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北竿島北方的大坵島,近年因為梅花鹿進駐,從一座沒沒無聞的小島,搖身一變成了馬祖最廣為人知的熱門旅遊地點,準備幾片桑葉登島,馬上就會被一頭又一頭的梅花鹿簇擁,成為大坵島給遊人最濃烈的第一印象。
若將目光暫時從梅花鹿身上移開,遊客們在陡峭的山坡上走一圈,觀賞周遭如畫的風光,聳立軍人雕像的大坵碉堡、綠草如茵的大坵勇士平台,這些戰地時期的獨特遺跡,也會隨之進入眼簾,散發獨特的詭異緊張感,述說出大坵島與眾不同的歷史。
其實,連這些可愛的梅花鹿,為何會在大坵島橫空出世,本身也與馬祖戰地背景有深厚關聯。
圖/張智傑攝。
在兩岸對峙仍高度緊張的1980年代,台北圓山動物園贈送了一批梅花鹿,給位於前線的馬祖列島,連江縣政府因此希望,將這批梅花鹿成功繁殖,以作為「戰備糧食」。
圖/張智傑攝。
可隨著金馬戰地政務解除,「自力更生」不再是前線戰略的準則,於是馬祖開始從台灣進口冷凍食品,導致當地畜牧業難以競爭,在成本愈來愈高的狀況下,飼養梅花鹿的農改場,本決定要撲殺鹿群,豈料消息傳入北竿軍方後,軍方隨即介入,從此改變鹿群與大坵島的命運。
圖/張智傑攝。
北竿指揮部與縣府溝通後,1997年將梅花鹿野放到撤除一半兵力的大坵島上,並於1998年,駐守島上的國軍全數撤離後,大邱島正式成為「無人島」,而梅花鹿則成為大邱島的主人。
原本梅花鹿僅有13頭,幾年內很快繁殖到上百頭,讓大坵島成為媲美日本奈良的「大邱生態樂園」,還榮登未來馬祖大力推動觀光業的一張亮眼名片。
圖/張智傑攝。
通往大坵島路途中的北竿島,有一個被譽為「小希臘」的石頭山城,那正是整個馬祖列島中,傳統閩東建築保存最完整的芹壁聚落。
近來,芹壁聚落在縣府活化老宅的努力下,充滿民宿、咖啡館等充滿人文氣息的地方,在這僅靠肉眼便能遙望福州的聚落,陣陣海風也訴說著自己的歷史記憶。
圖/張智傑攝。
目前的芹壁聚落,為2002年整修後的樣貌,聚落座落在山坳海灣處,以「天后宮」為中心,建築原始於1874年的清末年間,至1949年的民國戰地政務軍管時期,完整呈現出百年歷史縱深的滄桑。
聚落中最具代表性的石厝,當是有「海盜屋」之稱的陳忠平故居,該宅位於芹壁稍高處,視野極佳,一眼望出,便能充分掌握整個海岸線動靜。
圖/芹壁聚落空拍圖。連江縣府提供。
據相關史籍記載,抗日戰爭期間,陳忠平曾是林義和「和平救國軍」轄下的北竿首領,握有龐大財力與軍力,所以石牆住宅做工細緻,應是匠人拿粗錘子一塊塊敲擊挖鑿出來,再用錘子慢慢手工打磨而得。
不僅如此,「海盜屋」內的裝潢也相當講究,據稱木材都是從中國運來的福州杉。至於大門與山腰後門門楣上,「青天白日中銜」的日字,自然是當時親日政權汪精衛政府的象徵。
圖/張智傑攝。
可張忠平身為大海盜,住宅落成前,為躲避另一股東莒親日海盜張逸舟的勢力,曾一度逃往中國內陸躲避風頭,無奈爾後返回芹壁時,仍被張逸舟部下所害,於是這所被後人稱為「海盜屋」的石宅,被國軍徵用為學校及辦公室,房屋正面的「軍民一家,互敬互愛」標語,即軍管時期的代表物。
其實不只「海盜屋」,諸如「光復大陸」「軍民合作」「消滅朱毛漢奸」等精神標語,全都充斥於整個芹壁聚落巷弄中,這些時代的印記,不斷訴說那段時間的顛沛流離,也成了馬祖觀光獨有的趣味。
圖/芹壁聚落空拍圖。連江縣府提供。
位於南竿島的北海坑道,現已成為著名的「藍眼淚」觀賞地。
夜間的坑道內四周靜謐,在漆黑扁舟上欣賞藍眼淚,看著船槳劃破水面,泛出一閃一閃極白極藍的亮光,宛如珍珠的光點,一滴一滴灑在水面與石壁上,就像航行在神秘銀河之中,成了每位造訪馬祖的觀光客必夜遊境地。
圖/馬祖「藍眼淚」攝影大賽優選《楊仁教:夢幻丁香水》。連江縣政府提供。
但就算沒有藍眼淚,光以北海坑道壯麗的鬼斧神工,就值得旅客特別到此一遊。
1968年,中國文化大革命之際,政府因「戰略需要」而進行「北海計畫」,在馬祖地區開鑿許多「地下碼頭」,專供游擊戰艇停泊使用,其中一個地下碼頭,即現在的「北海坑道」。
北海坑道深入山腹,水道貫穿岩壁,呈「井」字形交錯,足以容納百餘艘登陸小艇使用。
又北海坑道高18公尺、寬10公尺、長640公尺,漲潮時水位為8公尺、退潮時為4公尺,步道全長700公尺,遊客走完一圈,約需30分鐘,但需要配合潮汐的漲退,退潮時才能進入。
圖/張智傑攝。
當年,軍方先後共出動兩個師、三個步兵營、一個工兵營,以及一個傾卸車連,編成三組,日夜不停施作,歷經820個工作天才正式完工。
由於當時施工設備相對簡陋,要在堅毅的花崗岩鑿出坑道,除使用炸藥爆破外,全靠人力一鑿一斧挖掘花崗岩壁而成。
圖/張智傑攝。
炸藥導致現場煙塵瀰漫,施工的官兵必須帶著口罩,才能勉強支持10分鐘,犧牲了一條又一條的人命,才終於完成這座鬼斧神工的地下坑道。
不過這座耗費許多資金與人命的的坑道,卻因不可考的因素,在工程設計上犯下大錯,錯估潮汐的變化,導致後來完全無法讓艦隊進出。
圖/張智傑攝。
因此北海坑道建成後,從來無法正式啟用,廢棄多年。最終多虧藍眼淚,才讓北海坑道從失敗品華麗變身,成了觀光客必朝聖的追淚秘境。
位於兩岸對峙最前線的馬祖,承載太多歷史記憶,有中華民國在大陸時代的軍閥割據,也有國府遷台後的風雨飄搖、自力更生,到了和平時代,才開始重塑大眾記憶,成為盛名在外的觀光勝地,只是灑落在群島中的風景名勝,每一處,似乎都藏有逝去不久的煙硝味。
圖/張智傑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