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叁捌地方生活」負責人邱承漢,在高雄鹽埕打造的第二個空間「銀座聚場」,熱鬧開幕。
這個空間結合咖啡廳與民宿,1週只營運3天,加上店內座位不多,管制入場客人數,開幕之初還引起搶訂熱潮。
就跟邱承漢之前打造的「叁捌旅居」一樣,「銀座聚場」也是老房改建,暈黃燈光,精心布置的復古家具、小物,濃厚的懷舊氛圍,令人想起電影《花樣年華》,知名的設計雜誌形容為「寫滿鹽埕風華的旅宿空間」。
「銀座聚場」位於沒落的高雄銀座商店街中,原址是旗袍店,兩側都是4、5層樓房,3樓以上有聯通走廊,還有橫跨左右的天橋,家家戶戶聲息相通。
由於人與人的關係很近,人情味特別濃,在邱承漢眼中這就是鹽埕的特色,他稱為「老派」的生活方式。
圖/「叁捌地方生活」負責人邱承漢,在高雄鹽埕打造的第二個空間「銀座聚場」。遠見天下文化攝。
高雄鹽埕出身的邱承漢,高中畢業後北上就讀政治大學,並在研究所畢業後進入台北金融圈就業,爾後在故鄉及家人深度羈絆下,毅然返鄉創立「叁捌生活」,透過企劃、空間營運來活化鹽埕街區,並透過移動,甚至二地居模式,與台北文化設計圈有絕佳協作關係。
「這種緊密的人際關係,是好是壞,或許見仁見智,總之我就是很喜歡」邱承漢笑道。正是因為這份著迷,邱承漢放下了台北金融圈的「金飯碗」,回到他童年長大的地方,大力推廣鹽埕的老派風情。
1980年生的邱承漢,高雄人,老家雖不在鹽埕,但外婆在那開設了婚紗店「正美禮服」,母親也是店裡設計師,因此他念小學時,只要一放學,就會來外婆婚紗店,這一帶可說充滿他的童年回憶。
從小跟父母出國的他,對餐飲旅館曾有憧憬,就讀政大財政系時去飯店打過工,後來進入政大企管研究所,也有機會到凱撒飯店集團實習。參與飯店產業的實務運作,不過邱承漢後來還是投入金融界,到中國信託擔任儲備幹部。
他工作賣力,表現得也不錯,但內心深處隱約覺得,銀行並不是最適合自己的舞台。2011年他到台南神農老街走走逛逛,整條街的氛圍讓他聯想到鹽埕,街上幾家老屋改建的民宿、咖啡廳,又觸動了他開創旅宿事業的念頭。
在家人支持下,邱承漢辭掉銀行工作,先到管理顧問公司上班,學會寫旅館的調查報告和提案企劃書,強化進入旅宿業的基本功,同時也展開行動,將外婆結束營業後就一直閒置的婚紗店,變身為文創旅店。
因為外婆和他分別生長於30年代和80年代,取名「叁捌旅居」,代表的是世代傳承。為詮釋新、舊融合的概念,邱承漢和設計團隊投入不少心血,也展現很多巧思。
圖/邱承漢將外婆結束營業後就一直閒置的婚紗店,變身為文創旅店「叁捌旅居」。遠見天下文化攝。
舉例來說,邱承漢保留當年婚紗店的辦事櫃台,作為民宿管家接待客人的櫃台,讓這個角落銜接過去、現在2個時空。至於當年作為門面的磨石子樓梯,為方便穿著禮服的新娘走動,做得特別寬,樓梯扶手還有精緻雕花,邱承漢也完整保留。
另外「正美禮服」留下來的縫紉機、紅皮箱、嫁妝盒,以及邱承漢外公手寫的「服務宗旨」,也都化為「叁捌旅居」的一部分。
除了存舊,邱承漢也佈新。他在老屋前方打造一座新樓梯,採用鋼鐵質材,來呼應鹽埕過去有很多五金商店的歷史,至於網狀設計,則象徵層層堆疊的婚紗。
曾拿下第二屆ADA新銳建築獎首獎的「叁捌旅居」,2011年開業後,就成了鹽埕地方亮點,在媒體上獲得不少能見度,也吸引文青客前往朝聖。
邱承漢開設民宿,起心動念就是邀請外地人體驗鹽埕的生活情調。「鹽埕是個生活感強烈的地方,沒有住一個晚上,很難感受到」他指出,當客人留在這裡住宿,必然就會花更多時間來認識鹽埕。
因此客人入住「叁捌旅居」,除基本住宿,還有「管家帶路」的導覽服務,在旅店管家帶領下,走訪附近國際商場、鹽埕示範市場、第一公有市場,並品嚐在地美食。
如果想玩得再深入一點,還有不同主題行程,像是「濱線討海人」、「鹽埕醉水手」、「鹽埕煉金師」等,去發掘鹽埕更多面向。
某次端午節,邱承漢舉辦包粽子體驗活動,不過只有10幾個人參加,事後他認為只靠活動推廣效果還是有限,就開始編刊物,於是有了專門介紹鹽埕店家,以及他們生活方式的雜誌書《什貨生活》。邱承漢不諱言,出版刊物沒什麼獲利空間,卻是深入瞭解地方很好的方式。
