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吳鳳以優秀的在校成績與經歷,拿到獎學金來到台灣留學。當時26歲的他第一次搭飛機出國,一個人來到距離土耳其8000公里外的台灣。從最開始因為孤單、無法融入台灣而得憂鬱症,到後來積極結交台灣朋友、參與活動,更利用空閒時間打工。吳鳳慢慢融入台灣社會,也逐漸找回笑容。
他常想起父親對他的叮囑,「你可以打開自己的路,你要去爭取你的未來。」小時候,看到朋友從日本回來的行李箱,滿滿都是充滿日本文化的東西,現在的他也可以拉起行李箱,帶著台灣、土耳其的文化,為兩國搭建友誼的橋梁。以下是訪談精華:
答:21歲時,我從專科學校旅遊管理系畢業,在土耳其南部的觀光小鎮當德語導遊,但我發現,其實發展空間並不是那麼好。因為那裡有太多來自德國的土耳其人,他們的德語就像母語一樣流利,不管是口音、用詞、語法。導遊這行很要求語言能力,不管我怎麼努力,在他們旁邊,我都會被忽略。
我的外語學習能力強,土耳其語、英語、德語都不錯,但在1000人之中,並不特別。我那時就在想,我還年輕,我想要的就只有這樣嗎?就像是跑了100公尺比賽後,覺得自己應該還可以再跑200、300公尺。我想繼續投資自己,過一個更精采的人生。
我決定要讀第二所大學,因為我的強項還是語言和社會科學,和朋友討論後,就選擇了中文。當時是2001年,中國還沒有像現在這樣的發展,許多人根本也不認識台灣,亞洲對於在土耳其的我們,就是一個問號。
這就是個投資,因為華人遍布中國、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是一個大又有潛力的市場,我想到亞洲尋找可以發展的領域。
我是只要有目標就不想錯過的人。我們家並不是很有錢,為了念第二所大學,又不給爸爸帶來壓力。冬天時,就在爸爸開的汽車店幫忙洗車、賣汽油,湊足學費。每天全身都很髒,手也結凍了,忙完後,我就窩在店裡繼續念書,像是唐詩、中國古文,上面密密麻麻的,都是我用羅馬拼音、英文註釋做的筆記。
如願考上安卡拉大學漢學系後,我的老師有些是台灣人、有些去過台灣,都給台灣很正面的評價。當時系上有一個到台灣留學的獎學金機會,我就下定決心,那個機會就是我的。
第一年開始,我主動去認識很多台灣人,參加活動,還去台灣在土耳其的辦事處拜訪。辦事處的方先生問我:「需要什麼協助?」我說需要認識台灣人,我想學好中文。方先生很熱情,當天晚上就帶我去吃台灣料理,後來也介紹很多台灣朋友給我認識。
2006年,我以96分的成績高分畢業,當走進申請獎學金的辦事處,過往建立的人脈與各種活動經驗,都成為我的優勢,拿到獎學金時,真的很開心,因為我終於有錢到台灣讀書,這也是我人生第一次搭飛機出國。
答:剛來到台灣,我在師範大學國語中心一邊學中文,一邊認識台灣朋友,之後才決定要讀什麼領域的研究所。那時候我想,在台灣生活,若不了解台灣的故事與背景,是沒有辦法真正的融入,於是我就選擇政治研究所。
我喜歡關於自由、民主這類的課,了解白色恐怖,你才知道過去多辛苦,現在的台灣人多幸福。以及台灣是如何從農業走向高科技的社會,這些都是許多年輕人都不知道的。我也覺得清朝的故事很有趣,像荷蘭人、葡萄牙人為什麼要來台灣,這對我來說非常新鮮。
圖/吳鳳選擇來台攻讀政治,了解台灣故事。吳鳳提供
答:讀政治所,對現在最大的幫助就是與台灣人溝通。可以理解對方在講的事情,像是許多外國人知道媽祖,但可能就不知道林默娘是誰,了解台灣人的背景,可以更貼近在地。
後來接觸表演、脫口秀,也上節目當嘉賓,我可以講台灣人的故事。主持旅遊節目「愛玩客」時,不是看到安平古堡、赤崁樓就只能說建築很美,而是可以介紹歷史,與荷蘭人當時來台灣的政治、經濟原因。我不希望自己只是在節目上看起來帥帥的。
曾有人說過我很幸運,因為我是外國人所以才能在台灣成功。但我反問,如果我去美國的話,你以為我會失敗嗎?如果我在美國,我也會用美國的方式來發展,好好投資、經營自己,補足自己內涵。若是以外國人就能紅的這個想法出發,那不可能有好的發展。
答:我很喜歡在台灣師生與同學間很堅固、緊密的關係,這是在土耳其沒有的。
政治所的陳文政老師,就是我在學習路上的貴人,到現在我們都還有聯絡。初次見面時他說:「我們來照顧你,在這裡,你也是我們的孩子。」他不會要求我只是讀書、考試,反而要我好好照顧自己,多運動、參與課外活動,認識台灣,珍惜自己的生活、生命。
「這個門就在這裡,隨時歡迎你來,有什麼問題跟我們講,」陳老師這樣說。我很喜歡他的人情味,每當我到他的辦公室敲門,他都熱情地說:「來來來,坐下來,我們一起泡茶。」他關心我的生活、學習狀況。這樣的師生關係,和土耳其真的不一樣,在土耳其,敲老師的門很有壓力,師生有一定的距離。
在台灣的校園,各種文化、宗教,都可以受到公平對待,教育也不受政治影響。但在土耳其,受政治因素影響很深,可能一個人是支持A,但我是B立場,兩個人就可能有摩擦。
答:克服跨國的困難,最重要的就是交朋友,參與各種活動。土耳其距離台灣8000多公里,語言、面孔都不一樣,不像去德國只要飛三個小時,來台灣要搭11個小時的飛機。
剛開始,我努力融入台灣社會,但身旁有些土耳其的朋友不適應,一個個離開了。有一段時間我是一個人,非常孤單。特別是過年時,我以為街上會有許多人,會很熱鬧,卻什麼人都沒有、餐廳也沒開。
圖/吳鳳融入台灣的過程也曾遭遇低潮,甚至罹患憂鬱症。(圖片取自臉書)
我生病了,得了憂鬱症。我在心理醫師面前大哭30分鐘,如果有人經過,可能以為我家裡的人都走了的那種程度。後來我交了女朋友,也認識台灣朋友,他們帶我認識台灣,去他們的家鄉,讓我慢慢走出孤單。
為融入台灣社會,我常利用下課空閒時間去打工,騎摩托車去很多偏僻的地方。我一直找試鏡機會,甚至只有500元,站在台北車站前的脫口秀,我也願意。現在回頭看,我不是突然成功,也不是突然有獎學金,我從一隻小蝌蚪努力變成青蛙,成功的路需要花時間才能鋪出來,這是年輕人要知道的。
假如想要做一件事,像是學好中文、土耳其話,或是學習剪輯影片,要讓人發現你是真的有興趣,採取行動去參與各式活動、接觸不一樣的人。很多人只是「想」達到一個目的,卻沒有實際作為,有很多的「可是」或是「我很忙」等藉口,但再忙會有總統忙嗎?若真什麼都不懂,我也是從頭開始學習!
現在,我依舊很感激這麼好的機會來到台灣,師大不管是校園環境,或充滿人情味的同學,甚至是和善、親近的老師,我都非常喜歡。作為一個會講中文的人,我想成為台灣與土耳其的文化橋梁,為我的家鄉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