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淡水河河口,即將在2025年底華麗問世的淡江大橋,是由世界聞名的已故伊拉克裔英國建築師——「札哈.哈蒂」(Zaha Hadid)所設計。而其靈感,正來自雲門舞集舞者的跳躍姿態,因此素有「曲線女王」之稱的她,特將斜張橋型以流動感設計呈現,也成為其傑出遺作。
但淡江大橋因主橋段長920公尺,橋塔高211.4公尺,主跨長度達450公尺,故猶如「舞者翩翩起舞」的動感建築設計,興建起來相當困難,著實讓交通部公路局北區公路新建工程分局傷透腦筋。
圖/取自交通部公路局淡江大橋及其連絡道路新建工程官網。
對此,交通部公路局北區公路新建工程分局第三工務段長鄭閔中就坦言,曾有專家學者建議要更改淡江大橋的設計方案,把橋塔的3D曲面直接改為直線。
不過時任交通部公路總局(目前已更名為公路局)局長陳彥伯堅持原始設計,理由是「淡江大橋是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如果我們不做,以後這座橋就不會再推動了」。
因此,淡江大橋非但設計不改,還為了完成再增加經費,並將氣候等影響的天數都納入工期內,決標給工信工程。
但撇除淡江大橋工程發包遇上7次流標,施工期間還在疫情影響與科技廠高薪搶才下,面臨嚴重缺工的挑戰。舉例而言,由於淡江大橋結構為全斷面焊接,因此更講求電焊工的高超技術,所以淡江大橋的中興工程顧問公司監造工程處,除了要設法留住台灣的工班,甚至還跑到泰國選工,再進行人才訓練考照,以解決人力缺口的窘境。
圖/取自交通部公路局淡江大橋及其連絡道路新建工程官網。
另一方面,中興工程顧問公司監造工程處經理劉永輝還提及,期間他們還必須同時緊盯淡江大橋材料船運來台的進度,如以斜拉索鋼絞線為例,因為在奧地利製作完成後,才會陸運到斯洛維尼亞,並從原取道蘇伊士運河走紅海航向台灣,無奈顧及當時國際情勢與海盜因素,便改為繞道非洲好望角,而且為確保工程不受材料匱乏影響,運送時程至少都要提前2個月。
圖/取自交通部公路局淡江大橋及其連絡道路新建工程官網。
除遭逢缺工缺料等難解問題,負責淡江大橋曲面板模施工的知名日本技師平澤純,也承襲師傅打造高屏溪斜張橋的國寶技術,希望藉由台灣兩大橋的成立,象徵跨世代建築工法的延續與創新。
可面對淡江大橋工程難度之高,平澤純直言工程「從頭難到尾,沒有簡單的地方」,不像一般橋梁工程,通常愈做到後期愈上手,即每日的施工作業都是一場全新考驗。
此外,派利日本專案經理黃銘祥亦進一步提到,不僅橋樑的94把斜索由奧地利製造,橋塔的模板還以德國製造原料為基礎,再藉由日本技師的精密加工所完成,且為了確保模板能完美呈現「曲線女王」追求的獨特雕刻曲線,每片模板還均經過多次掃描比對,因此非常耗時費工。
圖/取自交通部公路局淡江大橋及其連絡道路新建工程官網。
而對於工程推動一直不如預想來得順利,鄭閔中也透露,光淡江大橋的主橋塔建設,第1昇層就花了79天工程才完成,接著在上頭,還有52個昇層要做,一度讓團隊士氣大減,不少人都質疑「有可能做得完嗎?」
好在團隊經整合協調,一邊做一邊克服難題,終於讓昇層施工時間漸漸縮短至50多天、20多天,到如今最快7天內就能完成1個昇層,顯示結合多國專業的工程團隊技術日臻純熟,施工效能大幅提升。
換言之,淡江大橋不僅是鼎鼎大名建築師札哈生前的最後藝術品,其還融合德國尖端材料、日本技師傳統技藝與奧地利製造斜索等精湛元素,堪稱跨國合作而生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