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彰化縣埤頭鄉的明道大學,因長期經營困難而負債累累,早被教育部列入專案輔導名單,並因改善未果,在2023年遭勒令停止招生,迎來2024年7月31日正式倒閉的命運。
對此,曾多次公開表示希望將該片校地轉型為AI軟體產業智慧園區、帶動地方產業升級的彰化縣長王惠美,日前特別與教育部秘書長林伯樵、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委員何美鄉等人,親赴明道大學校區實地會勘,展開校地轉型討論。
圖/明道大學一景。取自明道大學官網。攝影者為數位系羅自全。
根據林伯樵表示,在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的會議上,有委員建議可將此地打造成結合低碳農業與有機栽培的「健康園區」,並融入全民健康生活理念,作為在地轉型的典範場域。
此外,林伯樵更進一步提及,自己對校內「食品安全檢測中心」留下深刻印象,認為該場域具備一定的基礎,有望再利用、再活化。他也感謝中央部會與地方政府通力合作,在教育部全力協助下,明道大學能順利完成退場程序。
因此接下來,林伯樵承諾將積極協調中央與地方各方資源,支持校地再利用、土地管理、場域活化等規劃。
另一方面,何美鄉則指出,台灣近年健康指標令人憂心,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病發生年齡屢創新低,社會確實迫切需要推動健康生活的整體倡議。
她表示,明道大學校園腹地寬廣、環境良好,非常適合作為「健康園區」的實驗與示範據點,並期待此基地能帶動地方居民從生活型態中實踐健康願景。
圖/取自Pexels。攝影者beyzahzah(示意圖)。
對於明道校地的未來走向,王惠美一直以來都展現高度企圖心與行動力。她表示,自明道校方退場以來,彰化縣府就多次向中央表達強烈接管意願,無論是後續債務償還、校區管理、活化規劃,地方政府早已整備到位。
圖/彰化縣長王惠美。陳之俊攝。
「只要中央點頭,彰化縣政府隨時可以進駐!」王惠美強調,若由縣府主導,不僅能加快校地轉型腳步,也能更貼近在地需求。
同時,她還接連提出該地轉型為「AI軟體產業智慧園區」的計畫,期望結合產業、教育與創新資源,為地方創造就業與經濟新動能。
當前中央與地方政府對明道大學退場後的校地都展現高度關注與積極意願,但關鍵問題仍在於——該如何活化這片長期閒置的校園,才能真正帶動地方發展、造福在地居民?
對此,都市與空間規劃領域的專家也提出深刻建議。逢甲大學都市計畫與空間資訊系副教授劉曜華認為,由地方政府主導接管,相對能更貼近地方需求,並具備整合資源、推動長期發展的優勢。
不過,他也提醒,未來不論引進何種產業或園區模式,規劃不該只停留在「這塊地怎麼用」的層次,而應放眼更廣的生活脈絡。
圖/取自維基百科。攝影者Hideki Kimura,CC BY-SA 3.0。
「廠商來的時候,你員工要住哪裡?小孩子要去哪裡念書?不應該只停留在這50公頃的土地怎麼利用,而是要把鄰近鄉鎮已經有的特色、已經有的設施納進來一起考量。」劉曜華指出,唯有將住宅、交通、教育等機能一併納入通盤規劃,才能真正讓產業進駐不只是短期熱度,而能在地方扎根、與居民共生共榮。
對於各界提出的相關建言,教育部則表示將整合各界意見,並研議後續方案,加速推動校地活化機制,期盼讓這片曾經的學術園地,重新成為地方轉型升級的關鍵場域。
顯見,明道大學雖然正式從高教圈中退場,留下的是一種讓地方轉型再升級的絕佳機會。無論是打造健康園區,還是發展智慧產業,最重要的前提都是讓資源回歸地方、由地方主導。
如今,彰化縣府已做好萬全準備,只盼中央放手授權,讓這片50公頃的寶地再次煥發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