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人的電台

兩位大叔聊古典樂,為何能在3個月吸引8萬人收聽?

兩位大叔聊古典樂,為何能在3個月吸引8萬人收聽?
作者:高宜凡
攝影:池孟諭
日期:2020-08-26

說實話,你上次聽古典音樂是何時?被疫情橫掃的2020年,不只旅遊和運輸業哀鴻遍野,仰賴現場活動的表演藝術從業者也很慘。但上線才3個月、沒有網紅名人站台的 Podcast 節目《大叔聊古典》,只靠兩位40歲上下的大叔閒聊,竟吸引逾8萬人次收聽。怎麼辦到的?

八月底的午後,來到南西商圈附近一處靜謐巷弄的錄音室,36歲的吳毓庭和44歲的徐鵬博,正準備開錄《大叔聊古典》第三季。

這集的來賓是鋼琴家沈妤霖,跟兩位主持人分享她在蕭邦國際鋼琴大賽首獎得主、越南古典樂巨擘鄧泰山(Dang Thai Son)身旁學習的心得和有趣經歷,三個人聊了快一小時。

在網路頻道上聊古典樂,會不會曲高和寡?

疫情讓世界暫停,「古典宅」毅然踏入音頻圈

答案或許令你意外。

「鵬博藝術」創辦人徐鵬博。圖/「鵬博藝術」創辦人徐鵬博。

甫公開上線不到三個月時間,前兩季的24集《大叔聊古典》,累積點擊量已經突破8萬,在一票以時事話題、新聞評論、生活娛樂等輕鬆議題為主的 Podcast 頻道殺出重圍,堪稱是最受歡迎的冷門 Podcast 節目之一。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為什麼做這個節目?說起來,是拜疫情所賜。

歷練多家唱片公司、10年前創立「鵬博藝術」音樂經記公司的徐鵬博,今年受疫情影響,活動幾乎全部停擺。有在聽 Podcast 的他心想,「反正音樂會沒了,就來試試看!」還是可以趁機做點推廣、甚至實驗一下狂想。

五月上旬,他找上多年好友、單簧管音樂家吳毓庭,雙方一拍即合。因為熱衷藝術傳播、常在古典樂刊物發表作品的吳毓庭,前幾年也嘗試在 Youtube 開設音樂新聞頻道,對採訪、錄影、剪輯等工作,都不陌生。

從繃出點子到做出第一集,兩人只花了不到兩週,連節目名稱也是坐在捷運站外,腦力激盪半小時就想出來,之後更有源源不絕的想法接連冒出來,至今已經上架合計兩季、共24集的節目,第三季也在緊鑼密鼓地製作中。

另一位節目主持人,單簧管音樂家吳毓庭。圖/另一位節目主持人,單簧管音樂家吳毓庭。

而更令他們意外的,是市場反應。

原本以為,這只是個陷在同溫層的冷門秀,儘管訂閱量還不多,但點擊數(打開音檔)已超乎他們的預期。

如邀請《樂之本事》作者焦元溥談《愛上古典音樂的120個理由》、2019年最有印象的三場音樂會、那些年我們逛過的古典唱片行,都是反應極佳的節目,請環球音樂古典暨爵士總監傅慶良來回顧唱片通路興衰史,那集還超過70分鐘,而且感覺還沒聊完、能再開續集。

一開始,兩人打算控制長度,怕拖太久會拉低收聽率。但截至目前,不少受歡迎的節目都超過一小時。吳毓庭分析,「好幾個點擊率高的節目,其實都蠻長的,」為進一步蒐集外界反應,最近還幫節目開了臉書粉絲團。

「那些年我們逛過的古典唱片行」是頗受歡迎的一集節目。(圖片來源:大叔聊古典 臉書)圖/「那些年我們逛過的古典唱片行」是頗受歡迎的一集節目。(圖片來源:大叔聊古典 臉書)

