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ke and Seek跨界創作展台北保育小站登場!林業保育署攜台灣藝術團隊帶民眾上國家級台江內海綠道大縱走

台灣山海圳朝聖之路任意門曝!勤美0km山物所讓人找一步登玉山

台灣山海圳朝聖之路任意門曝!勤美0km山物所讓人找一步登玉山 圖/《找一步Hike and Seek-山海圳跨界創作展》中,藝術家魏少君以紙雕作品《在山的庇蔭中前行》,詮釋過往鄒族獵徑的豐富生態。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作者:蔡炆璇
攝影:蔡炆璇
日期:2024-11-11

你是山派還海派?由民間倡議、國家發展委員會規劃,並交由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以下簡稱林業保育署)整合14個機關所共同完成,總長177公里的台江山海圳國家綠道,是一條能從海拔零點垂直攀行,一路登上3952公尺高玉山山巔,接著再從山頂沿著交錯水路,穿越溪流大圳與濕地抵達出海口的山海雙向道。因此,當民眾走在這段國家級步道上,一如其名,能盡情見山望海,飽覽內海、大圳、原鄉、聖山四大路線的美景,並體悟旅途中,承載台灣近代400年歷史與自然的環境,也親眼見證寶島族群文化的多樣性,堪稱是「溯源台灣風土的朝聖之路」。故林業保育署日前為了讓民眾進一步認識台灣山海圳最生動的寫照,特將生態與文化意象結合,打造一場精彩的保育小站《找一步Hike and Seek-山海圳跨界創作展》,展出時間至2025年5月11日,嚮往山海藝術之旅的你,走過路過千萬別錯過!

百年町屋化身見山望海國家級綠道!一個房間打開山海圳每段路無與倫比的美景

本次《找一步Hike and Seek-山海圳跨界創作展》,是由林業保育署主辦、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受託執行,並在「孩在 Hi!Kidult」共同策劃下,邀請到台灣10組跨域創作團隊,以山海圳國家綠道為主題,一同營造的情境式體驗空間,因此可說是產、官、學、藝界聯手創造的經典之作。

《找一步Hike and Seek-山海圳跨界創作展》活動於2024年11月9日至2025年5月11日登場。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圖/《找一步Hike and Seek-山海圳跨界創作展》活動於2024年11月9日至2025年5月11日登場。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延伸閱讀

勤美0km山物所台灣文創概念世界唯一!日式老屋變城市山林入口

而且展覽位置,就位於台北市大安區林業保育署的展示空間—「保育小站」內,其建物原為日治時期總督府山林課的宿舍群,雖腹地不大,可在策展團隊巧妙運用空間下,日式宿舍裡每個小房間都藏有驚喜,就像山海圳的多元宇宙,不同房間隨四種不同的山海圳路線主題而開展,讓民眾一踏入,彷彿瞬間回望百年前,山林課以此作為據點,巡山踏查的探索精神,並於百年後的今日,透過藝術家的創作轉譯,感受前所未有的山海藝術之旅。

《找一步Hike and Seek-山海圳跨界創作展》以博物學精神探究山海圳國家綠道,展出藝術家PÊIHU的《奇幻博物誌》插畫作品。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圖/《找一步Hike and Seek-山海圳跨界創作展》以博物學精神探究山海圳國家綠道,展出藝術家PÊIHU的《奇幻博物誌》插畫作品。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找一步Hike and Seek-山海圳跨界創作展》中,創作家高啟舜以作品《青山海屋》詮釋巡山員角色,以延伸記憶曲線。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圖/《找一步Hike and Seek-山海圳跨界創作展》中,創作家高啟舜以作品《青山海屋》詮釋巡山員角色,以延伸記憶曲線。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以藝術為路標!找一步Hike and Seek跨界創作展從城市0km登山口探尋山海圳

更棒的是,保育小站《找一步Hike and Seek-山海圳跨界創作展》還鄰近「勤美0km山物所」,讓城市居民能從生活切入,找到對山林藝文想像的起點,因此相當扣合「找一步」的核心精神,即共同策展人「孩在 Hi!Kidult」主理人林心恬所言「透過『找尋』揭示的創作,充滿對既有萬事萬物『再發現』的好奇,所以當創作者們如同過去博物學家到處走訪踏查,從海出發、隨山巔而下,就能找到專屬自己的一片風景。」

