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葛德神父與台東的緣份,得從民國55年開始。迄今超過半世紀,神父用他的信仰及對鄉親的愛,將一生歲月都奉獻給台東。
圖/葛德神父與台東的緣份從民國55年開始,迄今已超過半世紀。台東縣民政處提供。
由於葛德神父熟稔華語、阿美族語、布農族語和達悟族語,所以他除了將傳教本土化,也致力於社會救助與幼教事業,其足跡不僅深入台東鹿野、宜灣、泰源、都蘭等部落,還會定期往返蘭嶼,守護偏鄉村民。
圖/葛德神父的足跡不僅深入台東鹿野、宜灣、泰源、都蘭等部落,還會定期往返蘭嶼,守護偏鄉村民。台東縣民政處提供。
圖/葛德神父用他的信仰及對鄉親的愛,將一生都奉獻給台東。台東縣民政處提供。
以下是葛德神父對台東的付出與歷程:
1967年,在鹿野堂區成立儲蓄互助社,改善原住民生活。
1968年,承續錫質平神父「河川地築堤耕作為良田」計畫,在寶華、瑞和等地修堤防、闢水田。
1976年,在鹿野創辦玫瑰幼稚園,直至1985年政府接辦而結束。
2003年,獲頒台東縣榮譽縣民,並於2017年取得中華民國身分證。
圖/葛德神父年輕時的模樣。台東縣民政處提供。
饒慶鈴在臉書上提到,葛德神父的足跡遍及台東每一寸土地,他經常騎著摩托車奔馳在崎嶇不平的山路直衝醫院,也曾創辦幼稚園、儲蓄互助社,並在鹿野鄉號召52戶人家動手興築河堤,開墾出和平、瑞源到寶華山一帶的百頃良田,提供阿美族人穩定的農耕收入。
「神父,您是我們永遠的家人」對於葛德神父對在地無私的貢獻,饒慶鈴動容的表示,千言萬語都無法表達台東全體對他的感謝。
因此,這場歡送神父的音樂會於11月16日上午8時展開,各界人士都帶著萬分不捨的心情前往機場送行。
看更多 》顏振發手繪電影看板50年!伴台南全美戲院撐過「牛肉場」辛酸
圖/台東縣長饒慶鈴動容表示,千言萬語都無法表達台東全體對他的感謝。台東縣民政處提供。
音樂會上,除演奏瑞士人耳熟能詳,描述道別的歌曲「MUSS I DENN」,道出大家難捨難分的心情外,饒慶鈴也特別致上雷射光雕紀念手錶,希望神父永遠記得台東可愛的人、事、物。
看更多 》不當宜蘭天龍人!募百萬高手彭仁鴻蹲點「金魚厝邊」造藝術頭城
圖/台東縣長饒慶鈴特別致上雷射光雕紀念手錶,希望葛德神父永遠記得台東可愛的人、事、物。台東縣民政處提供。
而桃源國小合唱團也在音樂會上,以天籟美聲獻唱布農歌謠組曲,感念神父長年來為各原住民族群的付出。
圖/台東民眾難掩傷感的向葛德神父道別。台東縣民政處提供。
會後前來歡送的民眾們則分站兩旁,難掩傷感的向葛德神父揮手道別,饒縣長也陪著葛德神父一路走到機場入關安檢處,期許神父回瑞士後平安健康,經常憶起台東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