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新北市,就首創全台獨一無二的「歡樂耶誕城」,讓一個沒有雪景、沒有西方宗教底蘊的國度,居然能擁有與歐美國家齊名的耶誕節慶,更在2020年創下地表最多人聚集的盛會。
再來,台東,也因為十年前開始舉辦熱氣球嘉年華,一路成為國內外遊客爭相朝聖盛典,去年更成為全球唯一,照常舉辦的熱氣球派對。
連約莫台北市才1/10大的馬祖,透過海洋美景「藍眼淚」,都讓CNN譽為世界15大「此生必看」奇景。
圖/馬祖「藍眼淚」攝影比賽佳作《星空琉璃海》,陳隆勝攝。連江縣政府提供。
除了觀光,在都市規劃上,台中也以七期為中心,透過妥善的都市設計,創造媲美國際大城的都市景觀和設計能力。
高雄近年在港區的建設,亦透過國內外一流設計團隊競圖,一一佇下特色建築群,讓台灣擁有能與世界海灣城市爭妍比美的本事,更履履獲得國際建築大獎。
只能說,在地球村世代中,台灣的城市競爭,早已從島內的政治角力、資源之爭,以及一窩蜂抄襲複製的建設,擴充到國際盃賽局,如此的蛻變,除了城市競爭國際化已蔚為風潮外,台灣地方治理的升級,更為關鍵。
「不能被問題解決,反而要勇於解決問題」台東交通及觀光發展處處長余明勳強調,當初,台東推動熱氣球就面對許多法令上的困難,甚至是空白,若不是勇於面對,不可能會有熱氣球嘉年華。
新北觀旅局科長李力行則觀察,大多數公務單位會受到法律相關規定的限制,像是在地政、財務方面,都有繁瑣的法律規定。與此相比,觀光文化類的單位就較少條條框框「沒有一條法律規定你怎麼推觀光。」
但縱使像地政這類,刻板印象中有許多法規限制的局處,公務員仍有空間發揮。
「公務員會怕法規,常是因為對法令不熟悉」台中市府祕書長黃崇典指出,只要法律夠熟悉,公務員也能從法規中找出空間,解決許多棘手問題。
黃崇典舉例,過去他擔任台中市工務局局長任內,就曾處理畸零地綁架旁邊大面積開發地的問題。其研究法規後,將不合理的規定鬆綁、從而解套。這樣的經驗,讓黃崇典深信,公務員應該要有創造新法規的能力,進而和地方、中央溝通,換句話說,優秀的公務員不該被法規綁住,而是要導入新概念、制定法規,解決許多實務上的問題。
圖/台東熱氣球嘉年華。台東縣政府提供。
推展觀光,並不是灑大錢、做廣告就辦得到。馬祖和台東的財政並不豐沛,卻各自將目光從「沒有的」看向「有的」,揚長避短。
例如,馬祖和台東關注既有的天然景觀,利用「藍眼淚」、「適合熱氣球飛行的花東縱谷」,這些外人難以複製的瑰寶,吸引遊客主動克服萬難前來。
有時候,短處反過來利用,就能變長處。
圖/馬祖藍眼淚。張智傑攝。
馬祖交旅局科長石人文說,「藍眼淚」旺季,交通往返相對不便、遊客不易買到機票,但因為一件事,讓她發現,「不方便」本身也可能成為一種特色。
這件事是這樣的:有一團長輩,專程來看藍眼淚時沒碰到,卻在回程船上,看見船隻經過的地方有「藍眼淚」迸發,讓他們相當驚豔。
於是,她重新思考「不方便」造就的缺稀性,是能夠成為馬祖特色的。
高雄市長陳其邁也回想,2005年7月時,他以代理市長身分,率團隊前往德國杜伊斯堡,為了2009年即將在高雄舉辦的世界運動會,在閉幕會上接旗並安排表演。
在世運閉幕的表演上,陳其邁就強調必須要有高雄特色,於是出現了八家將、電音三太子和豫劇,讓當時德國現場的世界各國選手相當驚豔「這樣的表演,在台北是不容易看到的。」
圖/2020新北歡樂耶誕城將耶誕樹打造成夢幻音樂盒。新北市政府提供。
又如新北,在升格前,很容易給外界留下「台北市附庸」的印象。
但升格後,透前市長朱立倫推動的新北歡樂耶誕城,成功開闢屬於自己的冬季觀光旗艦型節慶,近幾年,甚至反而吸引台北市來取經,效仿耶誕城的燈飾,像中山捷運站的耶誕節燈海,就是個好例子。
