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改制十年回顧】

基隆市長林右昌:台灣還需要分直轄市跟其他縣市嗎?

基隆市長林右昌:台灣還需要分直轄市跟其他縣市嗎?
作者:馮紹恩
攝影:池孟諭
日期:2020-05-27

被兩大直轄市包圍的基隆市,長年背負「衛星化」宿命,一度是全國罕見的三高(失業率、離婚率、自殺率)城市。面對這些困難,施政評價不惡的基隆市長林右昌如何突圍?

在舊制時期,原本已經是「省轄市」的基隆市,資源及位階其實僅次於北高兩市,與台中、台南、新竹、嘉義平起平坐。

只是,由於緊鄰首都台北市,基隆老早就背負著「衛星化」命運。過去十年,鄰近的新北、桃園相繼升格為直轄市,在三都包抄下,論資排輩、比預算,基隆的相對剝奪感尤其強烈,難怪當地人常哀怨:「我們連雙北的附隨城市都不如,簡直是孤島之城!」

升格副作用多,台灣其實只需要「兩級」政府

對此,2014年上任以來,基隆市長林右昌就想方設法,希望「雨都」有撥雲見日的一天。

談起五都的改制,林右昌早在1993年進入台大城鄉所就讀,談起當時台灣縣市發展的願景,「我們有區域計畫,但是沒有區域政府;我們有中央政府,可是沒有國土規劃。」

基隆過去幾年的發展,稱不上特別好。圖/基隆過去幾年的發展,稱不上特別好。

改制原是為了合理化縣市治理範圍。起初僅規劃北中南三都,隨著新北、桃園跟台南「擦槍走火」的升格,如今的縣市結構和原先設想完全不同,「這是政治妥協的結果。」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現在應共同思考2020年,台灣的政府體制該長什麼樣子?林右昌認為,「直轄市的升格,對其他縣市來說一點好處都沒有。我們只需要中央跟地方縣市,二級政府體制就好!」

他解釋,這跟《財政收支劃分法》《行政區劃法》《地方制度法》有關,如《財劃法》的統籌分配款問題多多,各縣市都認為要修,但每每一談就成了政治議題。雖然修法遙遙無期,林右昌卻認為,即使《財劃法》不好,也不應成為縣市財政紀律不佳的藉口。

治療地方財務重症,寫企劃書爭取經費 

台灣加入WTO後,基隆市的財務命運就陷入急轉彎。由於需配合法規,每年少掉重要的財政收入商港建設費」,致使財務更加惡化,負債攀升,「到我接任時,負債比已近50%,已是『葉克膜』的重症等級。」

曾擔任游錫堃內閣的行政院院長辦公室參議、總統府秘書長辦公室專委的林右昌深知,財政要扭轉,就得跟時間賽跑。於是,剛上任的第四個月,抓緊提出「追加減預算」的機會,將過去的預算重新編列。

透過諸多努力,林右昌成功讓基隆財務逐步好轉。圖/透過諸多努力,林右昌成功讓基隆財務逐步好轉。

除此,林右昌也著眼「競爭型預算」,努力寫企劃書向中央爭取經費,「我們沒錢委外,只好在市長室把兩張木桌子併起來,帶著副市長、局處首長在這邊討論想法,圖自己畫,計畫書自己寫!」他苦笑。

此消彼長,5年多下來,基隆市的預算規模從160幾億,到2019年底來到199億;負債比率也從近50%的舉債上限,降到33.71%,共減少40多億的負債。

不少縣市受《地方制度法》的限制,行政機關的編制、政務官的任命、公務員待遇都比不上直轄市或中央機關,留不住優秀人才。但林右昌反過來用理念廣徵良才,「我跟他們說,市長什麼也沒有,但可以給你們舞台。」

縣市翻轉關鍵,要靠首長的治理能力 

他笑說,基隆市府就像梁山泊,有許多英雄好漢集結在這裡,「市長什麼都沒有,但有熱情。」比如都發處長、社會處長,過去他都不認識,但見面一談「就決定是你了。」

受限於法規和待遇條件,非六都的縣市政府常無法留住優秀人才。圖/受限於法規和待遇條件,非六都的縣市政府常無法留住優秀人才。

而對各縣市發展走向「M型化」的現象,林右昌直說,「教育」是最不該有城鄉差距的地方,「憑什麼比較有錢的孩子享受待遇比較好,比較沒錢的縣市孩子就比較差?」

在林右昌的眼中,他不只看見基隆市,而是看見基隆位處北部1000萬人口的大區域,「若把基隆當做北台灣重要商港,把整條貫穿北台灣的產業廊帶打通,那發展就會起來;北台灣發展起來,整個台灣也會上升。」

陰雨綿綿的基隆,近年在這位年輕首長的帶領下,已逐步擺脫陰霾。儘管財政稱不上富裕,但林右昌總能找出解方,帶領城市往前邁進。

看更多>>城市學數位專題「地方改制十年總城績」

被北部三大直轄市包夾的基隆,期待突圍而出。圖/被北部三大直轄市包夾的基隆,期待突圍而出。

關鍵字:競爭力施政滿意度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城鄉發展M型化的年代,更需要地方首長的治理能力!
新竹市長林智堅:小城市也可以做夢、打出自己的品牌!
彰化縣長王惠美:窮縣市光省錢不夠,還得出奇制勝!
馮紹恩

馮紹恩

記者。本為歷史人,誤打誤撞入了媒體的門,現在是一個待在台北快十年都要忘記自己來自高雄的假台北人。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