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熱在台灣流行多年,相信國人都不陌生。此病好發於熱帶及亞熱帶國家,主要倚賴埃及斑蚊、白線斑蚊傳播,在台灣被列為第二類傳染病,每年都會有1、2000例發生,近年來的高峰則是2014到15年有將近6萬例發生。
被感染的患者會出現發燒、出疹等症狀,且容易併發器官損傷、嚴重出血等,嚴重者甚至發病後1到7天內就會喪命。
圖/截至9月11日,累計6464例登革熱本土病例。台北市衛生局提供。
根據疾管署統計,截至9月11日累計6464例本土病例,個案將近9成都發生在台南市,高達5760例,其次為雲林縣340例、高雄市243例、屏東縣30例、嘉義縣及桃園市各16例、新北市及台北市各13例、台中市12例、新竹市8例、新竹縣4例、彰化縣3例、苗栗縣、南投縣及嘉義市各2例。全國已有半數以上縣市出現病例,病例數為近10年同期次高。
近一步分析感染者,個案年齡幾乎涵蓋全齡,小到未滿10歲、高至超過90歲;其中,大於60歲以上個案佔37%,高於2014至2022年60歲以上累計個案數占比(26%)。
今年累計27例重症病例,分別為台南市17例、雲林縣10例,另累計9例死亡病例。另外,今年境外移入部分累計151例,感染地以東南亞國家為主,包括泰國40例、越南25例及印尼23例。
圖/疾管署呼籲民眾落實「巡、倒、清、刷」口訣。台北市衛生局提供。
疾管署呼籲,民眾務必配合政府執行防治工作,落實「巡、倒、清、刷」口訣,並注意住家周遭是否有積水,勤於將積水處理,且儲水容器應每週至少刷洗容器壁一次、不用時請倒置或清除,從源頭減少病媒蚊孳生。
但為何今年登革熱疫情會來得如此又急又猛?除了氣候影響因素外,疫情後邊境解封、人與人接觸戒心降低等,可能都是原因。包括今年因6、7、8月平均氣溫創下歷史新高,許多亞熱帶國家的登革熱疫情也相當嚴重。
加上颱風多次掃台、撲台並帶來雨量豐沛的外圍環流,在中南部地區都造成強降雨;降雨多導致積水多、再加上氣溫高,自然成了病媒蚊嘴家的滋生場域,對於疫病防治極為不利。
圖/疫後邊境解封、人與人接觸戒心降低,可能都是登革熱流行的原因。台北市衛生局提供。
此外,台灣每年的登革熱疫情有一定比例是自境外移入,今年是新冠肺炎的解封年,疫情趨緩恢復正常、疫後邊境解封新時代來臨,境外移入觀光客人口增加,許多因素加總下,都讓整體登革熱疫情走向升溫。
事實上,台灣的登革熱疫情大爆發,與「境外移入」有很大的關聯性。
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指出,2003年SARS疫情爆發,台灣為防堵境外移入個案,在機場設置發燒篩檢站,順道阻擋了境外登革熱疫情移入;同樣的,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台灣實施三級警戒,邊境封鎖下,也控制住登革熱個案數。
今年的登革熱疫情有多嚴重?從歷年統計來看,2000年後台灣登革熱確診案例數大多在2000例上下,僅少數幾年有暴增的現象;其中,又以2014年、2015年最為嚴重。2014年有超過1.5萬人感染,隔年更一口氣爆增到超過4.3萬例,創下歷史新高。
而今年,是多年來台灣的登革熱疫情再將突破1萬例。
圖/民眾應提高警覺、清除孳生源,配合衛生單位防治措施,共同杜絕登革熱。台北市衛生局提供。
針對今年的疫情狀況,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以目前的趨勢預估,全年疫情恐落在1.5萬例至4.3萬例之間,高峰期預計會在10月底,民眾一定要落實防治措施。
此外,民眾還要注意的是,腸病毒、流感等疫病雖然已過高峰,但也尚未完全脫離流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