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植樹節即將到來,你知道植樹節的真正意義是什麼嗎?隨著全球氣候變遷加劇,各大城市紛紛尋求永續發展模式,植樹不僅象徵節日,更是全球城市應對環境變遷的關鍵策略之一,而植樹也被視為最簡單且有效的解方。種下一棵樹,不僅是對環境的投資,更是城市邁向永續轉型的重要一步。從巴黎推動都市綠化法規,到紐約透過「百萬樹木計畫」提升樹冠覆蓋率,各地皆積極行動。而今年南台灣高雄、屏東也不遑多讓,舉辦了植樹月活動,號召市民共同推廣減碳行動。
圖/樹林綠地與城市建築錯落的景象是現今世界許多城市的樣貌。取自 Unsplash.com。
全球暖化和碳排不斷上升,凸顯有效碳封存策略的必要性,而包括樹木在內的大自然可以提供答案。
樹木透過光合作用過程吸收二氧化碳,可以有效固碳並將氧氣釋放回大氣中。一棵成熟的樹一年可以吸收和儲存超過368磅的二氧化碳,顯示其減少城市碳足跡的潛力。
以台灣為例,屏東市政府於2024年3月植樹月推動的植樹計畫雖然規模不大,種植4900棵樹,但一年內累計可減碳約73.5公噸CO₂,這相當於一輛燃油汽車行駛30萬公里所產生的碳排放,或是9戶家庭一年的總碳足跡。這類地方性的植樹行動,無論規模大小,都在城市減碳與環境改善上發揮重要作用。
圖/市長周佳琪與市民共同參與植樹節。取自屏東縣屏東市公所官網。
法國巴黎在2016年通過一條法規,要讓每一位居民都能能綠化自己的住家或是工作場所,只要經過政府許可,可以在任何屋頂、樹下、圍籬邊或圍牆上種植植物,無論是種花或種蔬果都行。 目標要在 2020 年前打造面積總和為 100 公頃的植生牆與綠屋頂,而其中三分之一的綠色植物要為農業種植,期望所有居民成為「巴黎公共空間的園丁」。
圖/綠色建築與城市的綠化景緻相得益彰。取自巴黎市政府官方網站。
紐約市自2007年啟動「百萬樹木計畫」(MillionTreesNYC),在短短八年間種植100萬棵樹,使城市樹冠覆蓋率提升至20%。這不僅改善了空氣品質,也降低了夏季城市溫度,並為居民提供更多綠地。
此計畫成功後,紐約市於2023年進一步推出「城市森林計畫」(Urban Forest Plan),目標是在未來數年間將樹冠覆蓋率從22%提升至30%,以應對氣候變遷與都市化帶來的挑戰。這項計畫的實施不僅提升宜居性,也提供了全球都市可參考的綠色發展模式。
圖/2007年,紐約市公園啟動了雄心勃勃的MillionTreesNYC計劃——在紐 約市種植和照料100萬棵樹。取自NTC Parks官網。
回到台灣,農委會林務局每年3月舉辦「植樹月」系列活動,旨在培養全民愛護環境、尊重生態的觀念。今年,屏東市也積極響應,於3月9日在千禧公園發放4,900株小樹苗,吸引超過5,000名民眾排隊領取,每人限量一株。
高雄市則提供了22,800株樹苗,邀請市民共同種樹,一起為城市永續付諸行動。3月12日上午,高雄市也將發放羅漢松、台灣欅、光臘樹、楓香及阿勃勒等五種小樹苗,每人限量兩株,每個區公所則限量600株。
隨著這些樹苗在屏東市、高雄市扎根,相信城市綠覆率將逐步提升,不僅為居民帶來更清新的空氣與更舒適的微氣候,也能有效減少都市熱島效應。但要讓這股綠意持續茁壯,仍需每一位市民的共同參與。
圖/屏東市民共襄盛舉植樹節。取自屏東縣屏東市公所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