延伸閱讀

嘉義101透明空中步道能看阿里山!嘉義福容voco酒店重生爛尾樓

《找一步Hike and Seek-山海圳跨界創作展》中,藝術家趙麗萍以手工方式將魚鱗與蚵線製成纖維編織,創作出《粼粼之徑》。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圖/《找一步Hike and Seek-山海圳跨界創作展》中,藝術家趙麗萍以手工方式將魚鱗與蚵線製成纖維編織,創作出《粼粼之徑》。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找一步Hike and Seek-山海圳跨界創作展》中,藝術家趙麗萍以手工方式將魚鱗與蚵線製成纖維編織,創作出《粼粼之徑》。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圖/《找一步Hike and Seek-山海圳跨界創作展》中,藝術家趙麗萍以手工方式將魚鱗與蚵線製成纖維編織,創作出《粼粼之徑》。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對此,承辦執行單位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的執行長何承育也表示「勤美0km山物所與林業保育署攜手打造的,不僅是一個場所,也希望這裡成為大家在城市中接觸山林的起點。而山海圳跨界創作展作為實踐的第一步,正是期盼透過藝術能量來構建綠道沿途的想像,運用我們擅長的跨領域整合資源,呈現多元的展覽視角,開啟大家對自然探險的好奇,帶著再發現的態度展開細微觀察。」

《找一步Hike and Seek-山海圳跨界創作展》中,創作者phytooo以作品《見漸》,透過刺繡與金工作品,帶觀者踏上玉山。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圖/《找一步Hike and Seek-山海圳跨界創作展》中,創作者phytooo以作品《見漸》,透過刺繡與金工作品,帶觀者踏上玉山。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找一步Hike and Seek-山海圳跨界創作展》中,創作者phytooo以作品《見漸》,透過刺繡與金工作品,帶觀者踏上玉山。蔡炆璇攝。圖/《找一步Hike and Seek-山海圳跨界創作展》中,創作者phytooo以作品《見漸》,透過刺繡與金工作品,帶觀者踏上玉山。蔡炆璇攝。

循此,品牌phytooo創作團隊在參與其中時,也侃侃而談自己走在鹿林山進行田調時的感受,提到「我們沿著山路望上走,走進雲裡、觀看日照、起風、湧霧,每個轉彎都與山巒交疊出不同風景。」

《找一步Hike and Seek-山海圳跨界創作展》中,創作者phytooo以作品《見漸》的壯美金色繡線,描繪玉山群峰玉山的孤寂遼闊感。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圖/《找一步Hike and Seek-山海圳跨界創作展》中,創作者phytooo以作品《見漸》的壯美金色繡線,描繪玉山群峰玉山的孤寂遼闊感。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所以此次他們特別透過刺繡作品,勾勒出玉山群峰的細緻景色,並以金色繡線的紋理層次,以呈現玉山曙光乍現的片刻。

由此可見,當人們透過步行親近土地,以「找尋未知」的探索動力實地走訪山海圳時,不僅能感受到沿途的人文風光,還可如同《找一步》展覽中10組創作團隊,嘗試用自己的視角轉譯,將自身感受到的內在經驗,以橫跨纖維編織、剪紙、金工、刺繡、景觀植栽、攝影、插畫、香氛、聲音等不拘形式,化作獨一無二的創作風景。

《找一步Hike and Seek-山海圳跨界創作展》中一項作品以植物魔法為主軸,將植物連結神話的想像。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圖/《找一步Hike and Seek-山海圳跨界創作展》中一項作品以植物魔法為主軸,將植物連結神話的想像。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10大創作團隊跨界開啟自然想像維度!藝術家獻聲語音導覽分享田調到創作歷程

就像從台江內海0km出發,踏上山海圳起始路段,行經內海之路與嘉南大圳之路的纖維藝術家趙麗萍,就以在地回收蚵殼製成的紗線、魚鱗等元素,構出具流線型漩渦意象的《粼粼之徑》作品,並以沿途著名景點「西口小瑞士」為造型,透過紗線上魚鱗的律動,再現水路的波光粼粼。

