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溝頭的軌跡:舊台北鐵道工場及鐵道車輛特展|從全台首座科學工業園區見證現代化發展脈絡與鐵路文物。

火車鐵道迷別錯過!台博館《河溝頭的軌跡》現台灣蒸汽機車鼻祖

火車鐵道迷別錯過!台博館《河溝頭的軌跡》現台灣蒸汽機車鼻祖 圖/騰雲號3D掃描輸出模型。台博館提供。
日期:2021-12-01

軌道迷看過來!河溝頭的軌跡:舊台北鐵道工場及鐵道車輛特展,由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與國立台灣博物館共同推出,即日起至111年10月16日於台博館鐵道部園區揭幕。透過北門外碼頭附近的老地名「河溝頭」發展脈絡,以及曾於工場修理維護的車輛,不僅能讓民眾回顧與展望台灣現代化歷程,首度展出第一代蒸汽機車縮尺模型、舊台北鐵道工場歷史考古文物,也讓火車迷大呼過癮!

河溝頭堪稱台灣第一座科學工業園區

清代,淡水河開港,成為台灣重要的通商河岸。北門外有一個碼頭,附近就叫老地名「河溝頭」,當時貨物從淡水進到台北城,都會經過此地。

而台博鐵道部園區就座落於此,不僅是見證台灣近代化工業輸入的重要歷史場域,也堪稱為台灣第一座科學工業園區,為台北現代化的起點。

看更多 》藍皮解憂號列車萬人搶搭!屏東往台東10大仙境,美到與世界分手

復原3號型蒸汽機車模型。台博館提供。圖/復原3號型蒸汽機車模型。台博館提供。

從兵工廠、台北鐵道工場、鐵路職員宿舍區,到今日的台博館鐵道部園區,此地一連串演變過程,都充分呈現台灣從鐵道建設、城市變遷的現代化歷程。

看更多 》80年台鐵員工老宿舍激活化!台北歷史建築砸3億修復成現代商圈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因此「河溝頭的軌跡」特展即以此處發展的「脈絡篇」,以及曾經在工場修理維護的「車輛篇」,讓民眾回顧並展望台灣的現代化發展。

歷史文物「陶瓷」。台博館提供。圖/歷史文物「陶瓷」。台博館提供。

河溝頭的軌跡|脈絡篇

想知道河溝頭工業地景的歷史變遷,就得從台北機器局時代的安山岩柱礎、石英砂岩條、木樁、紅磚等建材實物,以及經由歷史考古發掘出土的道釘、工字杯、瓷盤、錢幣等近代文物看起。

另外展覽上一批台北鐵道工場時代的珍貴影像,也完整重現工場的規模、情景,與城市面貌的變化。

看更多 》世界危險市場蓋鐵路上!數百人擠軌道買賣,火車衝來攤商從不跑

鐵道工場翻砂工具。台博館提供。圖/鐵道工場翻砂工具。台博館提供。

河溝頭的軌跡|車輛篇

除介紹1890年代至1930年代,曾在工場修理維護的機關車、客車、自走客車、貨車等,以及珍貴的車輛舊照片、形式圖外,展覽上還能看到:

由台鐵局借展,一批鑄造蒸汽機關車零件所使用的木模;以及首度展出,台灣第一代蒸汽機車縮尺模型,包括由鐵博籌備處考證復原的3號型蒸汽機車模型、騰雲號與9號蒸汽機車的3D掃描輸出縮尺模型等。

看更多 》普丁也搭火車衝北大荒?走讀俄羅斯:看西伯利亞憑鐵路成新矽谷

9號蒸汽機車3D掃描輸出模型。台博館提供。圖/9號蒸汽機車3D掃描輸出模型。台博館提供。

日本裕仁皇太子的菊紋章、李花紋章

不僅如此,「河溝頭的軌跡」還展出「菊紋章」原件及「李花紋章」復原品,分別為1923年4月日本裕仁皇太子,以及1935年1月朝鮮李王垠來台時,曾懸掛於特別車上的紋章,在在突顯出該工場於台灣鐵道歷史上無可取代的重要性。

看更多 》政府十年砸2700億改善交通,為何東部人返鄉還是好遠、好心酸?

日本裕仁皇太子的菊紋章、李花紋章。台博館提供。圖/日本裕仁皇太子的菊紋章、李花紋章。台博館提供。

河溝頭台博館鐵道部園區,前身為台灣第一座近代化工廠

其實,位於河溝頭的台博館鐵道部園區,前身為晚清洋務運動下,在台灣設立的第一座近代化工廠。

1885年成立的台北機器局,日治初期延續原軍事用途改為台北兵器修理所、台北砲兵工廠等。

到了1901年,又轉為鐵道部及台北鐵道工場使用。

歷史文物「耐火磚」。台博館提供。圖/歷史文物「耐火磚」。台博館提供。

歷史文物「木樁」。台博館提供。圖/歷史文物「木樁」。台博館提供。

1908年縱貫線鐵道通車後,工場成為台灣鐵道車輛最重要的維修與製造基地。

然而因廠區不敷使用,至1935年鐵道工場遷移至松山後,該處再改為鐵路職員宿舍區。

2007年時,工廠指定為國定古蹟「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由台博館及交通部台鐵局共同合作修復與再利用為博物館,是台灣現代性發展、鐵道文化及文化資產保存重要的基地。

復刻529號蒸汽機車銘版。台博館提供。圖/復刻529號蒸汽機車銘版。台博館提供。

「河溝頭的軌跡:舊台北鐵道工場及鐵道車輛特展」資訊
時間:110年11月30日 ~ 111年10月16日(週一休館)
地點:國立台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台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一段2號)

詳情請見「國立台灣博物館」官網

👉 追蹤+按讚城市學FB官方帳號,加入IG粉絲,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關鍵字:地方旅遊美學軌道運輸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台鐵解憂藍皮列車出發!從屏東枋寮緩慢開到台東的懷舊祕境之旅
基隆捷運花425億還是蓋不起來?柯文哲嗆林右昌騙局爭議始末!
最短命都市傳說!台北車站拆招牌,一字不亮竟跟台鐵事故有關?
城市學編輯部

城市學編輯部

1995年起,《遠見雜誌》每年發表「縣市首長施政滿意度調查」,以具體民意反映地方施政成果。因此,《遠見雜誌》於2019年創立《城市學》,我們聚焦城市美學、人文活動、地方治理和智慧科技四大面向,邀你一同探索城市發展的有機未來。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