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最驚喜的城市派對!全球唯二的Open House實體展

這群年輕人「打開台北」,讓三萬人重新感受這座城市

這群年輕人「打開台北」,讓三萬人重新感受這座城市 催生「打開台北」精彩活動的年輕策展團隊
作者:高宜凡
攝影:蘇義傑、池孟諭
日期:2020-12-26

除了去101拍照跟逛夜市,還有什麼向外國友人介紹台灣城市的方法?首屆剛落幕、明後年將持續舉辦的「Open House Taipei」(打開台北),是你可以運用的城市美學大補帖。連台北市大家長柯文哲也深入平時難以窺見的捷運萬大線「植物園站」。「這次,我們帶大家深入地底25公尺,打開隧道、潛盾機、遺址,Open House Taipei,讓你看到不一樣的臺北。」他在臉書上寫道。

受疫情影響,過去一年來,全球各地重大慶典幾乎都無法如期舉辦,從東京奧運、杜拜世博會、到聯合國多場會議,皆是如此。1992年從倫敦發起、被譽為當代城市美學代表活動的「Open House」也不例外。

不過,第一次拿到官方授權的Open House Taipei,不但成為2020年唯二舉行Open House實體活動的城市(另一為蘇黎世),還在台灣掀起一股城市美學的探索熱潮!

全球唯二實體展!讓3萬人重新認識台北

有多熱呢?第一屆Open House Taipei蒐集了遍佈全台北的73處創意空間。10月底,30多處需事先報名的景點剛開放網路預約,8000個名額在一小時內就被秒殺。

台北市長柯文哲也親自響應打開台北活動。(圖片取自柯文哲臉書)圖/台北市長柯文哲也親自響應打開台北活動。(圖片取自柯文哲臉書)

而短短只有兩天(11/28-29)的活動,最後合計吸引約3萬參訪人潮,不少難得開放的熱門景點,如捷運行控中心、司法院、兩廳院,現場都湧現排隊人龍。

忙得不亦樂乎的打開台北執行長吳卓昊分析,這屆參與者這屆參與面孔多是18~34歲的年輕世代,女性居多,更在網路社群引發連串話題。如開放預約那天,活動官網便因數萬人同時上線而當機,開沒多久的Instagram帳號,累積瀏覽量衝破160萬,僅開放10天的群眾募資活動十天,達標率也超過100%!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活動結束後,不少網友留言:「開始期待2021的Open House Taipei了!」「感謝你們讓我感受台北」「可惜最想去的植物園站瞬間秒殺」「很棒的體驗, 導覽志工的解說非常精彩~」還有人送蛋塔犒賞辛苦的工作團隊。

打開台北景點之一的「富邦藝旅」。圖/打開台北景點之一的「富邦藝旅」。

事實上,策劃長達兩年,由一群年輕人主動發起的Open House Taipei,背後並沒有財團或金主支持,網站製作預算更只有6000元,執行人力也仰賴無償協助的500多名志工,籌辦期間還遇到史無前例的疫情衝擊,最後卻變成2020年台灣最有意思的城市美學派對!

怎麼辦到的?其實一開始是「老外」的構想。

席捲50城的美學慶典,由素人團隊完成

Open House可說是全球最重要的城市美學探索活動,1992年由一群英國建築師發起,經過將近30年的發展和串連,如今有包括:紐約、墨爾本、米蘭、維也納、耶路撒冷等近50個國際城市加入。

以2019年9月的 Open House London為例,便獲得逾800處城市空間響應,吸引約80萬名參訪人潮。除了主辦單位提供的導覽資訊,還有許多部落客和專業寫手提供私房路線和攻略密笈,成為當地最熱鬧的地方慶典之一,常吸引觀光客慕名而來。

打開台北景點之一的「南機場再生聚落」。圖/打開台北景點之一的「南機場再生聚落」。

這麼有來頭的活動,怎會由素人領軍?

最先「入坑」的是打開台北共同創辦人徐千捷,2018年在宜蘭推動文創聚落時,他邀西班牙籍的Andoni Munduate來台演講,分享當地城市聖塞巴斯提安(San Sebastián)如何透過文化行銷及飲食行銷交流,從內戰頻繁之地蛻變為2016年「歐洲文化首都」,成為米其林餐廳最密集的歐洲城市。

在台期間,兩人認識了策展人吳卓昊。Andoni發現,台灣其實有濃厚的美學底蘊和設計能量,卻不太知道如何跟外國人介紹,於是提議引進Open House,讓民眾探訪平時看不見的城市空間,三人便組成團隊,積極向英國爭取官方授權。

打開台北兩位共同創辦人吳卓昊(左)及徐千捷。圖/打開台北兩位共同創辦人吳卓昊(左)及徐千捷。

沒想到好不容易拿到授權,正要進入緊鑼密鼓的籌備期時,卻爆發了史無前例的新冠疫情,不僅共同發起人Andoni無法再來台灣,爭取空間加入和商業贊助也陷入停擺。吳卓昊苦笑,「我每次問他什麼時候可以來台,他都說大概兩週,結果一直不能來!」

公私協力+響應者眾,締造疫情下的熱潮

說服空間加入的過程,更是屢屢碰壁。

打開台北企劃統籌洪佳緯坦承,「一開始大家都滿頭問號?,打開、讓民眾進來?然後呢?」不少人還誤會以為這是政府單位辦的活動。更有人質疑,開放自家空間給人看,還要犧牲一個假日,到底有什麼好處?

