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2月22日發生的彰化三姊弟返家車禍引起各界關注,對此,常為路權發聲的網紅Cheap就在貼文指出「行穿線不是有就好」,並分享事故現場駕駛視角,點出駕駛可能會因為告示牌及植栽遮檔視線,建議應該加快速度,健檢全台的行人安全措施,如「行穿線退縮」「路口人行道外推」「行人庇護島」,而不是整天要行人舉手,要不然就是敬禮。Cheap 認為「工程做得好,就可以減少很多悲劇」,同時,也擔心官方後續作法僅會加裝測速照相,而不會有其他行動。
圖/網紅Cheap點出斜的行穿線可能釀成危機。取自 Cheap FB。
圖/Cheap分享事故路口駕駛視角。取自 Cheap FB。
交通 YouTuber 火花羅也透過粉絲專頁「第四維度 Photography」,針對這場事故路段列出5大問題:該路段為標準最爛的4線車道、缺乏人行道、缺乏行人庇護島、行穿線應加強補助燈照明等設施、沒將行穿線退縮。
火花羅分享事故發生地點街景圖片,有網友從圖片中發現該地斑馬線塗塗改改、斜長的行穿線提高了行人被撞的可能,更有網友回覆其實全台還有更多地方的行穿線也是這樣,讓人擔憂。
圖/火花羅分享事發地點行穿線照片。取自 第四維度 Photography FB。
另外,從道路幾何設計的角度分析台灣交通的盲點的粉專「標線改造台灣路 Reform Taiwan Roads」認為道路安全設計沒做出來,就會不停的有人受害,台灣的路普遍來講太寬,這樣就容易出事,但也因為路很寬,所以有很多空間可以改造!並透過圖像設計提供美港公路與建國路口的改善建議,包含規劃庇護島、新增路面邊線、設計「正偏移」的左轉車道等等。
圖/標線改造台灣路 Reform Taiwan Roads 提出道路改善建議。取自標線改造台灣路 Reform Taiwan Roads FB。
在道路設計討論社團「反攻大路」中,有網友貼出相關法條《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第185條:「枕木紋行人穿越道線,設於交岔路口;其線型為枕木紋白色實線,線段長度以二公尺至八公尺為度,寬度為四十公分,間隔為四十至八十公分,儘可能於最短距離處銜接人行道,且同一組標線之間隔長度需一致,以利行人穿越。」並質疑該路段道路規劃若要做斜長設計,應該要有相關改善配套,點出:「今天也許因為這裡是兩條省道的交叉路口,為了配合路口線型所以將行穿線作斜向設計,但是不是可以做一些改善?把人行道加寬、車道接近路口時縮減車道或收窄、路口轉角路緣推出、設計行人庇護島(都有中央分隔島了,還不做庇護島?),是不是就可以有效縮短行人的行穿距離,進而減少行人穿越路口時的秒數?」
圖/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第185條說明。取自全國法規資料庫。
針對事發地點道路規劃問題,曾任警察大學交通系副教授的消基會交通委員會召集人李克聰認為,斜高路口的行穿線通常也是斜的,但這會拉長行人穿越時間也有視線死角,導致人車衝突,也容易讓高齡者或行動不便人士,斑馬線走一半變成紅燈,指出「行人穿越線最好能90度正視,才不會有死角」,而行穿線退縮到多少距離,需要現場實際勘查量測。
李克聰指出,行穿線退縮唯一可能影響是行人過馬路位置離路口有段距離,但這樣穿越馬路才安全。如果是高齡者社區,也可評估設置庇護島,讓穿越馬路一半仍有安全空間,且行穿線和路口退縮後,設置庇護島也比較不怕轉彎車輛反應不及碰撞。並強調,政府應宣導行人遵守號誌、車輛行經路口減速慢行,也可研議科技執法或其他方式對經過路口未減速車輛開罰,且車輛即使是綠燈,遇到行人闖紅燈或走到一半變綠燈,也要停讓行人。
公路局也針對此次事件說明,公路局表示,行穿線退縮等檢討主要是在路口車輛轉彎時有視覺死角,就要做行穿線退縮,該起事故為車輛綠燈直行肇事,4個路口都有設置路燈,不過工程分局將會邀集專家學者、地方警察及交通關到事故路口會勘,針對人行空間(行人穿越道、行人庇護島、人行道)等設施的設置進行評估。並提到,公路局轄管號誌化路口有7600多處,去年優先針對111年度662處曾發生行人事故路口進行改善,包括行穿線退縮、增設行人庇護島等;18500餘處非號誌化路口改善也已完成1741處,劃設停讓標誌標線或增設號誌,讓路權有區隔。
公路局彰化工務段與彰化縣警局於事發隔天2月23日上午到場會勘,初步沒有發現道路標示標線與號誌有相關問題。公路局彰化工務段長陳禎康表示,近日將再邀集相關單位討論行穿線退縮,或是行人庇護島的設置,將會優先改善伸港建國路與美港路口,也會全面體檢伸港、和美、線西一帶的台17線與美港公路。
本次事故發生,各界除了希望在醫院的姐妹能夠早日康復,也期盼政府能夠正視道路設計與交通安全問題,避免因規劃不佳或無照駕駛等問題,讓憾事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