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改制十年回顧】

升格後財務吃虧?台南市長黃偉哲認為「利大於弊」

升格後財務吃虧?台南市長黃偉哲認為「利大於弊」
作者:馮紹恩
攝影:張智傑
日期:2020-06-04

「一府、二鹿、三艋舺、四月津。當年開台最大的城市,有兩個在台南,這代表台南有文化上的驕傲跟使命。」說起城市升格,台南市長黃偉哲娓娓道來,身為文化古都的驕傲,也是當年台南縣市合併升格的重要原因之一。 

2010年五都升格時,台南市、縣的人口相加,並未達到直轄市的200萬人門檻,政府規劃讓縣市升格的原因,除了台南是文化古都外,另一就是為了合理化地方政府治理範圍。與此同時,台南縣、市都積極表達強烈意願,合併成為直轄市的提案都在彼此議會通過,種種因素下,台南縣、市才成功合併升格。

可是升格成直轄市,對台南真的是好嗎?他認為好處多過壞處。「利大於弊!」黃偉哲說。

升格對台南的好>>

少掉鄉市鎮層級 行政命令貫徹

過去台南市發展以工商為主;台南縣則以農業為主。合併後,台南縣從農業縣進入都市化節奏。為何近年有部分原縣民心中有「失落感」?黃偉哲解釋,過去縣府在新營,現在市府位於安平區,「難免會讓原來的地方感覺比較遠,失去重心,感覺邊緣化。」

台南是國際知名的文化古都。圖/台南是國際知名的文化古都。

過去新營作為縣府所在,許多人員在那辦公,人潮相較現今熱絡許多,「新營人口沒有大幅減少,但街區的熱鬧度降低了,這部分是他們有感的。」此外,過去台南縣有著許多鄉市鎮,以前地方若「路燈不亮、水溝不通」,只要找到鄉長、鎮長就可解決,現今改制為區,區長需層層上報,造成行政效率低落。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黃偉哲認為,這些修路等等的地方小事上,升格改制後的確行政效率欠佳,需要積極改善,但這掩蓋不了另一個優點,也就是少了鄉鎮的層級,改制為區,讓行政命令直接貫徹到地方,整個城市發展可以更有整體規劃。

這在過去各地仍是鄉鎮並不容易,「因為每個鄉鎮都要爭鼇頭,」每一個鄉鎮長都是獨立的自治團體,等於「國中有國」,就算縣長對鄉鎮有要求,「鄉鎮長不見得聽你的啊!」

台南市最新落成的公園河樂廣場。圖/台南市最新落成的公園河樂廣場。

鄉鎮長還需面對鄉鎮民代表,鄉鎮民代表組成的代表會,而縣長又會碰到縣議員跟縣議會,「層層掣肘啊!」黃偉哲說,現在可以一個命令貫徹,因為區公所聽命於市長。

升格也有副作用>> 

財務吃悶虧?統籌分配款反減少

台南縣市合併後,來自中央的統籌分配款其實沒有增加,只等於兩個縣市原先的合併。「1+1並沒有大於2,而是等於2。」

不增加就算了,台南還在一個地方吃「悶虧」。「因舊台南市跟台南縣的財務狀況不好,當初自籌財源大概10~15%,有80%財源來自中央補助。但成為直轄市後,中央只補助50%~55%,45或50%需要自籌,負擔比較重。」黃偉哲解釋,補助款減少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因為我們的債務減少,所以來自中央的補助款就減少,等於變相懲罰!」

這原是為扶持財務不佳的縣市,卻產生意外的負面效應。有些縣市積極改善財務、降低負債,結果中央給的補助反而變少。「把台南的財務狀況從加護病房變到普通病房,所以自籌款要增加,但你這麼努力改善,中央應該給一個模範生獎,另外補給你。」黃偉哲抱怨。

未來發展看好?

南科台積電三奈米廠會是王牌

談到台南未來的發展,黃偉哲很有信心,台積電三奈米廠就是他們手中的王牌,「台積電投資1.15兆元,這投資是國際上的戰略意義,不只是帶來台南的發展,只要未來投產,相信產業方面的數據會有正面反應。」

談到交通,今後除積極推動公車、偏鄉的小黃公車,台南市是否需要捷運?黃偉哲認為並不用,「捷運不是時尚的玩具啊!台南每一動工就挖到古蹟,工程難度高又貴,所以不可能走地下化,」走高架比較便宜。

台南河樂廣場廣受好評。圖/台南河樂廣場廣受好評。

不僅如此,他還有個大膽想法:讓自駕車在高架上跑!一方面自駕車非常省,少掉中控系統,「它只要固定的車、走在固定軌道,走固定的路線,做好班距拿捏就好了,」不過,目前這還只是一個考量方案。

訪談尾聲,黃偉哲仍保持敢言的大砲性格。先前碰到交通部因應防疫推出的警示APP「高速公路1968」,竟在台南標出27處人潮擁擠的景點,他怒轟:「中央跟台南有仇嗎?」但一轉身,黃偉哲又邀請防疫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到台南逛國華街,顯現靈活又柔軟的身段。

至於每年定期公布的遠見民調,黃偉哲開玩笑說,「排前面的永遠覺得公平,排後面的永遠覺得不公平,」今年拿到「最佳進步獎」的他,往後能否攻頂成功?答案,就在民眾心裡。

看更多>>城市學數位專題「地方改制十年總城績」

黃偉哲近期邀請防疫功臣、衛福部長陳時中到府城走一遭。(圖片取自黃偉哲臉書)圖/黃偉哲近期邀請防疫功臣、衛福部長陳時中到府城走一遭。(圖片取自黃偉哲臉書)

關鍵字:競爭力首長觀點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城鄉發展M型化的年代,更需要地方首長的治理能力!
彰化縣長王惠美:窮縣市光省錢不夠,還得出奇制勝!
桃園市長鄭文燦:升格不只擴大資源,城市規劃也要不一樣
新北市長侯友宜:每個里的小事,都是我的大事!
馮紹恩

馮紹恩

記者。本為歷史人,誤打誤撞入了媒體的門,現在是一個待在台北快十年都要忘記自己來自高雄的假台北人。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