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捷運命運多舛,經歷20年評估從輕軌到中運量捷運,露曙光之際卻又因預算增加讓兩市首長互嗆!

基隆捷運花425億還是蓋不起來?柯文哲嗆林右昌騙局爭議始末!

基隆捷運花425億還是蓋不起來?柯文哲嗆林右昌騙局爭議始末! 圖/取自林右昌FB。
作者:郭逸
日期:2021-10-25

每天上、下班時間,基隆約9萬通勤族來往雙北地區,交通工具可以選擇自行駕車,或是台鐵、國道客運。執政者多年來喊著興建基隆輕軌,期盼發揮誤點少、便利性高的優勢,推升基隆在地發展;交通部日前與北北基三縣市首長會商,決議將輕軌拉高為中運量的捷運,交通帶動經濟活動看似有譜,卻引來許多議論,基隆市長林右昌與台北市長柯文哲更隔空互嗆。《城市學》回溯這條軌道路線的過去與現在,深究這項交通建設牽一髮而動「北北基」的爭論點。

國道塞車、火車誤點,基隆捷運應運而生

在台北市信義區上班的劉先生,每天從基隆搭乘「基北快捷公車」通勤,只要不塞車,約半小時就能抵達目的地,要到北市其他地方,轉乘捷運也相當方便;另一名在台北車站附近上班的黃小姐則是選擇搭乘台鐵的通勤族,如果台鐵沒有誤點,40分鐘左右就能到站。

劉先生和黃小姐都認為,現在基隆到雙北地區的通勤方式多元,班次也很密集,上班照理說不會遲到,下班也可快速返家,但基本條件就是「不塞車、不誤點」。

正是因為一般道路的交通變數大,只要車輛增多或是發生車禍,交通就可能大打結;而現行的鐵路交通無論在班距、站距、靠站時間及舒適度,都落後捷運一截,加上台鐵公司長久以來營運品質低落,安全性更備受質疑,過去的輕軌、現在的捷運才會搬上檯面討論。

北北基三首長及時任交通部長林佳龍去年10月拍板,基隆輕軌升級為中運量捷運,但過了一年,路線、經營均未定案,交通部長王國材今年9月底允諾1個月內確定,近期受訪時指出,路線近日出爐,幾乎不會與台鐵路廊重疊,希望興建跟營運以新北市為主。

取自林右昌FB。圖/取自林右昌FB。

看更多 》北宜直鐵又傳取代?一張圖看高鐵東延選址蓋四城、宜蘭哪裡好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歷經20多年討論,基隆捷運迎曙光

經過20多年的討論,基捷看似有譜,就連基隆市長林右昌都樂觀直言:「推動基捷現在應該是有史以來最好的時刻。」不過,這條捷運路線其實命運相當多舛。

基捷之所以至今連個影子都沒有,就是因為捷運建設的前置作業相當繁雜且耗時,包括可行性研究、綜合規劃以及施工前置作業。早在民國80年,台北市捷運局就開辦「捷運系統延伸至基隆地區可行性研究」;民國90年,基隆市政府也自辦「基隆-南港大眾捷運系統可行性研究暨實施計畫」;到了民國98年,台北市捷運局再次辦理「台北捷運延伸至基隆可行性研究計畫」,就是為了探討基捷蓋在哪、怎麼蓋、誰要蓋的種種難題。

民國96年,基隆市政府就提出「四線版本」的輕軌實施計畫,後遭交通部以自償率過低打回票;隨後,基市府再提出「山海線版本」,因等待時間過長,補助款被中央回收;林右昌就任後,積極與中央、北市、新北協調基隆輕軌,蔡政府更列為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之一。

基隆輕軌路線原規劃從基隆到南港展覽館,除原有的台鐵8站,南港展覽館站為終點站,總長度約19公里,總經費約80多億元,首度引進國外Tram-train系統,為鐵道資源共享的新觀念,透過相同的軌距、相容的號誌系統,讓新科技車輛也可以在傳統鐵路上運行。

輕軌改為中運量系統後,最新的基捷路線則是「6年5變」,新版基隆捷運南港至八堵間路線長度有16.05公里,預計設置南港站、南港展覽館站、汐科站、八堵站等13個車站。傳出部分路段可能和台鐵脫鉤,南港到八堵路段走進人口較多的七堵市區、百福社區,而八堵到基隆路段,則持續規劃中,興建經費卻暴增到約425億元。

取自基隆市都市再生策略計畫。圖/取自基隆市都市再生策略計畫。

看更多 》路權 VS.安全!為何修法早通過,重機卻拖十年才開放上國道?

柯文哲罵基捷騙局,林右昌回嗆「柯P總是忘記自己說的話」

路線再次變動、經費持續提升,當然引來罵聲。台北市長柯文哲就開砲,無論是輕軌或是基捷,根本蓋不下去,「騙局是騙局還是騙局,一直騙下去。」柯認為,前瞻計畫宣布基隆的軌道建設至今4年,現在還要改路線,可行性評估、環評都要重做,過去4年的努力全部打掉重練。

針對柯文哲的不滿,林右昌23日在臉書怒嗆,先問「為什麼柯P市長總是能夠忘記自己說的話、做的事,然後扭曲事實、理直氣壯地指責別人?」林認為,現在的基捷方案都是依照去年四長會議的共識在推動,經費增加主要是因為輕軌系統提升為中運量系統,加上台北端地下化,因為柯堅持要求基捷進入台北市一定要地下化,所以必須增加兩個地下化車站。

也就是說,基捷新路線在新北市樟樹灣站後就要開始下地,鑽過大坑溪進入台北市,「因為你(柯)的一句話,基捷經費增加87.9億,你忘了嗎?」

相對柯文哲的怒氣,新北市長侯友宜則冷靜得多,他強調,只要定案,中央做的決定為了大台北的發展,讓交通更便利,該承擔責任就會全力承擔。

取自林右昌FB。圖/取自林右昌FB。

在地人對基捷興趣缺缺,現有交通工具優化才是重點

基隆究竟適不適合興建捷運?臉書粉絲頁《我是基隆人》就有許多在地人留言,有人認為「讓高鐵或自強號終點站在基隆遠比蓋捷運來的重要。台北到基隆各種班次挺多的,真的不需要捷運」「如果能解決高速公路的壅塞狀況,我是不覺得需要捷運。」也有人直言「不就是選舉一到就有的議題」,質疑中央與地方又要提出不切實際的政治支票。

無論基捷最終方案為何,中央對於現有的交通設施也不該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包括經常出包的台鐵,必須加強督導並提升營運品質,持續檢討、改善國道客運的轉乘、候車,只要接駁得宜,就能解決公路瓶頸。

更重要的是「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即便中央與地方召開上百次會議,基捷如果遲遲無法落地,一切的努力都會失去意義。

👉 追蹤+按讚城市學FB官方帳號,加入IG粉絲,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關鍵字:交通捷運政策軌道運輸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政府十年砸2700億改善交通,為何東部人返鄉還是好遠、好心酸?
29區400萬人好心安!新北犯罪人口率降,全台「治安榜」勇奪冠
這些縣市公務員不玩「踢皮球」!世界看見台灣四大城市治理關鍵
郭逸

郭逸

《遠見》資深記者。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