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股收納風潮中,業界發展最早者是本土業者「摩爾空間」。 2008年成立,在北中南多達40個據點、倉庫櫃位數超過一萬個,摩爾空間迄今服務超過三萬名消費者。
行銷副總陳靜瑜觀察,美國的迷你倉市場非常成熟,家庭倉庫使用率為9.5%。若以美國使用率參考,加上2018年底台灣家庭869萬戶估算,台灣約有82萬戶潛力。再以地狹人稠的香港為例,600萬人就有800多間迷你倉庫,台灣都會區至少有2000家迷你倉的胃納量。
至今,摩爾空間主要客群有八成是家庭用戶,客戶年齡約35~50歲,男女比例各半,只有約兩成是租屋族。
雖然商機可期,但也不乏挑戰。
首先,是客層集中在都會區,建置成本高。第二,迷你倉庫業者的角色就像是「二房東」,先租下數百坪大空間,經妥善規劃後,再切割成各式各樣櫃位出租。一邊充分利用空間堆疊,另一邊以合理定價吸引消費者。
圖/國內最早投入迷你倉市場的「摩爾空間」。
如位於台北市濱江街的旗艦店,權狀約800坪,高達四層樓,長年滿租率九成以上。鄰近內湖科學園區的內科店有703坪,滿租率達八成。「我們的倉庫看似偏僻,但四通八達,鄰近都會區,還有很多停車位,」陳靜瑜說,迷你倉儲的選點和定價都是學問。
不過,也有業者逆向操作、不推「近水樓台」策略。如2016年成立、來自香港的任意存 BOXFUL。
他們主打「自建物流團隊」和「到府收送服務」特色。把倉庫設在工業區,集中安置各方客戶的櫃位,省下租金。用戶有開櫃取物或更換物品需求時,只要線上預約,包括到府收送或送回指定門市,隨時更換或查閱存放物品。這種整合物流與倉儲的模式可有效「空間轉移」,拉出多達五倍坪效。另提供以箱計價99元起的親民價,對小資族很有吸引力。
任意存 BOXFUL 的主戰場原本在線上,2019年在每月平均成長10%的情況下轉戰線下。在民生社區、大安區及信義區等蛋黃區開出三家實體門市,正式殺入紅海。
走進大安門市,會發現這裡與其稱為「倉庫」,其實更像是「展示間」,除了大型櫃,也保留一塊可辦講座的公共空間。任意存BOXFUL總經理許仄偉坦言,他希望藉由教育市場,開發更多有潛力和需求的消費族群。
圖/任意存 BOXFUL 台灣區總經理許仄偉。
BOXFUL 的差異化就在於靈活的物流系統,先前服務散落在北部各區域的年輕客群,現在著眼住在精華區的租屋族和老街坊,讓他們有固定據點,可隨時調閱查看。許仄偉觀察,除了女性存放家庭換季物品,也增加不少男性用戶。存放物品包括戶外用具,如露營、潛水及滑雪用具,以及收藏公仔及球鞋等。
然而,安全與品質,仍是消費者選擇倉儲品牌的第一考量。業務涵蓋室內裝潢、搬家清潔的「信義居家」觀察,消費者在意的包括:空間的運用與存放品質,如物品種類與體積是否符合,有無恆溫空調,書籍會否有蟲蛀等。
隨著更多新進者加入,腦筋動得快的業者,出租的不只是空間,還衍生許多客製化服務。
如依照裝潢搬家、小坪數空間、搬家換屋等不同族群,規劃相對應方案。同時付洗衣費和倉儲費,就能完成換季收納的一站式服務。針對企業則提供企業倉儲,從雲端庫存管理系統、自建物流團隊,甚至電商開店平台,讓貨物從出倉、揀貨到運送一條龍。
圖/除了提供到府專人收送服務,就連換季衣物,都可以先幫忙送洗,再收納存放。
針對需要辦公空間的創業族,甚至有另一家本土業者「台灣便利倉」提供共同工作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