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港LaLaport沒特色不如預期?盤點成為代表地標的經典百貨!

南港LaLaport沒特色不如預期?盤點成為代表地標的經典百貨! 圖/三井不動產集團一手打造的Mitsui Shopping Park LaLaport 南港於2025年3月20日正式開幕營運。取自維基百科。攝影者Yu tptw,CC BY-SA 4.0。
日期:2025-04-14

南港 LaLaport 開幕盛大,卻在社群平台上掀起另一波冷感討論。Threads上一位網友寫下:「走過大巨蛋開幕、LaLaport 開幕,不是招商沒滿,就是櫃位調整中。你知道為什麼嗎?一個字:貪。」短短數句,引發數百留言響應,有人抱怨動線複雜、品牌重複,有人則回憶起美麗華摩天輪、夢時代空橋、市府轉角的信義威秀。百貨公司,曾是城市生活與美學想像的縮影。從台北到高雄,從 IMAX 巨幕、街頭裝置、摩天輪到仿古夜市,百貨不只是商品陳列場,也可以是一種都市體驗的策展場域。

美麗華百樂園:摩天輪使百貨變成約會地標 

美麗華最大的突破在於將「為了體驗而來」變成勝於購物的進場誘因。摩天輪、影城與大型活動廣場,讓人即使不消費也會停留。創造一種「約會必去、拍照打卡」的文化想像。 

百貨在地利位置上極具優勢。東有「臺北矽谷」之稱的內湖科技園區,西接明水路的豪宅區,北面是青翠的陽明山以及故宮博物院,南臨美麗的基隆河。 

由於2004 美麗華成立時正值內湖交通未成熟時期,捷運藍線(文湖線)還未開發,大直地區屬於「都會邊緣地帶」。為促進北市東區延伸發展,市府配合土地開發與區段徵收政策,大直地區開始進入重劃期。因此由宏泰集團與京華城開發團隊主導,結合影城與娛樂設施搶攻家庭與年輕族群市場,現在已成為台北最具標誌性的建築之一。 

取自Unsplash。攝影者Timo Volz。圖/取自Unsplash。攝影者Timo Volz。

延伸閱讀

走出疫情,高捷去年盈餘7000萬!貓站長「蜜柑」貢獻千萬收入

新光三越台南新天地:南台灣生活風格的代名詞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新光三越台南新天地,坐落於市中心的黃金地段,鄰近晶英酒店與國泰商旅,形成商業與觀光的核心區域。在南台灣眾多商業空間中,新光三越台南新天地之所以能成為生活風格的代名詞,關鍵不僅在於品牌陣容與地理優勢,而在於其長期耕耘的「文化策展力」。

這座百貨以空間為平台,主動擔任在地文化的策展人角色,年年舉辦如「工藝之夢」、「燈節藝術展」、「南瀛藝文週」等大型文化活動,邀請在地藝術家與職人共創展覽內容,讓購物場域轉化為公共文化的觸媒。這類活動不僅吸引親子、長輩、遊客等跨族群參與,也有效串連起台南深厚的工藝傳統與當代表現形式,促成一種嶄新的「城市日常美學」。

取自新光三越官網圖/取自新光三越官網

遠百信義A13:百貨能否複製歷史街區? 

A13 最具辨識度的設計,是由建築師姚仁喜打造的「復刻夜市」空間,將大稻埕的紅磚屋簷、街邊攤車與復古燈飾搬進現代百貨,試圖以空間說故事,把「記憶中的台灣」轉譯為新世代的文化體驗。

部分餐廳營業至凌晨 2 點,是另一大亮點,補上信義區「晚餐以後」的空白場域。A13 也強化智慧服務體驗:遠百 APP 會員在離店 300 公尺內會收到推播優惠,館內的電子互動螢幕還能辨識年齡與性別,投放分眾行銷內容。遠東百貨財務長湯治亞表示,A13 希望以互動、個人化的角度,為消費者規劃更完整的數位體驗。