比方說,他訪談一位專修偉士牌的車行老闆,聽對方描述當年,隨香港船隻來台的船員們,都會走私手錶、絲襪、香水,到專賣舶來品的堀江商場交貨,船員們都是用偉士牌機車來運貨,而且他們會將後座空間改大,好裝進更多貨品,碼頭對面好幾家車行,就是專門做這門生意,一修就是40年。
《什貨生活》以食、衣、住、行為主題陸續出版4期,點點滴滴累積起來,邱承漢對鹽埕在地的人、事、物更如數家珍。
然而,自「叁捌旅居」開業以來,有件事一直困擾著邱承漢,對他形成極大壓力。原來該建築物在興建時,外公曾做了一些內部結構的更動,按照現行法規,允許自家居住,但作為民宿營運,很多地方都必須拆除。
邱承漢陷入兩難:拆了,「叁捌旅居」所代表的傳承意義也就蕩然無存;不拆,因為不符法規,他不時會收到罰單,若是相關單位上門稽查,他也很難跟客人交代。撐到第3年,心力交瘁的邱承漢壯士斷腕,結束了民宿營運。
民宿沒辦法繼續下去,婚姻也觸礁,希望走出陰霾、找回初心的邱承漢,2016年,申請上了「雲門流浪者計畫」。邱承漢這趟旅行有個主題,就是港口。
他沿著九州海岸線走,拜訪大大小小的港口,包括以工業為主的北九州門戶港、以漁業為主的柳川河港、做為美軍軍事基地的佐世保軍港、散發南國風情的指宿漁港等,不過最多的是,隱身在海岸線一角的小漁港,在地人靜靜過著屬於自己的生活。
從旅行中體悟到生命的踏實感來自生活,回到地方後,邱承漢決定從生活場域重新出發,和在地居民一起好好生活。
旅途中,自然會結交形形色色的朋友,其中有一些是日本人,他們原本在外地工作,311大地震後決定返鄉,做一些讓家鄉被更多人認識的事情。從他們身上邱承漢瞭解,很多人做著跟他一樣的事,雖然辛苦但是值得堅持。
圖/邱承漢放下了台北金融圈的「金飯碗」,回到他童年長大的地方,大力推廣鹽埕的老派風情。遠見天下文化攝。
為了把市場打造成「青年世代創業時也會想到的場域」,邱承漢這2年開始推動「青銀共市」,找不同年輕團隊進駐市場,期待世代之間透過相互交流,從「共市」進而達到「共識」。
隨著團隊愈來愈成熟,邱承漢便有餘裕邀集其他關心在地鹽埕事務的行動者,共組「高雄市鹽埕藝術勞動社區推廣協會」,並獲選為第一屆理事長。
「鹽埕不缺好故事,缺的是把這些故事說出來的方式」他希望,透過這協會聚攏更多年輕能量,凝聚社區意識,攜手為鹽埕拼湊更多不一樣的未來樣貌。
另一方面他也相信,透過自己的介紹和帶領,平時不太有機會來高雄的北部人,會因此對高雄改觀,進而促成更多可能。像他曾經從台北邀請紙雕藝術家成若涵,到鹽埕駐村2週。
之後她以鹽埕為主題進行創作,在「叁捌」的空間舉行展覽,其中一幅作品「鹽埕,國。叁捌,家」,將鹽埕不同的時空併置在一個畫面中,展出時曾有觀眾深受感動,在作品前流連不去,成若涵也因為這幅作品獲得更多能見度。
不論是開民宿、出版刊物、辦活動,到現在開咖啡廳,形式不斷地發展,邱承漢初衷始終不變,都在訴說在地故事,努力凝聚社區共識,或更進一步利用二地居優勢,串連人脈和資源,讓老社區綻放新生風采。
圖/《二地居:地方創生未來式》,天下文化提供。
本書摘自《二地居:地方創生未來式》,天下文化出版。
作者介紹|林承毅
林事務所執行長、服務設計師,同時也是國立政治大學兼任講師。優游於人文、社科、商業、藝術與設計等專業領域,倡導問題覺察及多元學習之必要性,長於運用人類學家獨到的洞察能力,在城鄉及時空的不同脈絡之間抽絲剝繭,帶著好奇心進行趨勢覺察,並透過人本設計,體驗創新為武器,多年來投入教學、論述、工作方引導、輔導、審查、企劃等多元性創新整合工作。
林承毅另有「地域活化傳道士」之稱,是一位典型風の人,視「移動」為日常,住在台北天龍城,但號稱可到全台各地上九點的課,習慣在捷運上發文,在南來北往的高鐵上工作,在飛機上閱讀,在U-bike上思考,每年看顧全台超過15組在地青年團隊進行在地實踐行動。
作者介紹|謝其濬
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英國史特靈大學出版碩士、英國曼徹斯特都會大學視覺傳播碩士,現從事文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