儘管2020年受疫情影響,新北歡樂耶誕城的整體人數,仍較前一年成長。李力行分析,新北找來迪士尼這樣的大型國際IP,替活動創造「非看不可」的獨家因素,自然能吸引大量人潮。
台灣成功的都市計畫,首推台北101坐落的信義區,創造世界百貨密度最高的成功商業區典範。
而高雄過去十多年來,也因為「開港」得到大片土地面積,得以打造亞洲新灣區,是高雄近年最具代表性的一項政策;此外,還孕育出全台最成功的舊倉庫改造計畫「駁二藝術特區」。
在亞洲新灣區,各個大型特色建築林立,如「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高雄流行音樂中心」「高雄軟體科技園區」,乃至於最新即將落成的「高雄港埠旅運中心」,這些構成了與眾不同的「大山、大海、大港」的都市面容。
高雄的城市美學能獨具特色,高雄市長陳其邁、副市長林欽榮異口同聲指出,是前高雄市長謝長廷任內就打下的基礎。
當時,謝長廷要求大型建設必須走國際競圖,引入城市美學的概念與要求,對現在高雄市容的影響可謂深遠。
圖/高雄市圖總館。高雄市政府提供。
最有名的例子,就是2001年設置的「城市光廊」,是光藝術走入台灣公共建設的濫觴;還有以「光之穹頂」聞名的捷運美麗島站。
至近幾年,許多高雄大型公共建築也都紛紛得獎,像「高雄總圖」,2016年就獲得全球卓越建設獎,2021年獲得全球卓越建設獎金獎的「高雄流行音樂中心」,全都是明證。
不只高雄,台中七期也是相當成功的都市規劃案例。
早在30年前進行重劃的台中縣市,就有先進的都市規劃理想,台中市政府不但是第一個引入國際競圖的設計案,更透過制定相關法規,導入如「都市設計管制」「移居城市」等概念,促使開發商配合,把早年無人看好、杳無人煙的七期重劃區,慢慢發展,形成今日台中相當重要的新市中心,如今更有著高達9座普立茲克獎得主的建築在台中。
圖/台中七期重劃區豪宅林立。池孟諭攝。
公部門因部門不同,分別管理不同範圍的特性,所以碰到許多新事物都需要跨部門協調,導致大家避之唯恐不及,老是出現「踢皮球」、互相指責這是對方管理業務的難堪場面。
但倘若公務員、縣市首長能當責,妥適協調出跨部門、縣市,甚至是中央層級的合作,反而能達成奇效。
跨中央與地方層級的合作,是高雄「開港」相當重要且關鍵的政策。而在這件事情背後推手,居然是時任高雄代理市長、也就是現今高雄市長陳其邁。
陳其邁說,他在2005年代理市長任內,深知要促成開港,就必須說服港務公司,其中關鍵就在「13號光榮碼頭」。
圖/高雄13號光榮碼頭。高雄市政府提供。
原來,光榮碼頭過去是軍方使用、往返金門的軍港,附近有運送戰車的鐵路。長年來,高雄市府不只一次向軍方要求遷徙,但都以軍務需求打回票。
只要光榮碼頭卡在那裡一天,港務公司就有理由可以拒絕市府「開港」的請求。
於是陳其邁偕同當時的總統陳水扁、行政院長謝長廷、國防部長李傑,四方合力之下,先讓國防部移走13號軍港,再和港務公司談判。
儘管高雄港務公司一開始不肯配合,陳其邁依然果斷放下容易起爭議的產權部分,轉而和交通部共同成立高雄港務土地開發公司,由交通部持有50%、高雄市府持有40%股份,盈虧共同享有,構成中央和地方共同合作平台,使開發相當順利。
「不做第一,要做唯一」這句由時任高雄市長謝長廷提出的口號,拿來映照各地縣市積極找出自己的特色,不甘願只做台北第二,可謂明證。
疫情終將過去,若我們要再次向國際社會介紹自己,各縣市就必須把握以上四大關鍵因素,找出屬於自己的特色,把城市推上國際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