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才創業的整理達人,幫助別人、也幫了自己

走進陌生人的家,何安蒔用魄力整理了人心

走進陌生人的家,何安蒔用魄力整理了人心 《走進陌生人的家》作者何安蒔。何安蒔提供
作者:太報
日期:2019-11-13

跟著鏡頭親眼見到一個個凌亂的家,如何透過近藤麻理惠的巧手重生,《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真人秀讓全球再度迷上整理師這個行業。

在台灣,何安蒔(Sasha)同樣也有這樣的魔力,不只整理空間,更整頓了委託人的心。她也不吝嗇將這些秘訣分享出去,不只開班授課,更將心路歷程、各種案例寫成書《走進陌生人的家》。

整理,可以是件「很優雅」的事

「除了整理,我的課教很多內在的東西,自信心演練、溝通能力、洞察力,還要注重自己的形象,才能給人留下好印象。」何安蒔緩緩訴說她對形象的注重,語調柔軟而堅定,舉手投足都散發迷人的姿態。

她說,因為熱愛懷舊風格,特別著迷老上海的時代感,「我覺得以前的人都很美,出門會好好打扮,從衣服配色、身段到說話,都是很優雅的感覺,我特別喜歡。」

她克服與眾不同的恐懼,嘗試穿上旗袍,看著鏡中的自己,那種優雅、藝術的感覺,讓她愛到不行,自此後,她的衣櫃逐漸被旗袍塞滿。而在她心中,整理也是一件很優雅的事。不是家事媽媽或收納達人,而是藉由整理師,傳達內心和空間的療癒,所以她將旗袍的形象畫上名片,時時展現這種優雅的心境。

走進陌生人的家,何安蒔用魄力整理了人心_img_1圖片取自何安蒔臉書


缺點變優點,天生要當整理師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成為整理師之前,何安蒔做過30幾份工作,因為想要嘗試挑戰的太多,常常看到什麼機會很有趣、值得挑戰就去了。一晃眼35歲,她陷入自我懷疑,年紀不小了,沒有專業能力,是不是一輩子只能這樣,每天打卡上下班,領死薪水到退休?沒想到空窗期的一個想法,竟讓她成為新興產業的開創者之一。

她解釋,因為有前面30幾份工作累積下來的經驗和能力,加上追求完美的性格,讓她擁有良好的洞察力、溝通力和自信心,恰好是成為整理師的三大要素。好的洞察力,才能夠快速看出環境狀況,點出委託人的問題,溝通則是整理過程中持續要做的事,另外,足夠的自信心才能展現專業,取得委託人信任。

她擅長指出缺點,並提供完整解決方案,不過因為說話直接,有強迫型人格和完美傾向,常期望對方一定按照她的方法做,當員工並不討喜,卻是成為整理師的好條件,她興奮地說:「你看,委託人拿著錢拜託你找出問題,直接了當地說出來,他們還會覺得你說得很好,真的很適合我的性格,太完美了!」

先整理「心」,再整理「空間」

「其實一個家的呈現,反映很多事,家庭成員的關係、內心狀態、地位和比重,還有房間主人怎麼看待自己。」何安蒔強調,住家凌亂都是有原因的,成長經歷會反映在環境上,不能輕易歸納成性格懶散。

從分類、動線調整、挑家具、丟東西,每一項都是學問,大多數的人不知道該怎麼做,也沒有人可以教,她的任務就是找出當事人面臨的問題,提出適合的解決方案,讓人與家都煥然一新。

何安蒔的客戶9成是女性,很多人不擅長整理,瞞著老公或公婆,請她裝成是朋友到府協助,連費用都是偷偷拿私房錢給的。看著這些客戶,往往讓何安蒔感嘆,「整理」是一種技能,沒有人與生俱來就知道該怎麼做,為什麼有這麼多女人因為不會整理,要受這麼多委屈?

走進陌生人的家,何安蒔用魄力整理了人心_img_2圖片取自何安蒔臉書


她在將自己一路來改造住家的艱辛歷程寫下,希望可以激勵那些礙於空間或現實,現階段無法住在理想中的環境人們,可以從小地方著手去做,一點一滴的改變,只要有計畫性的努力,總有一天,每個人都可以擁有心目中理想的家。

同時,她也想提醒這些女人,「要多心疼自己,如果現階段卡住的是關係而不是空間,你永遠有權利去選擇,什麼才是你想過的生活。」

找出專屬風格,每人都有適合的整理師

何安蒔的整理術,沒有一定的流程和規則,她會針對每個家的狀況對症下藥,「我會跟學生說,要用一張白紙的心,去吸收更多東西,才可以接受更多不一樣的委託人。」

她見過許多人強制斷捨離,把家裡東西都丟光又後悔,重新買回來,若是一昧推崇極簡風,可能導致其他家庭成員的困擾,管理師和委託人也會有磨合,應該要尊重每個人想要的生活方式。

至於掀起旋風的怦然心動法,因有固定儀式和流程,許多人因空間小或有時間限制,往往有「無法正式開始」的困擾。她建議,每個人罩門不一樣,對物品執念也不同,可先處理自己比較有把握的空間,獲得信心後,再繼續面對其他魔王。她深信,每個人都有適合的方法,也能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整理師。

本文轉載自2019.9.26「太報」,撰稿:周筠羚。

關鍵字:人物經濟就業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下班不用回Email!全球工作最幸福的10座城市
漫步安平運河,遇見台南最美書店「烏邦圖」
空間也能「斜槓」?這群南漂客把恆春老屋變得超有趣!
太報

太報

為有情人物發聲、讓社會更有溫度。 運用年輕世代擅長的工具、創意的對話方式,分享有趣的話題、詳實的資訊、多元的觀點,帶給大家更貼近生活的報導內容。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