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30萬貸款利息扣除額度、財產交易損失抵扣額等繳稅金是賣房、購屋或換購自用住宅的合法省錢好撇步

2023繳稅攻略搶先開工迎財神「節稅術」賣屋買房換宅超多人不知

2023繳稅攻略搶先開工迎財神「節稅術」賣屋買房換宅超多人不知 圖/取自Unsplash。攝影者Towfiqu barbhuiya。(示意圖,非內容畫面)
日期:2023-01-26

2023年假特別長,除收拾工作心情外,這段時間也能趁早收集準備報稅的相關單據與資料,特別是與一般消費者息息相關的不動產,經由合法的節稅管道,審慎安排便能省下可觀費用,尤其節稅並非有錢人特權,一般消費者不管在租賃或買賣房屋都能合法省荷包,如善用30萬貸款利息扣除額度、財產交易損失抵扣額及一年12萬租金支出扣除額度等,都是賣屋人、買房或換屋族省錢好辦法。

2023賣屋人繳稅黃金概念一點靈

根據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副理郎美囡的說法,在2016年後取得的房產,出售時,都採一個月內以房地合一稅完稅,可若是適用舊制的屋主,採取的是售屋後一年的5月份,和個人所得稅一起申報,方法上採固定比率或實際申報。

延伸閱讀

2023房貸補貼40萬人直接定額匯錢!符5資格不用申請搶買房津貼

固定比率,是以「房屋評定現值」的固定比率計算出售屋所得,相對單純,且多數狀況下金額較低。

不過在實價登錄後,這種固定比率僅限早期取得,沒有相關資料的個案,若出售房屋的實際價格,減去取得成本及移轉費用,並提供相關證明文件,就可選擇按實際發生的價額申報。

延伸閱讀

少做這件事稅金差5倍!自用住宅申請流程懶人包

2023買房族、換屋者聰明繳稅須知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至於買房族,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資深經理徐佳馨則提醒,所謂「取得成本」,是指取得房屋的價金,與購入房屋達可使用狀態前,一切的必要費用,包括契稅、印花稅、代書費、規費、仲介費等。

取自photoAC。攝影者AKO110。(示意圖,非內容畫面)圖/取自photoAC。攝影者AKO110。(示意圖,非內容畫面)

另外還有,在房屋所有權移轉登記完成前,向金融機構貸款購屋的利息暨取得房屋所有權後至出售前,支付能增加房屋價值,或效能非2年內所能耗竭的增置、改良費和修繕費。

而「移轉費用」,包含了仲介費、廣告費、清潔費及搬運費等。

延伸閱讀

《平均地權條例》打房害買房也淪「房慘」?這樣炒房連罰5千萬

也就是說,屋主當初購屋時,付出的相關稅費、仲介費和代書費等,以及購屋後的裝修費用,加上購屋前付出的利息,如果能提供相關證明文件,都可以扣抵。

此外,若屋主是以低價賠售,依據所得稅法規定,財產交易損失可扣抵當年度的財產交易所得,如當年度不夠扣扺,可以從之後3年的財產交易所得扣除。

所以說,最好先將買進和賣出的相關文件準備齊全,做為報稅時列報扣除的憑證。

取自Pixbay。(示意圖,非內容畫面)圖/取自Pixbay。(示意圖,非內容畫面)

買入自用住宅節稅小攻略

以買屋族來說,購買自用住宅時,一戶每年可列舉扣除最高30萬的貸款利息支出,但因為扣除額,認定以「戶」為單位,如果一個申報戶中有2棟以上的房子申請房貸,只能申報一棟,因此選擇利息較高的一間列舉扣除比較划算。

但若貸款人未在購買屋件設籍,即不算自用住宅。

延伸閱讀

住前夫房子能申請自用住宅?房市大神授「地價稅優惠5倍」攻略

此外,如果2022年房貸利息支出30萬,但另有儲蓄利息收入3萬,抵扣後餘額才可申報,因此只能申報27萬,然而為充分利用30萬的稅額,可先以手上存款償還部分房貸,以免讓存款利息吃掉房貸扣除額的免稅額度。

換購自用住宅節稅小妙招

又對於換屋族來說,徐佳馨提醒,如果是2年內重購自用住宅者,可善用重購的稅率優惠,也就是當納稅義務人出售自用住宅時,2年內又另購價格較高的自用住宅,則其差額,就可於售屋時,將所繳的土地增值稅,於已納稅額範圍內退還,無論是先賣後買或先買後賣都適用。

但將房屋出售給受扶養親屬,重購自用住宅就不能扣抵所得稅哦!

延伸閱讀

為6000紓困金全民搶遷戶籍入新竹縣竹北!連台北、新北人都衝來

而如果在換屋時,出現賣低買貴的狀況,或換屋的購屋費用、仲介費、印花稅、代書規費、裝潢費等取得及移轉成本,比賣屋還高,也就是出售房屋實際價格,減去取得及移轉成本後為負值,便可視為財產交易損失,將其列報財產交易損失特別扣除額,不過扣除額,以不得超過當年度申報的財產交易所得為限。

👉 加入城市學 LINE 官方帳號,追蹤 IG ,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關鍵字:產業政策社福政策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政府發現金不排富揭領6000最快時間!網怒超徵4500億爽這群人
政府6000元發太早?學者示警2023有隱性危機台灣考驗還沒到!
台北買房求婚別逼逼!新竹人全台最敢結婚,千萬房價提親就購屋
城市學編輯部

城市學編輯部

1995年起,《遠見雜誌》每年發表「縣市首長施政滿意度調查」,以具體民意反映地方施政成果。因此,《遠見雜誌》於2019年創立《城市學》,我們聚焦城市美學、人文活動、地方治理和智慧科技四大面向,邀你一同探索城市發展的有機未來。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