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發功!助台東原民相隔百公里遠距看診

5G發功!助台東原民相隔百公里遠距看診
作者:邱莉燕
攝影:張智傑
日期:2020-10-20

66歲的排灣族農民董進興,這天下田時不慎傷到左眼,下午來到大武鄉衛生所看病。從檢查到診斷、開立處方,幫他診治的高雄醫學大學眼科部主任許淑娟,竟然遠在百公里外,這到底是怎麼辦到的?

原來在台東這頭,董進興坐在5G連網的眼底鏡前,由護理人員前後左右操作,將視網模影像「直播」給遠方的醫師。高雄這頭,許淑娟看著平板上的高解析3D瞳孔放大圖,進行判讀、並詢問:「眼睛怎樣不舒服?」

「左眼這邊有點痛,」董進興回答。雙方隔著遙遠距離一問一答,如同面對面。若說有什麼不足,就是病人對著電腦說話,心裡有點覺得怪怪的,但醫師已經很開心能造福偏鄉,「現在只能看眼底,其他有沒有青光眼或白內障,儀器還看不出來。」

大武鄉的5G遠端醫療造福當地鄉親。圖/大武鄉的5G遠端醫療造福當地鄉親。

高畫質影像連線,百公里外醫師也能診斷

上述場景,發生在今年3月開放的台灣首座「5G衛生所」!這裡提供皮膚科、耳鼻喉科與眼科看診,病患多為65歲以上的原住民,以後不必再因求醫而千里迢迢趕路。

嚴謹的醫療行為,在遠距診療時尤其要求影像解析度、流暢度及即時性,以往4G能做但卻無法滿足,而光纖固網雖可滿足需求,但卻會受限實體線路的鋪設與維護,透過5G,則可兼顧網路效能與迅速導入。

「遠距醫療是用網路代替馬路,」大武鄉唯一一位醫師兼衛生所主任盧克凡說,偏鄉醫療最大問題是交通,從鄉內包車到衛生所要300元,從大武包車到台東市區1500元,1∕3都是低收入戶的鄉民很少有人負擔得起。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如今有了5G,用網路的高速及低延遲,取代了本來要跑在馬路上的時間和金錢。

盧克凡打從心底感謝,不然如同董進興一樣的年長鄉民,有病通常只能忍著。

全台第一個5G衛生所在大武鄉正式上線。圖/全台第一個5G衛生所在大武鄉正式上線。

回想起兩年前在4G環境下試行遠距看診,遇到極大的阻礙,不只是畫面lag,連線的聲音也斷斷續續,效果很差。

台東五間偏鄉衛生所,陸續建設5G網路 

「今年底前會有5座5G基地台,對台東來說我們不敢想像,」上任以來大力推動遠距醫療的縣長饒慶鈴直說。

按照一般商業邏輯,5G應該先蓋在人群密集的都會區,地廣人稀的台東,通常並非首選。

這背後,得益於遠傳電信的「佛心來著」,公司毅然投入每座造價300萬元的5G基地台,陸續幫大武、海端、延平、長濱、鹿野等五間衛生,搭建最先進的5G網路。

病患坐在5G連網的眼底鏡前,護理人員操作儀器桿,將視網模的影像,「直播」給遠方的醫師。圖/病患坐在5G連網的眼底鏡前,護理人員操作儀器桿,將視網模的影像,「直播」給遠方的醫師。

不惜砸下430.42億標金取得3.5GHz頻段80mhz的「頂級魚肚」寬頻,遠傳在遠距醫療方面有很大企圖心,因此決定挑戰在偏遠山區推廣5G的高難度。

「這是在做公益,不是做生意,」遠傳電信總經理井琪引以為榮地說。把核心資源用在社會最需要的地方,這才是科技廠商該做的!

關鍵字:智慧城市智慧政府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在台東挨家挨戶探訪的「宅醫」,替年輕人找回家的路
5G不只快、還能「切片」?線上看球、策展都更順!
文化古都挑戰「5G首府」!5G台南隊啟動未來實驗
邱莉燕

邱莉燕

遠見雜誌資深副總編輯。擁有25年新聞採訪深度報導經驗,對人對事時存好奇,觀點新穎有創意,專題〈新大陸人在台灣〉〈中國十二五關鍵報告〉〈面對中國加一〉等作品,多次獲得亞洲出版大獎SOPA財經報導類首獎與兩岸新聞報導獎首獎。〈上海世博〉〈一帶一路〉等專刊躍登銷售排行榜,採訪足跡遍佈大陸20餘省市自治區及亞洲各國。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