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北道路全長5.45公里,規劃為雙向4車道,總經費103.4億,中央原核定負擔37.18億工程費,日前行政院已核定修正計畫,中央負擔提升到59.02億,其餘44.38億由地方政府負擔。
淡北道路北起淡水區台2線淡金路與中正東路交叉路口,南接北投區大度路並且以高架橋跨越立德路。未來通車後,淡水地區要進入台北市的車流將獲得有效分流,不需要再塞在中正東路上,可以從紅樹林一帶直接跨越竹圍地區直接進到北投區的關渡一帶。
另外,再結合已開工、連接台64線的淡江大橋,等同幫要出淡水且目的地不是台北市的車流另闢道路,避免所有車輛都要進入台北市再往外出去,舒緩車流壓力,雙管齊下預期將會讓淡水有更方便的交通機能。
有鑑於此,未來淡水除了居住品質將獲得提升外,產業發展預料也將因此得利,有更好的發展願景。
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淡北道路計畫從開始推動至今已逾28年,期間歷經無數挑戰與各項審查,市府團隊和在地民代攜手努力克服。有淡水「救命道路」之稱的淡北道路,是打通北海岸台2線交通命脈的道路,讓大淡水地區居民脫離交通夢魘。
侯友宜指出,淡北道路串連新北市與台北市,以分流原則增設路廊,可以有效提升道路容量與運輸效能,同時規劃人本環境的改造、大眾運輸導向與智慧交通管理等策略,達到增加區域交通服務效能,未來可串聯淡海新市鎮及北投士林科學園區。
新北市政府表示,在淡海輕軌綠山線於2018年通車後,正在施工中的淡江大橋、開工的淡北道路,將健全北海岸交通網絡,未來將結合台北港,串聯淡水、八里、林口地區,成為北台灣得天獨厚的海陸重鎮,進而發展智慧製造及物流中心,提升周邊腹地產業加值。
圖/來往淡水和台北市間的民權路、民族路口經常塞車。取自新北市政府官網。
但另一方面,看向淡北道路的北投端,位於大度路一帶,鄰接承德路、大業路,此範圍在上下班尖峰時段本就是交通壅塞區,未來淡北快速道路落成後,淡水「進城」的車流將全部由此進入到台北端的大度路。北投居民對此抱持懷疑態度,也是淡北道路延宕多年的原因之一。
另外,士北科技園區也正如火如荼動工,工廠正式入住前住宅大廈就一棟一棟蓋,未來勢必也是下一個人口發展重鎮,再加上淡水來的車流,讓在地居民不禁憂心,過往宜居的士林、北投,會成為「下一個內湖」。
面對居民的擔憂,台北市交通局長謝銘鴻說,以新北市提出的規劃報告來看,道路服務水準的惡化沒有居民想像的那麼恐怖,無論如何都會維持在D級以上。主要的手段就是用匝道儀控、號誌等方式,且淡北道路銜接大度路端也從2車道變1車道,再加上紅綠燈控制秒數批次通行。謝強調,主控權在北市府,可降低衝擊。
儘管2024大選剛結束,但淡北道路的開工,也成為政治人物的角力議題。立委蘇巧慧指出,為了緩解淡水到台北市區的交通壅塞,淡北道路一直被視為最重要的解決方案之一。
圖/取自新北市政府官網。
蘇巧慧提到,原規劃將造成台北市端的交通更加壅塞,因此遭到台北市端的里長群起反對,「新北市府和國民黨的民代提不出方法,卻一再要求中央儘快核定,絲毫不理會台北市民的激烈反彈」,好在時任行政院長的蘇貞昌、交通部長王國材以及北投區立委吳思瑤的努力下,才終於迎來動工。
而國民黨立委洪孟則表示,淡北道路2020年1月就通過環境影響評估,民進黨政府到現在還是說不清,為什麼中間交通部同意、國發會同意,但中央批准的公文卻擱置行政院,晚2年半核准,就是工程經費多增加20幾億、以及人民飽受多2年塞車的痛苦,「誰在卡淡北聯外道路,大家心裡也都非常有數!」
有趣的是,蘇巧慧在新北市深耕多年,被視為接下來有機會挑戰市長大位的潛在人選,儘管選區不在淡水,但發文針貶淡北道路的規劃歷程,目的不言可喻。而洪孟楷則在剛結束的2024年大選中,拿下立委全國最高票,地方經營有成,要跳級競爭市長大位未嘗不可。2人先後就同議題發言,頗有隔空交鋒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