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不到火車票或客運票、塞在路上好幾個小時,早就是返鄉的家常便飯。」北上工作的東部居民小真(化名)無奈地說出多數東部人的心聲,因為交通建設有限,每每大型節日或連假前夕,東部人都處於備戰狀態,就是為了搶到尤如甘霖般的火車票、客運票,或是得在晨光熹微之前驅車往南,否則就會塞在車陣數小時。
時間拉回今年8月20日,凌晨零時雙鐵開放中秋疏運車票預訂,由於台鐵尚未開放站票,每班搭乘率限制七成,小真雖然準時打開網頁,但台鐵的訂票網站讀取許久,所幸最後順利訂到車票;另一個東部北漂族小李(化名)為了買到票,用盡各種辦法加快自家網路的速度,車票手到擒來。
和小真、小李一樣的東部人對於「搶不到票」已司空見慣,他們當然希望東部的交通建設可以變得更完整,但兩人有志一同,認為東部交通發展並非一蹴可幾,只是希望政府儘速擬定對策、妥善規劃,讓東部人可以安心回家。
除了距離台北較近的宜蘭,在國道五號開通後,搭配台鐵,交通疏運還算順暢;而花蓮與台東的居民想要回家,除了陸路,票價高出許多的飛機也是另一種選擇。
只是,台東縣、花蓮縣的政府機關與民意代表依舊認為政府做得不夠多且速度太慢。國發會就在今年發出新聞稿指出,因為宜、花、東的地形狹長,受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阻隔,導致交通發展受阻,中央對於東部地區鐵、公路軸線與其他縣市的連結,已有完整規劃,並持續挹注高額經費推動相關交通建設。
政府到底花了多少錢?國發會統計,近十年已挹注或即將挹注於宜、花、東的建設經費,合計高達2700億元以上,近五年已投入與即將挹注的經費同樣高達2200億元以上,包括南迴鐵路電氣化、花東地區鐵路雙軌化、蘇花改等等建設,強調政府並未虧待東部人。
然而,政府大興土木是否真有效益?有往返北東工作的民眾曾投書媒體,以自身經驗觀察發現,東部的聯外道路有許多問題,例如國道五號未銜接蘇花改,車流因此停滯,且早年規劃的蘇花高縮水為蘇花改,運量不足,當地人期盼已久的花東快速道路,至今也未見動工。
此外,投書民眾也提到,南迴屏東段雖已拓寬,但屏東草埔往西到新路卻維持原樣;他也認為國道六號應從埔里再往東延伸到花蓮,只是因為環境因素與經費喊卡了。道路未完全連貫,一旦車流暴增,塞車亂象叢生,既然公路運輸仍有斷點,中間未受交通號誌影響的鐵路,是否為東部帶來交通活水呢?
任何交通建設首要強調的就是安全,但近年來發生了造成嚴重死傷的普悠瑪號、太魯閣號意外事件,讓東部人回家「心驚驚」。想要改善東部的鐵路交通,採購快車最讓人有感,但連台鐵都坦承,當初採購太魯閣號和普悠瑪號的政策「錯誤」,因為鐵路現況無法讓車輛「快起來」,更可能因為搶快引發事故。
多位鐵路專家與台鐵駕駛員思索解方,提出樹林到七堵絕對不能塞車,因為該路段是台鐵營運軌道中最繁忙的路段,平均每日單向約150班車,幾乎平均5分鐘就有一班車通過,但若要從中塞進任何一班普悠瑪號開往東部,就得犧牲一班基隆往返的區間車或西部幹線的對號列車。
另外,宜蘭沿線車站應該改良,讓軌道提供「待避」,普悠瑪號或太魯閣號可利用車站超車,充分發揮快速過彎的優點,減少行車時間並增加運行效率;而蘇澳至花蓮間的北迴線全線雖已雙軌化,但該區段是全台鐵路網最多載運水泥、煤礦等貨運列車的地方,應力促貨車讓道,否則只是移動路障。
圖/台鐵普悠瑪號(左)與太魯閣號(右)停靠在花蓮站。Wikimedia commons by Kazehayashi。
至於台東沿線路段,應先雙軌化,而非電氣化,因為一列車行駛在這段單軌閉鎖區間就得花上好幾分鐘,對向列車也得耗費相同時間,一來一往之間,車班無法增加、車速難以加快,當然沒有效率。
台灣鐵道暨國土規劃學會理事長吳易翰受訪時強調,台灣長期以來的交通政策沒有做好長遠的國土規劃,政府應以「未來20年台灣需要什麼樣的交通建設」思考,而非停留在哪一個方案要花多少錢,結果最後選擇成本較低的方案,那麼政策性錯誤只會多、不會少。
東部人回家的路,目前看來依然荊棘滿佈,雖然交通建設無法速成,但若亂無章法,恐怕本末倒置,除了傾聽更多民眾的心聲,更應妥善參照專家意見或國外實例,為東部人建設一條安全且永續發展的返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