烏雲罩頂的狀況下,又苦無資金,團隊一度陷入掙扎,是否直接放棄、或改成線上策展?經過幾個月的苦惱和辯論,最終拍板決定,即便規模再小、還是要辦出實體活動,並在9月份召開記者會、宣告起跑!

天助自助者,後續迴響開始擴散。除了預約人數反應熱烈,來自公部門的協助也愈來愈多,靠著人脈和口耳相傳,更讓開放空間數量在短時間內,從50個增加到73個。若非文宣品印製期限,後續還有一堆想加入的候補名單。

這次透過Open House替台北打開73處創意空間,包括天王麥可傑克森及女神卡卡曾下塌的晶華酒店總統套房、藝術界最高殿堂兩廳院、剛成立的台灣設計研究院、還有松山文創園區首次露臉的醫護室及鍋爐房等,都在活動那兩天敞開大門,免費開放參觀。

打開台北景點之一的「斯文里公辦都更工作站」。圖/打開台北景點之一的「斯文里公辦都更工作站」。

不僅如此,主辦單位還設計12條探索路線,如:都市更新、建築癡漢、小孩放電、老派約會、閨蜜潮拍等不同主題的走訪行程。

重新感受台北,連英國原創城市都羨慕

從一開始的不被看好、中途受疫情重擊、最後峰迴路轉地引發熱潮,年輕團隊感觸良多。

徐千捷苦笑,展前兩週在金普頓大安酒店舉辦第二場記者會時,由於場地位於精華地帶、且極具時尚感、貴氣逼人,還有一堆長官和名人站台,不少人都以為打開台北的資源相當充沛,不知道成員如此操勞、且經濟拮据。

「只能先咬牙辦起來了!」他透露,不含專業人力成本,這次活動已砸下超過200萬元,多是團隊成員自掏腰包。

打開台北景點之一的「萬華青年社會住宅」。圖/打開台北景點之一的「萬華青年社會住宅」。

負責媒體公關的谷宛儒觀察,許多響應的公部門機關和創意單位,其實都有類似的空間開放念頭,只是忙於日常業務而作罷,這次都藉由Open House對外開放。「大家都很想讓民眾進來看看,只是以前總有更重要的事在忙,或覺得空間還有待整頓。」

從另一個角度看,Open House對台灣民眾來說,也是全新的體驗。

由於景點多達73處,團隊起先很擔心發生意外或失序行為,不過即便人潮眾多,大部分人都很遵守秩序及社會禮儀。看到殷切的參訪需求,不少原先只接受預約的景點,後來都開放現場排隊和候補名單,讓大家看個過癮。

未來兩年的打開台北,會讓人看見哪些創意空間?圖/未來兩年的打開台北,會讓人看見哪些創意空間?

除了參訪者素質好,志工招募也出乎意料順利。負責行政統籌的楊淳淳回想,原本以為起碼要一個月才能找齊,沒想到不到一週就來了500多位,「而且年齡層分佈很廣,從18歲到70歲都有,」甚至有從中南部上來支援的。

如同 Open House London 策展人 Sian Milliner 所言:「台北是Open House國際網絡最新的一員,非常羨慕台北的朋友因疫情控制得宜,可以享受實際走入空間的自由。」

原來,打開台北不但讓自家民眾驚艷,還辦到連原創城市都挺羨慕的。

2020打開台北 profile
★共同發起人:Andoni Munduate、徐千捷、吳卓昊(執行長)
★舉辦時間:2020/11/28-11/29
★開放空間:包括自來水博物館、北捷行控中心、基督長老教會濟南教會、國家兩廳院、晶華酒店總統套房等73處
★參訪人數:兩天內吸引逾3萬人次
★締造記錄:第三個引進Open House的亞洲城市(前為澳門、大阪), 2020年唯二舉辦實體展的城市(另一為蘇黎世)
★未來兩年主題:2021年Re-Taipei、2022年Social Taipei

關鍵字:美學軟實力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南機場再生聚落、斯文里工作站、萬華青年社宅,發現都更的各種樣貌
在城市中探險!Open House Taipei 要讓你重新認識台北
生活實驗所、富邦藝旅、玉成戲院,一起翻轉老空間
瑞典的製鞋小鎮,怎麼靠藝術策展吸引觀光客?
高宜凡

高宜凡

沈浸傳統產業、經營管理 丶環保、能源、氣候、CSR(企業社會責任)等路線超過10年,多次執行國際報導及越洋專題,採訪足跡遍及兩岸、日本、東南亞、德國、英國、法國、瑞士、丹麥、馬拉威等地,並於2009~2016年擔任遠見雜誌「企業社會責任大調查」專案負責人,目前處於傳統平面雜誌和網路社群平台之間的迷離空間,尋求媒體數位轉型過程的一線曙光。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