延伸閱讀

宜蘭最新打卡點朝陽步道走完20歲!茶籽堂數位遊牧社區8種快樂

《找一步Hike and Seek-山海圳跨界創作展》在物學展區中,引導觀者一步步邁向山海圳,探索自然生態及動植物有趣的切面,疊加閱讀層次。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圖/《找一步Hike and Seek-山海圳跨界創作展》在物學展區中,引導觀者一步步邁向山海圳,探索自然生態及動植物有趣的切面,疊加閱讀層次。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而當義大利波隆那插畫獎得主—剪紙藝術家Fafa走入一片原野竹林,探訪有著鄒族迷人文化的森林秘境時,也以圖像重新詮釋神秘的原住民神話,運用自天頂垂掛落地的巨幅布幔作品《巨之影》,娓娓道出族人自古流傳的動物擎天故事,讓民眾的想像隨布幅擴展,猶如打開立體繪本,一腳踏入楓樹造人、射日神話及巨鹿的傳說世界。

《找一步Hike and Seek-山海圳跨界創作展》開幕典禮上,林業保育署署長林華慶期盼能提升民眾對山海圳國家綠道的認識。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圖/《找一步Hike and Seek-山海圳跨界創作展》開幕典禮上,林業保育署署長林華慶期盼能提升民眾對山海圳國家綠道的認識。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與此同時,展間也邀請到藝術家感官花子,透過竹子交錯叢生的方式,打造出阿里山原生山林的蜿蜒意象,讓訪客穿梭竹林之際,深刻感受鄒族四百多年前定居在高山,族人交織共譜出的歷史傳統脈絡。

《找一步Hike and Seek-山海圳跨界創作展》中,「臍加厝手路金工」以《森林微觀》呈現毬果、箭竹與蝴蝶三件式的工藝作品。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圖/《找一步Hike and Seek-山海圳跨界創作展》中,「臍加厝手路金工」以《森林微觀》呈現毬果、箭竹與蝴蝶三件式的工藝作品。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值得一提的是,展覽上除展示各類型藝術作品外,10組藝術家也別具巧思,使用語音導覽分享自己從田調轉化成創作的心路歷程,並推出一系列講座和工作坊,希望能親自引導民眾深入山海圳,挖掘地理、人文相互牽引發展的地景風貌,開啟都市人對山海圳知識里程的新思維。

延伸閱讀

新竹司馬庫斯森林「垃圾瀑布」臭6年!誰害上帝的部落變醜了?

《找一步Hike and Seek-山海圳跨界創作展》中,博物學展區以台大植物標本館精選的山海圳代表性植物,用5種森林香氣喚醒民眾感官。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圖/《找一步Hike and Seek-山海圳跨界創作展》中,博物學展區以台大植物標本館精選的山海圳代表性植物,用5種森林香氣喚醒民眾感官。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找一步Hike and Seek-山海圳跨界創作展》的策展團隊。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圖/《找一步Hike and Seek-山海圳跨界創作展》的策展團隊。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最後,就像林業保育署署長林華慶強調的「我們希望透過保育小站的全新展覽,提升民眾對山海圳國家綠道的認識。不管是從山到海、從海到山,從自行車挑戰或徒步朝聖,山海圳國家綠道隨時都為喜愛戶外運動的人,提供更多元的體驗方式。」

《找一步Hike and Seek-山海圳跨界創作展》中,感官花子以隱藏角落的《領地》植栽作品,吸引人探索神祕角落。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圖/《找一步Hike and Seek-山海圳跨界創作展》中,感官花子以隱藏角落的《領地》植栽作品,吸引人探索神祕角落。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因此,民眾除了能將《找一步Hike and Seek-山海圳跨界創作展》,作為心中開啟山海想像與可能性的指南針外,不妨親自走一趟山海圳國家綠道,在177公里的旅程中溯源台灣,找回生命親近自然、互動山海的純粹感動與渴求,並帶回屬於自己的人生風景。

《找一步Hike and Seek-山海圳跨界創作展》 相關資訊

展覽日期:2024年11月9日-2025年5月11日
開放時間:週二~週日 11:00-18:00(周一公休)
保育小站地址:台北市大安區金山南路二段203巷24號
聯絡電話:02-2351-5441

👉 加入城市學 LINE 官方帳號,追蹤 IG ,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關鍵字:美學旅遊台北市文化復興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砂卡礑步道吸萬人朝聖曾有多美?5大看點日本、歐美遊客必訪
跟《極島森林》探索台灣山海秘境!忘憂森林、栗松溫泉絕美震撼
蔡炆璇

蔡炆璇

遠見記者、城市學數位策展。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