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邁是泰國北部政經、歷史與人文中心,是一座由古城、群山環繞的慢活城市。
在清邁能感受到與曼谷截然不同的寫意氛圍,民眾不僅能在古城區自由漫步、探訪古寺,入夜後還可悠哉地晃進夜市,品嚐泰北小吃,如果想刺激一點,更可報名大象保護區的體驗營,幫可愛的大象洗泥巴澡玩耍,曾去過的網友就提到「這邊的大象沒有被人類強迫,可以感覺到牠們真的很開心!」。
沖繩是最靠近台灣的日本縣市,坐飛機不用2小時就能抵達。
由多座群島組成的沖繩,給人第一印象往往是熱情的海洋美景,如果喜歡沙灘,民眾可以到沖繩北部的古宇利島,體驗清澈的海水浴場,情侶們也能跟超浪漫的心型岩合影。
此外,沖繩的特色美食更是不容錯過,如沖繩麵、塔可飯,這些獨到滋味都讓嚐過的網友直呼「這種融合東西文化的料理真的唯獨沖繩才有,別的地方找不到」,大推去了一定要嚐鮮。
京都是日本引以為傲的千年古都,迷人歷史氣息是許多遊客流連忘返的主因。
去京都,一定要到著名的伏見稻荷大社,走過壯觀的千本鳥居隧道,感覺像置身電影場景之中。
另外2021年整修完工的清水寺,同樣是不能錯過的景點,有1200多年歷史的它,也是《名偵探柯南》中,新一和小蘭的定情地點呢!有網友還分享,自己特別挑楓紅的季節去「拍起來特別有感!」
圖/日本京都清水寺2021年整修完工。取自Unsplash。攝影者David Edelstein。
說到大阪,大家最先想到的應該是大阪環球影城。
睽違2年多,大阪環球影城近年更新增了《進擊的巨人》《獵人》《美少女戰士》等知名動漫主題的遊樂設施,讓不少漫畫迷敲碗「超期待!」等不及解封後馬上衝去體驗。另外,來到大阪當然少不了日本必備的逛街掃貨之旅,爆紅的日本連鎖店「唐吉訶德」,在大阪就有多間分店,也算是定番行程。
香港是許多台灣人百玩不厭的觀光熱點,超多特色景點讓許多人高喊「不管去幾次都玩不完!」
吃貨來到香港,除了道地必吃的港式飲茶、點心攤外,一定還要嚐嚐正統的名菜「避風塘炒蟹」,吃飽喝足後,還有香港迪士尼樂園、太平山等著旅客踩點;晚上也能選擇到蘭桂坊酒吧街體驗夜生活,從早到晚可說每刻都精彩。
圖/香港市容。取自Unsplash。攝影者lf.Franciz !!!。
韓國的第2大城市釜山,由於位置靠海,不僅海景遼闊,新鮮海產也叫人一吃入魂,著名的海水浴場海雲台,正是在那一區!
到了釜山,同樣不能錯過的,還有當地的魚市場,如有名的札嘎其市場、機張市場,就供應現撈現吃的生章魚、松葉蟹等生猛海鮮!
不過有網友建議「最好先學幾句簡單的殺價韓文、記一下想吃的海鮮行情再去」,以備不時之需。
此外秋天賞楓、春天賞櫻的釜山,亦是首爾以外,韓國旅遊的好選擇。
活力四射的曼谷(已改名為「宮帖瑪哈那空」),曾蟬聯多年Mastercard評選的「最佳旅遊城市」,魅力十分多元,不少網友都都拜倒在,曼谷傳統與時尚兼容的獨到品味之中,異口同聲表示「曼谷真的會愈去愈上癮!」
到了當地,白天參觀完知名的臥佛寺、玉佛寺,感受虔誠祥和的氛圍後,晚上的曼谷,就會搖身一變成歡樂喧天的不夜城,各式酒吧、俱樂部,絕對能讓民眾嗨翻天。
圖/泰國曼谷英文「Bangkok」已改成「Krung Thep Maha Nakhon」。取自Unsplash。攝影者Worachat Sodsri。
新加坡是電影《瘋狂亞洲富豪》的拍攝地之一,影片帶到的許多景點名聲響亮,包括連續多年榮獲「全球最佳機場」的樟宜機場;提供雞飯、沙嗲等,令人垂涎小吃的熟食中心,以及濱海灣金沙酒店著名的無邊際泳池等,有影迷稱自己深深被電影吸引,實際走訪後驚嘆「雖然新加坡面積不大,但景點豐富又精采」「一定會再去!」
時尚之都首爾,除東大門、明洞這些超好逛、讓人買到剁手手的購物商圈外,也保留為數不少的傳統人文建築,像是在南山谷、北村韓屋村,就留有相當多的傳統民居供遊客尋訪,喜愛韓國古裝劇的人,還能前往景福宮,租借一套韓服來留影紀念。
另外,也有網友推薦到首爾,一定要趁機會體驗當地的正統汗蒸幕,做完後來瓶冰涼的香蕉牛奶「真的超正點!」
圖/南韓首爾。取自Unspalsh。攝影者Yu Kato。
說到台灣人最愛去旅遊的國家,那當然是非日本莫屬,不管是想念日本的氣候、文化,還是美食,東京都能一次滿足。
喜歡賞櫻的人,可以去上野恩賜公園,看到台灣難得的大片櫻花美景,無論花開花謝之際都美不勝收,整個區域都散發出自然放鬆的氛圍,成為必朝聖地。
又公園裡,還有歷史悠久的神社、美術館、動物園可以參訪,附近則有網友激推老字號鰻魚飯、和菓子等日式美食,直言「正宗滋味令人珍惜,稍微貴一點也很值得」。
圖/DailyView網路溫度計提供。
網路溫度計調查 分析說明(調查結果之圖文,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改寫)
本研究資料分析時間範圍為2020年06月15日至2022年06月14日,共2年。
系統觀測上萬個網站頻道,包括各大新聞頻道、社群平台、討論區及部落格等,針對討論『解封後第一個想去的外國城市』相關文本進行分析,並根據網友就該議題之討論,作為本分析依據。
本文所調查之結果,非參考投票、民調、網路問卷等資料,名次僅代表網路討論聲量大小,不代表網友正負評價。
本文獲2022.06.18《網路溫度計》授權轉載;內容僅反映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