遠百信義A13,張智傑攝影。圖/遠百信義A13,張智傑攝影。

延伸閱讀

台電老屋變身文青百貨!花蓮山海百貨讓遊客與地方一起共好

高雄夢時代購物中心:融合海洋元素的地標建築 

高雄夢時代購物中心位於高雄市前鎮區,於2007年開幕,是台灣最大的購物中心之一。前棟「藍鯨館」宛如一隻巨大的藍鯨游入高雄港;後棟主體建築則以花崗岩外牆象徵地球和石頭的永恆。兩棟建築以天橋連接,形成獨特的視覺效果。

近來更與高雄市政府和合作,連續多年舉辦氣球大遊行、跨年晚會與跨年倒數煙火秀、啤酒節等大型活動,每年為高雄市帶來數十萬國內外觀光客。

義大世界跨年煙火秀。取自交通部觀光署官網。圖/義大世界跨年煙火秀。取自交通部觀光署官網。

大葉高島屋:超大水族箱變身親子百貨的新定位 

台北天母的大葉高島屋,以大型水族箱作為百貨空間亮點。這座設於地下一樓、容量達 150 公噸的水族箱,展示超過 50 種熱帶魚與海洋生物,如小丑魚、神仙魚、關刀魚等,極受親子族群喜愛。

近年重新裝修後,水族箱外觀融入大理石雲紋與玫瑰花園裝置藝術,增添夢幻質感,成功翻轉早期高島屋的日系沉穩風格。除了靜態展示外,大更定期舉辦「海洋氣泡秀」與「海洋劇場秀」,極具特色。

取自臉書「大葉髙島屋 Dayeh-Takashimaya」。圖/取自臉書「大葉髙島屋 Dayeh-Takashimaya」。

台中勤美誠品綠園道:會呼吸的百貨,會停留的城市空間 

近日因墜樓意外頻傳而引發討論的勤美綠園道,位於草悟道綠帶核心。百貨商場從一開始,就不是為了單純的消費動線而設計,而是為了創造都市中的「綠色日常」讓人走進建築物,也像走進自然。

勤美的成功,不只來自於建築與自然的結合,更來自它對城市公共性的經營。戶外草悟道的開放性、室內誠品書店與台灣品牌選物的策展力,讓這裡成為市民的生活日常——可以閱讀、散步、參與活動,甚至什麼都不做,只是停留。這不只是購物中心,更像是一個開放的城市客廳。近年更推出 PARK2 草悟廣場,串聯獨立咖啡、戶外展演與市集,重新定義了百貨場域的生活溫度。

勤美術館。黃菁慧攝圖/勤美術館。黃菁慧攝

 ICONSIAM:亞洲百貨空間敘事的極致範本 

ICONSIAM 由泰國最大零售商合資開發,總投資高達 16 億美元。其目標與野心不只是建一座百貨,而是打造「文化、購物、觀光三合一」的國家級地標。

百貨的空間設計將傳統市場、手工藝、宮廷美學與現代購物融合,成為曼谷文化的縮影。設計團隊以「每一層樓都說一個故事」為原則規劃,讓民眾與觀光客都能「逛出文化深度」。

延伸閱讀

台中新光三越氣爆美食街在B1會怎樣?百貨店王年賺258億恐墜神

This Photo was taken by Supanut Arunoprayote.圖/This Photo was taken by Supanut Arunoprayote.

當百貨不再只是買賣空間,城市應該期待什麼? 

南港LaLaport、大巨蛋等大型商場相繼開幕,卻難以引發預期熱度,讓人重新反思:在快速開發的都市節奏中,百貨公司究竟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從大直美麗華,再到曼谷ICONSIAM,百貨的再生關鍵不在於品牌密度,而在於它是否提供一種跨越購物的「生活敘事」:能不能在空間中說故事?能不能成為文化與社交的介面?能不能讓市民「願意停留」?

當代的百貨早已不再只是銷售空間,而是城市公共性的新載體。唯有那些懂得策展、會說故事、願意與城市對話的空間,才有機會在消費趨勢快速轉變的年代中,重新成為我們願意走進、甚至留戀的場所。

👉 加入城市學 LINE 官方帳號,追蹤 IG ,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關鍵字:產業全台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幼兒園也能學晶片知識?半導體產業鏈掀3縣市科技教育革命!
2025清明連假兒童節超熱鬧!全台樂園優惠、精彩活動一次看
植樹節意義是什麼?全台響應全球綠化行動,為城市種下永續未來
實習記者李心喬

實習記者李心喬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