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主要依靠從歐洲和北美進口的二手車,跟上不斷增長的中產階級需求,加上當地沒生產汽車,因此對進口依賴愈來愈高。QUARTZ 報導,在 2015~2018 年間,從歐盟、日本和美國出口的 1,400 萬輛二手車中,約有 80% 流向中低收入國家。非洲是全球每年二手車進口量最多的國家,隨著這種缺乏檢驗標準的老舊汽車進入非洲,加劇城市空污。
如 2017 年與 2018 年,荷蘭出口 3.5 萬台到西非的汽車中,大部分是 16~20 年的老車,由於缺乏監管標準來衡量進口車的安全和品質,這些車很多都低於歐洲安全和排放要求,造成汽車排放物成為非洲最大城市空污來源。
以奈及利亞城市拉各斯為例,這個擁有超過 2 千萬人口的城市以交通擁堵和道路蜿蜒曲折而臭名昭彰。世界銀行最近的一項研究數據顯示,這座城市的居民付出很高的代價,僅在 2018 年,空氣污染就導致 11,200 人過早死亡。受呼吸道感染風險較高的 5 歲以下兒童受影響最大,占 2018 年死亡人數的 60%。
圖/示意圖。
拉各斯是全球空污最嚴重城市僅次於北京,排名第五,儘管顯然存在排放惡化的危險,二手車仍然在整個非洲大陸需求旺盛,僅在 2018 年第 4 季至 2019 年第 3 季之間,奈及利亞人就花費 17 億美元用於進口二手車。
國家對二手車政策帶來不同結果,如烏干達對汽車進口的年限為 15 年,盧安達沒有限制,但在肯亞,進口車年限為 8 年,因此肯亞的燃料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水平與烏干達與盧安達兩個鄰國相比平均降低 25%。
另外一個問題是當地汽油通常具有更高水平的硫,使得問題加劇。2016 年調查發現,包括奈及利亞在內的 8 個非洲國家加油站樣本的硫含量比歐洲標準高 150 倍。
有些國家已經開始打擊空污,如模里西斯只能進口不超過 3 年的二手車,還為駕駛低排放或零排放汽車的居民制定財政激勵措施,因此帶動對二手混合動力電動汽車進口大幅增長。
接下來的 30 年中,非洲的人口增長將比其他任何地方都快,污染情況幾乎無法逆轉。最新研究估計,到 2030 年非洲大陸僅發電廠和車輛排放的化石燃料每年將導致近 5 萬人死亡。預計到 2030 年,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年排放量將比 2012 年的水平多一倍。
圖/Unsplash by Tan Kaninthanond
一些非洲國家則是制定汽車政策,以促進或振興當地汽車生產並減少汽車進口,但是,報導分析,這些政策距離全面生效並影響二手車進口量這個目標可能還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