自在的聊天,也能吸引人進入古典樂世界

這就樣,由兩位平均40歲的「古典宅」在節目裡盡情聊天,預計邀請來賓名單還有超過20位,打算就這樣一直聊下去。

不過,徐鵬博強調,《大叔聊古典》不會刻意都找音樂家,「我們是想做的是『職人』訪問!」他做了10年策展,對於古典樂的產業上下游非常熟悉,深知這行有許多形形色色、工作有趣、且扮演吃重角色的幕後職人。

過去兩季,他們分別邀請過:音樂雜誌編輯、表演場所管理者、唱片公司經理人、兩廳院前後台專家、學校音樂班老師,還聊了不少跟古典樂有關的書籍和電影,題材相當多元。

兩位大叔覺得,只要聊得愉快、有內容,同樣可以吸引聽眾進入古典樂世界。圖/兩位大叔覺得,只要聊得愉快、有內容,同樣可以吸引聽眾進入古典樂世界。

事實上,這點正是他們跟既有音樂廣播頻道最大的區隔。

過去,傳統電台也有很多古典音樂節目,但走得多是音樂賞析路線。吳毓庭比喻,那類節目會跟聽眾講解這是哪首曲子、由誰指揮,「而且聲音要很端莊!」走帶狀節目的 SOP(標準作業流程),何時進廣告?何時停止?節目「斷點」很清楚,卻也造成許多限制。

有鑑於此,《大叔聊古典》特別注重聊天的「氣氛」,不刻意控制時間,也沒有明顯的斷點,只希望把主題談清楚、讓來賓們暢所欲言。徐鵬博直說,「我們的優點就是毫無框架,沒什麼限制,」就跟在學校愛樂社跟同好交流、瞎聊一樣放鬆。

圖片來源:「大叔聊古典」臉書粉絲團圖/圖片來源:「大叔聊古典」臉書粉絲團

專業科班出身、師大音樂系畢業的吳毓庭,也很認同這點。儘管外界都以為古典樂是有門檻的高級娛樂,但他依舊覺得,「就算看不懂樂譜,也可以來欣賞、投入其中。它真的沒那麼隆重,只是我們生活中的一個片段。」

默默努力了幾個月,引起不錯迴響之後,最近《大叔聊古典》開始接到業配了,甚至有和古典樂沒啥關係的食品廠商找上門。看來,古典樂的魅力,真的打到很多人。

可是,等疫情結束,兩人會不會回到各自崗位、去忙自己的事了呢?徐鵬博回應,「我覺得頻率還是這樣下去,因為它蠻好玩的,賺不賺錢沒這麼重要,」吳毓庭也表示,「如果 podcast 能創造收入,那也是『被動收入』!」能做到這樣,就夠了。

看來,兩位大叔在網路上跟大家閒聊古典樂世界的五四三,還會持續好一陣子。

疫情打斷許多表演藝術實體活動,卻在網路世界開了另一扇窗。(圖片來源:鵬博藝術)圖/疫情打斷許多表演藝術實體活動,卻在網路世界開了另一扇窗。(圖片來源:鵬博藝術)

關鍵字:人物軟實力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Podcast強檔《敏迪選讀》,怎麼讓人聽懂硬梆梆的國際新聞?
2020《社群藍皮書》:45歲是IG分隔線,Podcast待投入!
耳朵準備好了嗎?Podcast大軍搶灘台灣「聽覺」市場
高宜凡

高宜凡

沈浸傳統產業、經營管理 丶環保、能源、氣候、CSR(企業社會責任)等路線超過10年,多次執行國際報導及越洋專題,採訪足跡遍及兩岸、日本、東南亞、德國、英國、法國、瑞士、丹麥、馬拉威等地,並於2009~2016年擔任遠見雜誌「企業社會責任大調查」專案負責人,目前處於傳統平面雜誌和網路社群平台之間的迷離空間,尋求媒體數位轉型過程的一線曙光。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