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智慧城市傑出案例】

科技模擬火災現場!新竹市讓消防員多一次訓練、少一次遺憾

科技模擬火災現場!新竹市讓消防員多一次訓練、少一次遺憾 新竹市有全國唯一的防救災模擬演練系統。
作者:馮紹恩
攝影:蘇義傑
日期:2021-02-01

提到消防員,兩大救難任務一是打火、二是救護,然而細數這幾年的重大消防新聞,幾乎牽涉到打火弟兄不幸喪生的悲劇。有沒有什麼辦法,能減少這樣的遺憾? 

火災無法預測何時發生,只知道未來一定會發生、且規模難以想像。為提昇救災時的效率跟災損控制,事前的訓練非常重要!

2004年落成的新竹市消防教育訓練基地,是全國首座現代化的消防訓練基地,專注在火訓跟化學訓練,一度是全台消防員訓練中心,直到內政部消防署在2010年成立規模更大、位在南投的訓練中心。

這座基地除了傳統項目,還有兩組極富現代科技感的訓練模式,一為透過MR方式虛擬實境模擬火災現場,;二為分隊指揮官面對3種不同場景,協調隊員並指派任務的「戰術」。

透過MR模擬現場,磨練消防員的打火「戰技」。圖/透過MR模擬現場,磨練消防員的打火「戰技」。

類遊戲、快速上手!模擬災防訓練重溝通

其中,戰術層面的「防救災模擬演練系統」於去年6月建置完畢,去年底為止針對新竹市消防人員及重點場所員工訓練已達3.4萬人次,更獲得2021智慧城市創新應用獎

該項計畫委由大同世界科技開發,MR系統總經費1億3214萬元,經濟部工業局補助4624萬;防救災模擬演練系統總經費5000萬元工業局補助1800萬,其餘款項均由廠商自籌。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防救災模擬演練系統」首次開放媒體參訪,《城市學》有幸一探究竟。房間前方架著三個投影布幕,分別投射「新聞中的火災事件」「訓練場景」「四個分隊的操作畫面」,布幕正對著後勤中心控制台,操控各項狀況跟協調調度。

兩旁有四個分隊的操作電腦,他們分別控制著一個分隊的介面,大隊長則站在正中央,拿著無線電一邊聚精會神看著各個分隊應對不同場景的調度實況。

大隊長站在中央,觀察各個分隊操作的畫面。圖/大隊長站在中央,觀察各個分隊操作的畫面。

模擬訓練並非兒戲。過程中每個人都面色肅穆,聚精會神看著救災現場以及各自的指揮調度。細問之下,才知道原來這些場景的訓練重要在哪,「例如高樓救災,雲梯車的架設位置就非常重要,你在不對的路上若沒有空間就無法拉開高架。」竹光分隊分隊長張世杰說。

大同世界科技顧問鄒奇男強調,他們針對新竹市中常見的三個場景「大型購物中心」「高樓層建築」「狹小巷弄」依據實地建設精確尺寸的模型,今天演練的場景是「狹小巷弄」的新竹關帝廟。

另一重點,在於熟悉不同救災階段的任務配置。第一時間到場的分隊任務為「救生、搜索」;第二時間到場的則是負責「滅火、排煙」;最後到場的負責「水源、救護」,確保車輛擁有足夠水源、疏散圍觀民眾等。

訓練時,各分隊長控著鍵盤和滑鼠,利用WASD操控視角的上下左右,QE是上升下降,滑鼠負責放置車輛、分配人員集結、拉水線,過程中不斷拿著無線電彼此呼叫、傳遞訊息,還有計時器計算演練時間。

透過MR虛擬實境模擬火災現場的應變方式。圖/透過MR虛擬實境模擬火災現場的應變方式。

彷彿「電競隊伍」一般的訓練模式,教練站在正中間觀看他們各自的操作畫面,而他們共同面對的敵人則是「火場」。

整場演練結束後,大隊長會邀請分隊長集合,並提點剛剛過程中各個分隊是否有指派任務不當的情況,最多提醒的點則是無線電上彼此資訊傳遞是否確實。

減少成本、增加訓練,保障打火弟兄安全

「這樣的訓練有幫助嗎?」詢問第一線的分隊長們,均異口同聲表達有很大幫助。

過去除了紙上兵推,多半仰賴實體演練,但限制多,如成本高、太擾民、起火點不能亂放,有人犯錯也很難重來,既耗時、又勞力。

防災現場的無線電溝通相當重要,若彼此溝通有誤,就可能誤判情勢。圖/防災現場的無線電溝通相當重要,若彼此溝通有誤,就可能誤判情勢。

當然,虛擬科技無法取代實體演練,但對日常訓練仍有幫助。第一大隊大隊長張智智表示,現在只要看見一個值得探討的案例,就能邀請各分隊長到基地來用系統推演,相較實體演練每場10萬元、紙上兵推2.4萬元,模擬系統平均一場才2000元。

「改善最多在溝通,」負責操作後方控台的勤務派遣科隊員張祠興說。實務上,他面對火災現場時,僅有手上的無線電能聽到各分隊回報的狀況,並沒有畫面輔助,就有可能產生「A說了A狀況,但實際看到他指的是B」各種溝通上容易產生的誤差。

瞬息萬變的火場裡,若沒有徹底弄清楚每個分隊情況,不僅易使指揮官下達錯誤指令,也會造成憾事。如今透過模擬訓練的畫面,就能看見各個分隊長指稱的如實情境。

大同世界科技資深副總經理陳志宏表示,期待這系統整合成一個完全由國內廠商自主開發的災防演練系統,透過雲端架設平台,往後各地消防隊或企業訓練,只要透過線上登入,即可模擬各種災難場景、安排相關災防計畫。

期盼透過智慧科技,提升消防隊員的訓練質量,也幫國家保住更多打火弟兄的寶貴性命。

看更多>>2021年《城市學》智慧城市專題

*本專題企劃與「台灣智慧城市產業聯盟」共同合作

關鍵字:智慧城市智能生活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善待做工的人!泛亞工程用智慧科技提升勞動安全
「神抓捕」團隊出手!空汙、詐騙將無所遁形
5G發功!助台東原民相隔百公里遠距看診
【魚夫專欄】消防先鋒被遺忘的故事
馮紹恩

馮紹恩

記者。本為歷史人,誤打誤撞入了媒體的門,現在是一個待在台北快十年都要忘記自己來自高雄的假台北人。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