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未來】國道五號通行費漲10倍?可行嗎?

政府處理雪隧塞車,「漲價」絕非唯一選項!

政府處理雪隧塞車,「漲價」絕非唯一選項! 提高通行費,真能抑制塞車?(圖片提供:鄭羽哲)
作者:鄭羽哲
攝影:陳之俊、蘇義傑
日期:2020-07-23

六月底的端午連假,連接台北和宜蘭兩地的「國道5號」(蔣渭水高速公路)出現大塞車,隨即引發「以價制量」的政策辯論。不過,調漲通行費真能解決問題嗎?

2006年通車、全長54公里的國道5號,在連續假期常是北部民眾通往宜花東地區的主要路徑,在「蘇花改」不久前全線通車,加上國人今年因疫情關係無法出國的情形下,各種觀光、休憩、訪友、探親的旅次全部撞在一起,締造了罕見的尖峰性壅塞情形。

替代路徑欠佳,才是北宜交通的問題根源

攤開北宜之間的動線選擇,若單純考量從台北市區到宜蘭和羅東,除了開車走國道5號,另外兩個選擇是北海岸的台2線(濱海公路),或和國道5號平行的台9線(北宜公路)。

但,稍微比較,就知道里程和時間都差很多。

資料來源: Google 地圖        製表:蔣佳妤圖/資料來源: Google 地圖 製表:蔣佳妤

以大家最常用的 Google 地圖預測,設定從南港到宜蘭,光是在無壅塞的離峰時間評估,就會發現無論走濱海或北宜,兩者行駛距離都是國道5號的兩倍左右,行駛時間更從國道5號的1小時內,倍增到2.5小時以上。

這代表什麼意思?就是說,即便用路人得卡在交流道等著開上國道5號,仍然很有可能比使用替代道路(濱海、北宜)更快抵達目的地。也因此,無論主管機關如何溫馨提醒、甚至警告,大家還是寧願走這條「鐵塞」的路。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嚴重壅塞引發民怨後,各方接連丟出許多交通建議和策略論述,比方用車牌號碼來控管(如單日單號、雙日雙號),甚至有學者直陳取消20公里內的免費優惠、並且提高假日時段的通行費,成為近來的熱門新聞。

每逢佳節必塞車,是許多用路人的惡夢。(圖片提供:鄭羽哲)圖/每逢佳節必塞車,是許多用路人的惡夢。(圖片提供:鄭羽哲)

事實上,經濟學的「以價制量」手段,有兩種層次的目的,首先,「需求」(開車的人)會因價格的提高而減少,其次,「供給」(交通選擇)也會隨著價格提高而增加。

不過,先不論駕駛人行為是否會因漲價而改,眼前的難題是,國道五號的路寬與容量就這麼多,並不會因此而增加乘載量。

無解塞車潮,得用更多「選擇」引導分流

對駕駛人而言,從A點到B點時,多會直覺選擇時間最短、距離最近、或最方便的路徑。

道路面積有限,車輛卻愈來愈多,是許多都市共同面臨的交通治理難題。圖/道路面積有限,車輛卻愈來愈多,是許多都市共同面臨的交通治理難題。

而縱觀北宜兩地的行車路線選擇,國道5號的塞車機率高,沿海景點眾多的台2線、或途經坪林與新店的台9線,同樣無法保障可順暢抵達。不走國道5號,還是可能換來一樣疲憊、距離還大幅增加的後果。

也因此,多數駕駛人寧可卡在交流道苦等,起碼能掌握從頭城進入主線道以後、到南港之間的路段特性。

過去,西部走廊處理具高度尖峰特性的運輸需求時,交通部往往是以「更多樣的選擇」來分散民眾運輸需求。例如高速公路在離峰時段提供通行費優惠,公共運輸系統(高鐵、臺鐵、客運等)加開更多班次。目前在北部都會區往東部的運輸走廊上,同樣需要如法炮製。

不過,現有國道系統除了服務自小客車,亦是北宜、北花客運業者的唯一路徑;加上臺鐵也有容量限制,面對當前龐大的運輸需求,縱使強化公共運輸服務能量,仍可能力有未逮。

如何將東部觀光人潮分流至平日時段?有賴主管當局的政策導引。圖/如何將東部觀光人潮分流至平日時段?有賴主管當局的政策導引。

那到底該怎麼辦呢?或許,交通部可做的另一方向是,嘗試調整現行的觀光補助機制和條件,誘導觀光人潮和運輸車流避開尖峰時段和假日,多在平日進入花東。

總之,沒人喜歡整天塞在路上(尤其是難得的假日),可是,當大量運輸需求老是集中在幾乎沒有其他選擇的路徑,塞車將是難以逃避的命運。這時交通主管機關能做的,就是提供民眾更多的交通選項,也唯有選擇夠多,才能分辨誰是「聰明的用路人」

關鍵字:觀點交通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政策解析】台61線超速罰單惹議,「區間測速」背後凸顯了什麼問題?
雙北請看看!巴黎共享單車Vélib'那些年演過的肥皂劇
全球最塞車國家!第一名上下班都讓人崩潰
鄭羽哲

鄭羽哲

臺灣大學土木研究所交通組畢業,現為「台灣鐵道暨國土規劃學會」理事,從小和交通工具打交道,長大後從求學到工作都沒有離開此領域,後來成為公共運輸的推動者與實踐者,也經營個人部落格「fabg's 航空.軌道.交通生活」,觀察公共運輸系統與社會發展的脈動。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