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台鐵高雄車站共構的高雄捷運R11「高雄車站」站,為因應車站遼闊的空間特性,總計規劃了4處出入口。
在高雄鐵路地下化工程完成後,台鐵新高雄車站南側於6年前啟用,且2號出入口率先開放,直到2024年12月,車站北側啟用時,3號出入口才同步開通。接著至2025年2月,隨著1、4號出入口準備就緒,全站4個出入口終於全數投入運作。
圖/台鐵高雄車站空景照。取自臉書「臺鐵高雄站」。
對此,不少高雄市民都對新出入口抱持正面看法,紛紛表示的確便利許多,特別是4處出入口都設有電扶梯,不僅節省時間,也減輕體力負擔,也非常友善行動不方便者與長者。
圖/取自Threads@_yummy_tw。
另外還有民眾注意到,台鐵新高雄車站1、4號出入口,雖隱身於車站南北兩側的電扶梯與樓梯後方,不過卻藏不住下方的神秘商業空間,裡頭的超過千坪的規模引人期待。
圖/取自Threads@_yummy_tw。
據此,高雄捷運公司(以下簡稱 高捷)也大方揭露,高雄車站南北兩側的全新商業空間的確廣達約1300坪,超越目前高捷所有的地下街空間,而且甚至比原來最大的高雄車站「動漫街」(877坪)還要寬敞。
因此未來規劃上,高捷將兼顧地下商場與前站商業區的整體性,除保留動漫、美食等熱門主題外,還會考慮引進其他類型的商家。
其實,根據高捷統計數字,2024年「高雄車站」站每日平均運量已達1.32萬人次;時間推移至2025年1月、2月,還持續攀升至1.57萬、1.55萬人次;而台鐵高雄車站在2024年的平均日運量,則為1.44萬人次。以上數據都充分表明,高雄車站與高捷「高雄車站」站,儼然已成為大高雄軌道運輸及轉乘的重要樞紐之一。
圖/取自Threads@_yummy_tw。
循此,值得注意的是,高雄捷運R11「高雄車站」的運量,其實原本頂多排在高捷系統第三名,是自從以動漫為主題的R11商場「高雄駅一番街」開幕,不僅活絡地下街的經濟,還大大刺激了站點運量的增長。
加上,商場內引進多家知名店家,如安利美特、高雄NS電玩、一番賞玩具店和女僕火鍋餐廳等,且店家定期都會在假日舉辦活動,餐飲區同時又能滿足轉乘人流的需求,因而促使商店街人氣不斷飆漲。
據此,臉書「高雄好過日」也觀察到,2023年大部分的時間(除9月),原本長期位居高捷車站運量第二高的R14「巨蛋站」運量,其實都高過R11「高雄車站」。
然而進入2024年後,情勢開始逆轉,「高雄車站」運量屢屢超越「巨蛋站」,4至6月甚至連3個月穩坐亞軍寶座,冠軍則是坐擁三鐵共構優勢的R16「左營站」。
圖/取自Threads@_yummy_tw。
而面對「高雄車站」運量暴增,高捷公司的統計數據亦證實,2024年4至6月期間,R11「高雄車站」平均日運量達12,769人次,不僅比2023年同期的10,576人次,大幅成長了21%,也超越R14「巨蛋站」的11,922人次。
顯示R14「巨蛋站」的高人氣其實從未減弱,是R11「高雄車站」爆紅,人潮急速飆升,展現萬年老三的驚人爆發力,也叫人驚嘆動漫主題的強大吸引力。
另一方面,「高雄好過日」還進一步分析,直指在高捷各站運量普遍上升的情況下,「高雄車站」2024年每月普遍超越「巨蛋站」約1千人次,確實與動漫街的開幕有直接關聯。
而「高雄好過日」同時也指出,從三多商圈、中央公園、美麗島、高雄車站,一直延伸到凹子底、巨蛋、左營,假日都有非常可觀的觀光人潮,足見高雄軌道經濟圈的核心地帶已經形成。
圖/取自臉書「高雄新車頭」。
由此可見,聚焦特定主題的行銷策略,已成為高捷「高雄車站」站地下街商場與其他縣市地下街的差異化優勢。透過明確定位動漫主題,除了能吸引特定族群消費者外,還創造出獨一無二的購物體驗與氛圍,使其在競爭激烈的零售市場中脫穎而出。
展望未來,高捷更表示,目前正與有意承攬的廠商積極洽談中,初步仍計劃採用統包式商場模式委外經營。待新商場啟用後,可望能結合既有動漫街場域,共同再打造全高雄最大、全台最好逛的地下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