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夫專欄】消防先鋒被遺忘的故事

【魚夫專欄】消防先鋒被遺忘的故事
作者:魚夫
攝影:魚夫
日期:2020-12-20

現在台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3號的「墊腳石圖書文化廣場」,在日治時期是為請負業(うけおい,ukeoi)太田組的總部,也就是圖中右邊算來的第二棟,所謂請負,相當於「包工)、營造商的概念,負責人是船越倉吉,由於他創設太田組,大家又習慣稱呼他為太田倉吉。 

太田的義父是澤井市造,是當時請負業的龍頭老大,曾跟隨鐵路工學博士松本莊一郎參與北海道鐵路建計畫,1893年加入「有馬組」,不久日本取得臺灣,澤井就以「有馬組」工事部主任隨軍入臺,係軍方御用承包商,許多早期臺灣建設工程都由他負責營造。

澤井事業蒸蒸日上,1902年的2月,臺北廳籌建官設消防組,便請澤井出任第一任組長(相當於如今的台北市政府消防局局長)值至1912年逝世於臺北,任內強化救災技能與設備,整合組織人力及挹注經費等,貢獻良多,可以說是臺灣消防事業的創建者。

澤井過往後,在1917年落成的消防喆所二樓,就有一座澤井的銅像,消防界裡有重大事件,就會來此向澤井報告致敬。

今重慶南路墊腳石圖書文化廣場,是日治時期的太田組總部。圖/今重慶南路墊腳石圖書文化廣場,是日治時期的太田組總部。

為什麼消防工作會倚重於請負業者呢?日人治臺前,清國政府並無任何消防組織與設備,遇上火燒厝,只能官民合作各提水桶前往打火,日人稱之為「手桶時代」,消防需要專業知識,對於建築結構瞭若指掌,而且救災工作急需擅於攀爬功夫的人員,這些都是建築工人所擅長者,所以民間消防組織成員就以木匠、泥瓦匠、石匠、土木雜工為優先,其次才是運輸業、礦業、旅館業、雜貨批發業者。

就請負業者來說,日治初期「有馬組」、「東組」、「澤井組」等都是業界龍頭,他們承包總督府許多工程,自然也得相對回饋,義務性貢獻一己之力,從事滅火工作,而且每逢新曆正月日新年期間,還得在新公園或主要市街表演高空爬梯等來宣導消防觀念。

澤井市造是眾望所歸的第一代消防組長,而他的義子船越倉吉則是不餘遺力的盡協助的責任,乃在澤井之後順理成章的接手第二任,由於船越倉吉也是厥功卓著,辭世後,在圓山立有銅像一座,以資紀念。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在臺南亦復如是。住吉秀松是廣島縣人,也是請負業者,在鹿島組裡工作,曾參與奈良鐵道工程,1900年(明治33年)11月來到台灣,許多建設工程諸如下淡水線鐵橋(高屏溪)工程、曾文溪線、阿里山鐵道、濁水溪線、集集線、宜蘭線等;水利方面也包含烏山頭水庫、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及臺北橋等,後來自行成立「住吉組」,以臺南為發展重心,

按臺南文史業者李文雄的調查訪談:

「大正8年5月,臺南私設消防組正式成立,其址在錦町(今民生路與忠義路一帶),與錦町警察官吏派出所為鄰,由住吉秀松擔任頭取,其他成員皆由日本商業聞人擔任,住吉秀松擔任臺南消防組領導者至少超過十年以上。創立臺南消防組之初,各項消防設備闕如,但因消防組資金不足,警察局請求臺南市民以寄附的方式,共同募集採購金,住吉秀松一人捐出日幣三千圓以上。昭和2年6月10日,臺灣總督府正式成立臺灣消防協會,此為官設組織,當時共有三十三位會員,台南列為第十八番,住吉秀松職銜為台南消防組長。住吉秀松也曾在大正年間擔任台南市協議會員。此時的住吉家族,其聲望已然達到高峰,然而昭和3年10月8日,住吉秀松因胃癌與世長辭,享年56歲。由於他對台南市消防貢獻良多,特別為他製作半身胸像,於昭和5年5月8日安置於台南市消防組詰所的望火樓左側,以作為永久紀念,但此胸像目前已經遺失。」

不止住吉秀松的銅像遺失,澤井市造、船越倉吉等也不知去向,然而,不可諱言的是。建築工人扮演台灣消防先驅,請負業老闆也勇於任事,這些人把青春與生命都奉獻給這塊土地,就是正港的臺灣人,不可抿滅他們的故事。


關鍵字:地方文化復興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魚夫專欄】百年的紅糟肉圓有故事
【魚夫專欄】日本丼物PK台灣國飯
【魚夫專欄】小籠包,你長得太胖了!
魚夫

魚夫

漫畫家、評論家、電視台總監、名節目主持人、動畫公司老闆。在將屆半百之年自求隱退,毅然決然離開台北,移民台南,開始樂活人生,尋找新生命。 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博士班。自1982年至2004年曾任職報紙、廣播、電視台等媒體,已自弘光大學退休,現為台南應用大學榮譽教授。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