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田家是今之廣島縣東廣島市志和町奥屋人,這一家的長子幾太郎很有生意頭腦,大約從 1891 年起,就做起北海道新開拓所需的農機具、種苗和吳服等批發工作,並從北海道買進諸如昆布等海產來販售。
1895 年日本初領台灣,幾太郎相準了生意的契機,便毅然決然舉家來臺發展,他認為將來移居臺灣的日本人一定會更多,且殖民地今後的港灣、鐵道等基礎建設等建設材料急求恐急,總督府也決意要將基隆港建設為現代港口。
於是幾太郎選定木材和吳服 2 大主要事業來進行,如此這般,漸入佳境,並在基隆的中心建立木材和吳服的生意據點,待站穩後,1897 年便把2位弟弟岸田多一郎和岸田光太郎召來台灣。
幾太郎自己則在商賣順調時,忽然在 1897 年返回日本,原因據《文春オンライン》引述台灣報紙《報合報》報導,可能是當時台灣風土病、瘧疾(マラリア)等感染而死的人,超過數千,甚至上萬,推測是為了「轉地治療」才回去日本本土。
但幾太郎後來在 1905 年日露戰爭後的翌年,知道日本勢力將深入滿州國,於是又前進中國大連,取得 5,000 平方米的土地等著準備大展身手,不幸卻在 1908 年,猝然以 40 歲之齡英年早逝。
岸田幾太郎過往後,長子岸田正記年方 13,卻和生父死別,從此更奮發圖強,考上京都帝國大學法學部,並於大學就讀中通過高等文官試驗,畢業後進入官僚系統,日後也就是他將岸田家帶向政治,而他也是現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的祖父。
圖/基隆義重町岸田吳服店現況。魚夫攝影。
現在的義二路和信二路口的「岸田吳服店」(約信二路 290-1 號) ,我曾講過該宅的故事,收錄於基隆市文化局出版《兩的布魯斯》一書內。
當時提及該吳服店「這棟街屋聳立在時光燧道的入口,原是一座 2 層樓維多利式紅磚白飾帶建築,高聳的山牆,中間有鑲有片假名キ,應是取キシダ(岸田)的首字為記,兩旁有圓拱窗,其上有拱心石,留有亭仔腳令行人便利通行,由於位置顯著,建築搶眼,乃成為義重町的地標。」
屋主則是廣島縣賀茂郡西志和村人的岸田多一郎。
多一郎被大哥幾太郎召來台灣後,先在「吳服太物商」辛勤打拚,學習做生意,不久便自立門戶,事業蒸蒸日上,還在花蓮設有支店,當時與另一家「金越吳服店」並列基隆 2 大吳服商,所以岸田吳店這棟紅磚白飾帶的洋房,其實是岸田多一郎辛勤的結果,他是日本現任首相的曾祖叔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