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只平板是「AI空汙偵探」,負責偵察高濃度的PM2.5與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依濃度等級呈現不等顏色,紅點代表排放「熱區」,是汙源廠家的最大嫌疑犯。
為使證據確鑿,張書豪和黎正博調出過去12小時的空品數據,搭配螢幕上的風向圖,佐以多年經驗,進廠後,果真抓到現行犯。
「效率變得奇高,」做了5年稽查工作的張書豪說,以前稽查員抓違規排放廢氣靠經驗,往往要找半天,抵達現場常已錯過偷排時間,如今有e化數據輔佐,「一抓就中!」
結合科技執法,讓桃園市環保局的稽查效能提升6倍,異味的成功追溯率也從5成提升到7成,2019年更比前年減少700多件空汙陳情案。「透過AI,讓汙染源無所遁形,」桃園市政府環保局局長呂理德肯定地說。
究竟,AI怎麼抓住髒空氣?
圖/廣域科技與卡米爾分工,軟硬整合抓空汙。
經濟部工業局副局長楊志清解密「神抓捕」的過程,首功是名為「空氣盒子」的感測器,能自動收集並回傳空品數據,其次再運用AI演算,建立出預測模型。
事實上,環保署老早在全台各地建置了78個大型測站監測全台空汙,只是建置一個測站約莫要花1000萬元,每年還得編列數百萬元的維護費用,而一個測站監測範圍大約20公里左右,覆蓋率顯然不夠。
於是,2017到2020年,環保署在各工業區布建1萬200個智慧城鄉感測點,把一個個空氣盒子安裝在電線杆上,每隔150~300公尺布一個點,彌補原有大型測站的盲區。
觀音工業區正是第一個示範點,先裝了200個空氣盒子,歷經迭代改良。如今擴散至全台15個縣市,8400個空氣盒子日以繼夜地監視56個工業區的PM2.5數值。
打開B4大小的空氣盒子外蓋。內部包含主板、4G網卡、電池、風扇和歐洲進口的微型感測器。氣體從外面抽進來,旋即分析粒狀及汙染物濃度,以1分鐘1次的頻次解構數據。
由於偵測準度提升,成案率大增,「空氣盒子還遭刻意破壞,」「廣域科技」執行長劉承榮劉承榮說。2019年10月,飲料包材龍頭宏全被裁罰空汙防制費1.2億元,幕後功臣便是空氣盒子和大數據警示。
而開發該系統大數據分析預測平台的,亦是一間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成立20年的「卡米爾」,35位員工的規模雖小,卻曾承接外交部所有駐外單位的網站建置。
卡米爾日常要處理的數據,堪稱海量:每分鐘接收全台空氣盒子8400筆的空品資料,另外結合全台地理圖資,還有氣象局的風速風向數據,即時進行分析。最後,還要將分析結果,設計成能看得懂的畫面。
憑著在感測器技域深耕多年的經驗,台灣這套物聯網加大數據預測、軟硬整合的空品監測方案,成熟度堪稱亞洲優先,近期更計劃輸出到南韓、東南亞,為國家增添外匯。
在防堵詐騙的領域,數據分析也成為大幫手。瘟疫迫使人們繭居在家,網路詐騙竟也隨之大增,手法滲透人心弱點,更加防不勝防。
內政部警政署刑事局最近接獲報案,詐騙集團發送簡訊騙民眾口罩到貨,要用戶確認領取地點,並附上網址。當民眾點開,手機便神不知鬼不覺被安裝木馬程式,個人通話紀錄被竊,或莫名其妙地買了數千元的不知名App,手機還可能遭歹徒「綁架」,得付贖金解鎖。
圖/趨勢科技的工程師團隊,研發出「防詐達人」。
然而,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一款免費的「防詐達人」LINE版及臉書版,已催生破解之道,可以偵測出此類型的詐騙網址,只需將可疑簡訊貼給防詐達人,這款聊天機器人會神速進行辨識,在0.01毫秒內回覆判讀結果。
背後正是大數據幫了大忙!除了詐騙簡訊,舉凡假新聞、詐騙LINE帳號和群組等,都逃不過防詐達人的「天眼」。
這項防詐科技源於台灣本土廠商,威力超群。該團隊榮獲「2020美台科技挑戰賽:應對不實資訊與宣傳」競賽的首獎,還獲得美國在台協會頒贈17.5萬美元(約台幣531萬元)。
編碼出一行行防詐程式的,是一群「趨勢科技」的軟體工程師,他們親友無一倖免都曾有被詐騙的慘痛經歷。兩年來利用半夜時間和週末放假,自願進行開發。
圖/面對新型態的犯罪和環境危機,科技也能幫大忙。
成員之一的趨勢科技全球行銷資深經理劉彥伯表示,一開始是想用科技幫助親友,豈料「做到後來停不下來」。眾所周知,台灣素有「詐騙王國」惡名,劉彥伯認為,「如果我們停下來了,台灣就會一直是詐騙王國。」
揭開防詐達人的防詐原理,是一套數據量龐大、眾多演算法分工嚴明的「獵人系統」,每天24小時不間斷有80多個程式在跑。
第一層是 façade 分流,將上傳的資訊分類。爬蟲軟體不停到各大社群和公開資料爬文,每月處理的信息量將近6000萬筆。第三層是 AI 深度學習,應對詭詐多端的詐騙手法。
迄今,防詐達人擋掉的詐騙訊息,至少上百萬筆,堪稱功德無量。原本冷冰冰的數據,用於對抗猖獗的網路詐騙,變得有溫度,成為造福眾生的犯罪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