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銀座」的昔日榮景,衡陽路人稱小上海

【魚夫專欄】臺北小上海的前世今生-榮町百貨世界

【魚夫專欄】臺北小上海的前世今生-榮町百貨世界 圖/衡陽路北側,在靠近博愛路上,即今69號及其隔鄰67號停車出入口的一部份,在日治時期原為紅磚建築「村井商行」,乃當時臺灣數一、數二的大百貨公司。魚夫提供。
作者:魚夫
攝影:魚夫
日期:2021-09-16

日治時期臺北的榮町是臺灣最繁華的地段,有臺北「銀座」之稱,榮町的主要大道為榮町通,也就是現在的衡陽路,戰後由於許多逃難來臺的江浙與滬上的人士群聚,過著「海派」生活,而有「小上海」之稱。

榮町的範圍,大抵指的是當初呼為「城內」的新公園以西,包含中正區裡的衡陽路、寶慶路、秀山街的全部區域以及博愛路、延平南路的一部份等都在町內。1932年(昭和7年)「菊元百貨」搶先在臺南「林百貨」之前宣佈落成開業,但除了菊元外,其實町內早已出現許多經營歐米百貨的店家出現,先從今衡陽路與重慶南路口的「正中書局」說起:

正中書局的所在位置原為日治時期的大倉本店,總體建築外觀甚是華麗,專賣與東京同步流行的歐米百貨,尤其是各式各式美觀的鞋子。

其旁衡陽路一側,連續一排二層樓高的房子,自東血西最緊靠大倉者為「波多野」商店,主要是經營教育玩具、女性用品和化粧品,再過來則為一般信託業務的横山商店,戰後一樓租給「豪華進口服飾」,二樓則為報表、帳冊、高級文具販賣商,這兩棟如今都併入新建高樓中,原建築不復存在。

再往西逛,則為小島屋,輪廓保持得最為完整,最近又再經修復,從日本時代的舊照看,專營一流會社的進口的歐美高檔貨,概念有點像今天的精品店。

衡陽路的北側,在靠近博愛路上,即今69號及其隔鄰67號停車出入口的一部份,在日治時期原為紅磚建築「村井商行」,在1932年前菊元百貨(今之衡陽路與博愛路口的國泰金融大樓)未開幕前,村井乃當時臺灣數一、數二的大百貨公司,許多女人要出嫁,都會來這裡挑嫁粧。

隔鄰的「盛進商行」規模亦不遑相讓,由酒保商和退伍士兵寡頭壟斷物資而逐漸坐大,在城內商行分叩在本町和榮町都有據點,舉凡洋酒、洋菓子、鐘錶、鞋子、茶具等有在賣,而且無所不賣,資生堂的香皂化妝品長期由該行代理,還賣一種無喇叭留聲機,一臺賣15圓。

日治菊元百貨包在這棟國泰金融大廈裡。魚夫攝影。圖/日治菊元百貨包在這棟國泰金融大廈裡。魚夫攝影。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1932年菊元百貨開張,一到四樓販售各式商品,五樓就是著名的食堂,六樓這一層是唱片部和展場、演講場等,第七層在1935年增建,設有庭園可供瞭望,臺北人匿稱七重天,臺灣醫學前輩李騰嶽博士有首詩最能形容當時的盛況:「摩天樓閣七層雄,肆面宏開百貨充;卻笑儂家非顧客,也隨人去坐流籠。」

榮町百貨的光榮過去早已不復存在,其實這是台灣進入現代文明重要的一頁歷史,不來說說故事就可惜了。

👉 追蹤+按讚城市學FB官方帳號,加入IG粉絲,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關鍵字:地方美學文化復興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魚夫專欄】肥水不落外人田-台灣便所物語
【魚夫專欄】台灣人投資銀行,到開銀行的故事!
【魚夫專欄】把這棟歷史建築救回來,新竹風華會更迷人!
魚夫

魚夫

漫畫家、評論家、電視台總監、名節目主持人、動畫公司老闆。在將屆半百之年自求隱退,毅然決然離開台北,移民台南,開始樂活人生,尋找新生命。 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博士班。自1982年至2004年曾任職報紙、廣播、電視台等媒體,已自弘光大學退休,現為台南應用大學榮譽教授。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