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準備好了嗎?Podcast大軍搶灘台灣「聽覺」市場

耳朵準備好了嗎?Podcast大軍搶灘台灣「聽覺」市場 Ken和凱莉在「佈道大會」暢聊國際新聞;百靈果NEWS提供。
作者:王昱翔林鳳琪
攝影:蘇義傑
日期:2020-05-21

傳統廣播的數位轉型終於來了嗎?去年,連歌手韋禮安、閻奕格也上傳和好友的錄音訪談。不過這回大家瘋的不叫廣播,而是改頭換面的新興媒體「Podcast」。 

「歡迎收聽韋禮安跟你鳥鳥天!」3月底,韋禮安上架自己的Podcast節目,首集便邀歌手吳青峰上節目聊音樂、大尺度互開玩笑,迅速衝上Podcast排行榜第七名。

排名前三的當紅節目《百靈果NEWS》主持人凱莉表示,「韋禮安能吸引新的聽眾,把餅做大絕對是好事!」Podcast公司SoundOn共同創辦人顧立楷則說:「我已經聽十幾年了,一直在期待中文Podcast起來!」十多年前,他開始收聽美國Podcast節目。而今美國Podcast躋身主流媒體,台灣才正要起飛。

Podcast廣告收益, 美國近年成長驚人圖/Podcast廣告收益, 美國近年成長驚人

Podcast最早出現於2004年,是一種新型態的網路音頻節目。與傳統廣播不同,不受播出時間和地域限制。聽眾主動在網路搜尋、收聽喜歡的內容。簡單來說,Podcast之於廣播,就如同影音串流平台之於電視。

在美國,Podcast發展十餘年,是逐年增長的成熟媒體。美國互動廣告協會(IAB)調查,2018年美國Podcast廣告收益達4.8億美元,2020年上看10億美元。連臉書創辦人祖克柏、美國前總統歐巴馬都來參一腳。

數位新藍海,美國 Podcast 躍居主流地位

去年5月,顧立楷率先開第一槍,創立首間台灣伺服器、平台、廣告代理兼製作一條龍營運的SoundOn。「台灣有自己的平台很重要,讓大家知道中文是有市場的!」《百靈果》主持人Ken觀察,SoundOn投入後,台灣Podcast節目從原本20多個,驟增至200個。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不過,在文字、影音等眾多媒體爭鳴之際,Podcast如何逆勢突圍?

台灣緩步成長,近期Podcast搜尋熱度升溫。圖/台灣緩步成長,近期Podcast搜尋熱度升溫。

十多年前,因喜愛的體育評論作家投入Podcast開節目,顧立楷首次感受音頻媒體的魅力,「比起閱讀他的文章,感覺更接近。有點像你坐在他的客廳,聽他聊球賽。」

資訊爆炸的當今,「眼球商機」殺成紅海,「聽覺」反成了新藍海。如開車、煮菜、運動,都是音頻節目的潛力市場。讓曾任麥肯錫分析師的顧立楷確信,數位音頻背後蘊藏龐大商機。他創辦SoundOn,一口氣邀15位知名創作者開節目,包括YouTuber丹妮婊姐、法律白話文運動、人渣文本等,瞬間衝高Podcast節目量。隨後即展開三階段布局:

階段一,匯集人流。透過名人吸引新聽眾,帶動更多創作者投入,形成滾雪球效應。甚至免費讓創作者上傳自己的節目,累積平台內容。

階段二,廣告代理。累積聲量和內容後,廣告商陸續上門。SoundOn藉由數據分析,配對廣告和節目,再與創作者分潤。

階段三,節目代工。籌組資深廣播團隊,提供企劃、錄音、後製等技術,替企業客製化專屬節目,已有數家企業來敲門。

儘管Podcast市場仍小,但顧立楷並不擔心,因為SoundOn平台上架六個月來,已累積超過350萬次播放。他估算若按每週5%的收聽成長,一年內應可達到每月百萬流量目標。

而Podcast的創作者,又是如何圈粉?

用說的國際新聞,「百靈果」三招圈粉 

「這應該是台灣第一個Podcast實體活動!」《百靈果》主持人Ken和凱莉高喊,美堤河濱公園聚集的逾400位「教徒」響起如雷歡呼。教徒是他們對粉絲的稱呼。上架兩年多的《百靈果》堪稱台灣最紅Podcast。這場「佈道大會」,讓《百靈果》廣告飆升破萬元。

顧立楷創辦的SoundOn平台。圖/顧立楷創辦的SoundOn平台。

Ken和凱莉,最初由國際新聞翻譯起家。2017年和全國廣播簽約後才跨足音頻,並將節目上架至Podcast。去年卸下廣播包袱後,《百靈果》以「華語界最自由的雙語國際新聞」開場,除了代表掙脫廣播與NCC的言論枷鎖外,也凸顯自由、敢講等核心價值。

兩人分享《百靈果》圈粉關鍵。關鍵一,陪伴感。凱莉表示,《百靈果》掌握「陪朋友聊天的感覺」牢牢黏住聽眾。

關鍵二,內容致勝。由於Podcas僅靠音頻,少了酷炫的視覺特效,創作者更要深耕內容,而且適合一小時以上的節目,讓主題更深入,才能留住聽眾。

關鍵三,幽默感。兩人不諱言,《百靈果》國際新聞「又硬又冷門」,能吸引「教徒」,靠的就是幽默感。他們善用笑話、地獄梗和魔性笑聲穿插新聞間,讓聽眾樂意埋單。

月收聽近百萬次,當前台灣最高 

今年3月,《百靈果》單月收聽已逼近100萬次,堪稱台灣紀錄保持者。

問及Podcast產業何時成熟,Ken不改幽默地說:「等我們月入百萬的時候,哈哈哈!」他期許未來Podcast不只是興趣、業餘,能讓創作者有足夠收入,變成全職創作的新興媒體。

Podcast是值得投入的數位媒體產業新藍海。圖/Podcast是值得投入的數位媒體產業新藍海。

4月初,法務部槍決死刑犯翁仁賢。「法律白話文運動」同時在臉書與Podcast上談廢死,慘遭攻擊洗版,卻意外收到「很值得一聽」這種截然不同的回饋。「Podcast未必比文字有邏輯,卻更容易進入聽眾心中。」《法客電台》主持人楊貴智直言。

面對越來越多人投入Podcast,楊貴智分享《法客電台》的圈粉心法。

心法一,節目個性。創作者必須釐清節目主軸與特性,不應一窩蜂跟進主流。他舉例,《法客電台》正因為選擇較少人談的法律社會議題,「填補了某一種市場空缺。」

心法二,獨家觀點。聽眾會期待有收穫,而非僅傳達客觀資訊,因此要「有一點主觀」。「聽眾未必全盤接受你的想法,但仍會樂意收聽。」這是《法客電台》的深切體悟。

關鍵字:產業智慧政府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2020《社群藍皮書》:45歲是IG分隔線,Podcast待投入!
搶救媒體大作戰?澳洲、歐盟逼科技業吐出廣告利潤
為何他們能夠在2020立委選舉中勝出?關鍵在這裡!
王昱翔

王昱翔

《遠見雜誌》記者,主跑紡織製鞋、電機機械、自行車、航運等,關心傳產在變動時局下的轉型和傳承。 信箱:shiang@cwgv.com.tw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