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種植苧麻到製作麻線,再用經挑技法織成美麗的圖紋,在每個細節用心付出,才能編織出如此細膩且令人驚豔的藝術精品。
外型纖弱優雅的張鳳英,為了傳承賽德克族傳統織布技法,十多年來帶著簡稱「地機」的傳統織布機,四處示範授課。由於賽德克族特殊的經挑織法,只能使用水平式背帶腰織機,須全程坐在地板上,對腰背負擔頗大,但張鳳英不畏辛苦。
「我的外婆一生專注於賽德克傳統織布,只要有人想學,再辛苦都要繼續下去,這是我紀念她的方式。」
圖/2021年榮獲文化部人間國寶殊榮的張鳳英,是賽德克族傳統織布工藝高手。取自書籍《中間。中堅:島嶼中心的不平凡》天下文化出版提供。
張鳳英的外婆張玉英,出生於南投縣仁愛鄉巴蘭社,後遷居中原部落,是國寶級的賽德克傳統織布工藝高手,一生專研賽德克族傳統織布,2008年因不慎跌倒,以九十多歲高齡驟然離世。
2009年,行政院職訓中心找上了張鳳英,表達希望將賽德克傳統織布技藝,透過訓練方式傳承下去的意願。考量到過去織布是賽德克族人生活的一部分,隨著耆老凋零、語言障礙等,傳統技藝逐漸消逝,以前未曾想過會走上教學之路的張鳳英,決心將外婆的織布技藝傳承下去,發揚光大。
提起接觸傳統織布的因緣,張鳳英說,因母親早年在都會區教授洋裁,她留在部落由外婆一手帶大。
坐在織機前,沉浸在織布聲中,是童年最美好的時光。真正有系統向外婆近身學習,反而是在孩子上大學後。
九二一地震時,帶走了張鳳英的兩位阿姨,定居台中的她,常常回到部落陪伴外婆。當時族裡有很多人來請外婆織布,甚至也有日本人。「對外婆來說,織布可以賺取生活費,是一件開心的事,」張鳳英在旁幫忙理線織布,有不懂之處就向外婆請教。
在賽德克織布技法中,「經挑」技法是最上層的技藝,幾乎快失傳,外婆張玉英是箇中高手。
張鳳英說,一般的服裝都以平織或浮織織成,「經挑」是賽德克織布中難度最高的,與平織或浮織不同的是,「『經挑』是把緯線包覆起來,只露出經線。必須精準的牢記圖紋和步驟,而且要專注運用每項工具的特色,才能織出美麗的圖紋。」
圖/賽德克傳統織布工藝中,透過「經挑」等技法,才能織出美麗的圖紋。取自書籍《中間。中堅:島嶼中心的不平凡》天下文化出版提供。
張鳳英回憶,外婆個性安靜,話不多,如果不小心弄錯,外婆只會用挑花棒敲一下提醒:「要錯了,小心。」有一次她問外婆問題,結果外婆不發一語,過了幾天卻刻意要她幫忙拿取一項物品,才意識到外婆是在回答她的問題。
「不立即給答案,讓你自己體會,她認為這樣才能真正學到東西。」
張鳳英做事很認真,且勤做筆記,很快就熟能生巧。「傳統織布的織紋,是幾何圖形組合,因為我有乙級機械製圖檢定的專業背景,能較快掌握原理。」從那時候開始,她一邊和外婆切磋,用文字和圖形留下珍貴的紀錄,認真地繼續鑽研和創新,一直到現在。
隨著對賽德克傳統織布工藝文化日趨重視,2012年南投縣政府文化局將張鳳英登錄為賽德克族織布技藝保存者,開辦傳統工藝傳習課程,學員不分男女老少,有漢人也有原住民。
張鳳英在教學時發現,部落族人的學習心態和一般都會學員有所不同。「織布會喚起兒時的記憶,對Gaya(賽德克族)規範的自我期許,內心產生一種使命感,有的甚至會很用心為女兒織作很多布疋做為嫁妝,這就是傳統的連結。」
圖/賽德克族傳統文化藝術團的成員穿著自製舞衣上場表演,十分開心。取自書籍《中間。中堅:島嶼中心的不平凡》天下文化出版提供。
最特殊的就是仁愛鄉南豐村賽德克族傳統文化藝術團的成員。張鳳英說:「以前族人跳舞的舞衣都是自己織的,藝術團本身也是賽德克傳統文化保存團體,自製舞衣對他們而言很有意義。」
在南投縣政府文化局建議與鼓勵下,五年前,張鳳英開始教藝術團成員自己織作舞衣,對於這群已經五、六十歲的婦女族人來說,可以穿著自己手織的舞衣上場表演,令她們感到十分榮耀。
致力推廣傳統文化的張鳳英,除了傳統織布技法,也在部落自家土地種起了苧麻。張鳳英說:「早期,南投很多原住民家庭都會留一塊空地種苧麻,婦女用自己做的麻線幫全家人做衣服。」
種植苧麻到製作麻線的工序相當繁瑣。首先苧麻需要三、四個月才能收成。採收後要把纖維抽出、漂洗,才能捻成麻線。
張鳳英說:「麻線要加木灰泡軟,再煮三、四個小時。木灰要選用好的木材,像是黃麻或梅子樹的樹皮。煮過後再拿到太陽下曝曬至少一個月。苧麻線吸收陽光才會愈來愈白……」從製作到完成的過程,每一個細節用心付出,更讓人感受到傳統服飾就是一件藝術品。
圖/賽德克傳統織布工藝中,透過「經挑」等技法,才能織出美麗的圖紋。取自書籍《中間。中堅:島嶼中心的不平凡》天下文化出版提供。
因為看著妻子一路走來的努力,張鳳英的先生曹立法也投入維護賽德克傳統織布工藝的行列,四年前從教職退休後,協助妻子展開技藝保存計畫。
由張鳳英口述,他執筆和排版,2021年10月由南投文化局出版《三代織女:一個賽德克家族的技藝與記憶》專書,夫妻兩人共同為賽德克族傳統珍貴的文化傳承奉獻心力,也替後世子孫留住原住民傳統文化的美好色彩。
圖/書籍《中間。中堅:島嶼中心的不平凡》天下文化出版提供。
本觀點文部分擷取自《中間。中堅:島嶼中心的不平凡》書摘資料,天下文化出版。
作者簡介|駱亭伶
輔大中文系畢業,曾任《小日子》雜誌副總編輯,現為自由文字工作者。喜歡閱讀與旅行,著有《製造有機的幸福生活》,合著有《認真》《好物相對論》《台積電的綠色行動》等書。
作者簡介|李政青
熱愛文字、旅遊,曾任數位時代與城邦出版集團採訪編輯、人類智庫傳媒集團出版部主編等,現為自由撰稿,著有《飛越一甲子─虎尾建國眷村的故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