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遠見高峰會一場「社會創新 地方創生新生命力」的專題論壇,在台上解析台灣社會創新能量的政務委員唐鳳,提到的一個案例就是不久前在「總統盃黑客松」勝出的「奉茶」APP,彰顯了民間自製、活用科技的免費取水地圖,不僅降低塑膠垃圾和瓶裝水數量,更發揚了台灣自古以來的無私分享文化。
上週立法院衛環委員會找環保署備詢的會議,熱烈討論如何減少國人每年消耗的15億個飲料杯?立委和官員的來往攻防中,奉茶APP也意外成為焦點,成為官民合作的減塑機制之一。
三月才公開上線的奉茶APP,究竟有何魅力?
圖/政務委員唐鳳(右)也為奉茶APP現身站台。(圖片提供:奉茶)
車水馬龍的台北街頭,轉進麥帥橋下一處巷弄,一頭長髮、年紀輕輕就開了「鮮菓選」店鋪的王馨,正忙著處理進貨。「我們想解決剩食跟醜水果的問題,」為跟各地小農搏感情,全省跑透透的她,自嘲可以開車吃便當、路邊就地睡覺、生活過得跟卡車司機沒兩樣。
幾年前,王馨從加拿大返台照顧生病的家人,連帶發展支持友善耕作農產的事業,並在店面舉辦許多聚會,吸引大家關注環境和食安議題。原本就樂意對路過民眾供水的她,最近看到唐鳳號召加入奉茶APP的影片,便二話不說地讓「鮮菓選」成為免水取水點。
「環保不是強迫別人都跟你一樣,而是盡量不跟習慣抵觸,想辦法讓它變得更方便!」王馨觀察,其實平常會帶環保瓶的人很多,卻常因找不到水而被迫購買瓶裝水,只要店家願付出一點舉手之勞跟好客精神,不僅幫消費者省荷包,也方便隨手做環保。
在人手一機和智慧應用當道的趨勢下,奉茶APP裡頭蒐集的免費取水地圖,的確可讓減塑行為更加「無痛」進行。
圖/減少瓶裝水的好處多多。(圖片提供:奉茶)
創辦奉茶APP的CircuPlus(循環經濟創業生態系社群)執行長黃暐程,最終目標是讓取水點超越四大超商規模(約1.15萬家),讓免費喝水跟到超商買水一樣便利。
最近,他還發動群眾募資,一來尋求維運資金,更打算明年再推出升級版App。「希望有各種伙伴進來,不要只有政府、企業、或環保團體,讓奉茶成為一種社會運動!」
當然,知名度打開後,免不了碰到酸言酸語。「幹嘛做這,這不是政府該做的嗎?」「水一瓶才多少錢?不會有人支持的啦!」諸如此類的酸民話語,常出現在募資網頁。
不過,最讓團隊感動的,還是來自用戶的各種回饋。比方,有人累了一天回家,發現住處停水,只好按圖索驥到附近找水、解渴。還有一家老少去野外露營,原想去量販店買特大號瓶裝水,想想實在不環保,便用奉茶App解決需求,降低環境負荷。甚至有學校老師把這套飲水地圖,當成學生認識社區的鄉土教材。
圖/國營事業中油也帶旗下通路響應奉茶運動。(圖片提供:奉茶)
兩年前還在科技公司工作時,黃暐程的腦袋裡就冒出奉茶這個點子。「以前幫連鎖企業做節能,一直在末端忙,卻無法從源頭處理!」隔年他為此創業,開始投入開發工程,還把多年積蓄拿來燒,終於在今年初讓APP上架。
雖然此刻成績亮眼,可是,若把時間倒回上半年,當時情況並沒這麼樂觀。
農曆年節過後,疫情不斷升溫,各大新聞版面都被疫情相關訊息和災情淹沒,根本沒有環保議題容身的空間。奉茶取水點的開拓進度及合作事項商談,也陷入停擺。
圖/台灣民間自古便有的無私分享文化,或許就是應對減塑難題的解方。(圖片提供:奉茶)
直到進入盛夏,疫情慢慢獲得控制,奉茶的推廣速度才重回軌道。尤其八月中和環保署召開「奉茶行動-飲水地圖」記者會,加上隨後從300多組新創團隊脫穎而出、擠身「總統盃黑客松」最後5強,幫奉茶APP在這陣子吸引了上千處站點踴躍加入。
如今,奉茶的取水點不但突破7000,包括中油、家樂福、麗嬰房等知名通路都響應支持,APP下載次數飆升到逼近7萬大關!
事實上,免費取水的概念聽來簡單,執行過程可是考驗重重。
黃暐程透露,最難的是建立「信任」!「我們只是一個資訊連結單位,想喝水的人不認識我,願意給水的店家也不知道奉茶是誰?」除了衛生與否,還得考量使用者的人身安全。
因此,奉茶只歡迎公共場所、公家機關或商業店面,並未開放民間住宅加入,一來這些據點的水質有基本保障,也讓用戶盡量到人來人往的公開場合找水,降低風險。
儘管還在測試市場水溫的群眾募資,目前進度離當初預期還有落差,但黃暐程依舊保持樂觀,「只要有人因為這個App找到水,我們就幫地球少了一個瓶子!」
可減少塑膠垃圾、重建社會信任、同時展現台灣人好客精神的奉茶運動,你加入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