展局林榮川局長表示,儘管玉井區物產豐饒,可人口流失與老化卻十分嚴重,希望計畫能帶動淺山綠色產業的發展,以永續為願景,協助地方傳統產業的轉型。

淺山故事館。淺山聚落粉專提供。圖/淺山故事館。淺山聚落粉專提供。

此外2024年6月,在玉井噍吧哖紀念園區旁開幕的「淺山故事館」,則是台南市曾文溪產業觀光發展協會理事長蘇建誌與一群在地農友,共同合作所結下的豐厚果實,從辦理市集、承租舊台糖福利社到打造淺山故事館,團隊除提供弱勢失業者就業外,也致力透過各種課程展示玉井在地農產品。而同樣身為在地青農的蘇建誌,也衷心期盼淺山故事館這實體店面,能讓農友接觸到更廣的消費族群。

延伸閱讀

日本列車美學結合地方創生文化!台鐵鳴日號帶動嶄新旅遊型態

地方創生只能靠政府養?山海屯社會企業以關鍵商業模式另闢出路

依賴政府補助,似乎是地方創生甩不掉的標籤,然而,在書中被稱為打不死的蟑螂,山海屯社會企業的創辦人許明揚,卻能在新化深根超過十年。

在歷經莫拉克風災無情的洗禮後,看著鑲嵌在土地上的人們,他選擇投入地方創生,幫助居民處理修繕細節、行政作業,再運用五到十年的管理合約,提供空間給青年創業。

陳美伶。天下文化提供。圖/陳美伶。天下文化提供。

而這樣的商業模式不僅能創造經濟效益,也能創造社會效益,可謂一舉兩得。對此,許明揚也期許自己的作為能告訴人們「我們可以選擇怎樣的生活。」

因此,新化老街在許明揚與眾多夥伴的努力轉型下,地方創生愈加活絡,甚至反映到真實人口的變化上。據新化戶政事務所統計,2024年6月來到4萬2526人,與2022年6月4萬2522人相比,能發現各地移出與老化加劇的情形下,新化人口卻逆勢上升。

延伸閱讀

全台僅台南登國際綠色旅遊城市!公車站「摔死猴」藏永續密碼

左鎮歪腰市集。山海屯社會企業粉專提供。圖/左鎮歪腰市集。山海屯社會企業粉專提供。

然而,在地方創生進行的過程中,不只面臨組織難以獲利的窘境,團隊可能還要時常處理老舊街區的世代衝突。如榮獲2022年必比登推薦的博仁堂第六代接班人周建文,其接手家族事業前,眼看地方中藥房一間間的消失,產業面臨嚴峻困境,就連父親都反對他繼承。不過童年就對老店懷抱經營憧憬的他,仍堅持將傳統中藥行轉型為藥膳食堂的複合式老店。

延伸閱讀

2022創生塾N種創業財不腦衝!地方創生看你是風型人、土型人?

周建文坦言,轉型後三年,經營完全沒起色,不過市集卻遍地開花,因此他決定邀請同業一同擺攤,雖然僅三個攤位,卻也認識不少有志一同的夥伴,更發現許多人都面臨想要家族事業轉型,卻不受長輩支持的情況。

於是在陳美伶因材施教的協助下,眾人才漸漸找到適合的營運模式,不只開設了食堂,還引進科技數位化,從庫存、點餐到支付方式通通轉為自動化處理。而成功的行銷手段,確實讓整體業績大幅成長逾三成,每月營業額直接上看六位數字,不只延續了傳統老店的精髓,也開拓出台南的「新食尚」,為地方創生寫下令人振奮的成績。

👉 加入城市學 LINE 官方帳號,追蹤 IG ,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關鍵字:地方產業永續台南市產業重生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文創品牌走入地方創生!茶籽堂為何南澳朝陽打造莊園經濟?
阿塱壹微古道創生南田部落!台東「天涯海角」特色手紋引轟動
實習記者方浚碩

實習記者方浚碩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