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家小一點,讓夢大一點,美國熟齡族掀起「微屋運動」

讓家小一點,讓夢大一點,美國熟齡族掀起「微屋運動」
作者:50+
日期:2020-03-20

近年在美國風行的「The Tiny House Movement」(微屋運動),提倡「房子小一點、生活更自由」的概念,鼓勵人們思考:真的需要這麼多空間嗎?在2008年全球面臨金融風暴及房地產崩盤的危機後,小屋成為許多年輕人或退休族的居住選擇,不作「屋奴」,而是讓房子成為理想生活的實踐夥伴。 

你可曾想過,退休之後的「房事」該如何解決?老後的自己,還有力氣整理偌大的家嗎?因為想過簡單一點的生活,不被房子控制人生,在美國,愈來愈多的退休熟齡族,選擇把自己的家變小。

有人把家裡的RV或是露營車換成可拖著走的迷你小屋,想要和遠方的家人或好友聚會?沒問題,直接帶著家上路,或是把車停在家人後院裡,既能就近互相照顧,又能保有隱私感。也有許多單身或喪偶的熟齡族,不想一個人守著空盪盪的房子,決定將房子「改小」,既合身、也合心。

不當一輩子「房奴」,解放財務與生活自由

「微屋運動」最早可追溯到1997年,由一個居住在愛荷華州的美術老師Jay Shafer,為自己打造了一間帶輪的移動小木屋,並出版《The Small House Book》,談住小房子的諸多好處:節省能源、建材及空間,同時對環境的影響更小,此時的微屋運動,主要著眼於環保層面。

住在可移動的迷你小屋裡,把家帶上路,想去哪就去哪。出自wiki圖/住在可移動的迷你小屋裡,把家帶上路,想去哪就去哪。出自wiki

和多數亞洲國家地狹人稠的環境不同,對於大多數的美國人而言,居住在寬敞的大房子裡,是再理所當然不過。「微屋運動」的推行,等同是挑戰美國人「大即是好」的普遍觀點。

直到2008年後,金融風暴以及整體大環境景氣不佳的種種因素,讓許多人開始思考如何把日子過得簡單、輕鬆一點。根據調查,美國人平均把薪水的1/2~1/3用於購屋,至少得用工作15年的薪水,才能買得起房子,更有76%的美國人是過著月光族的生活。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一輩子拚命賺錢,買了其實超出自己需要的大房子,接著又要花更多錢去填滿它……許多人開始厭倦這樣像是在老鼠滾輪中無止盡奔跑的生活,「Tiny House」的概念於是延伸成為「Tiny Life」:不要在房子上耗費太多的時間和心力,換取更多財務與時間的自由。

22歲的網路創業家Brent Heavener,在IG開設「@tinyhouse」帳號,收集了全世界各種小房子的照片。出自tinyhouse IG圖/22歲的網路創業家Brent Heavener,在IG開設「@tinyhouse」帳號,收集了全世界各種小房子的照片。出自tinyhouse IG

熟齡族也愛迷你房:預先整理,不麻煩孩子

年輕人開始想換小房子,可能出於理財與生活價值觀的改變,但對於可能已經擁有房產的退休熟齡族而言,為什麼把房子換小會更好?

72歲、有5個子女的Bette Presley認為,如果等到自己哪天生病、沒有體力了,孩子在照顧母親之餘,還要整理自己長年累積的各種物品,會是件既瑣碎又累人的事。她決定處理掉原本的房子,搬進一間只有166平方英尺(約4.7坪)的小屋裡居住。Betty說:「我想跟大自然更親近一點,而不是住在養老院裡。」

把家縮小的過程並不容易,決心過著「斷網生活」的Bette,把電視機、微波爐、電腦和笨重的沙發、大椅子都丟了;多年累積下來的賀卡、信件在經過仔細審視之後,大多數也都進了回收桶。

「活在一個鼓勵消費的社會裡,大多數的時候我們都買得太多了,有些東西我們並不是真的需要。住在小房子裡,自然可以減去許多生活開支。」

如今她的新家配置簡單:小屋內有一個附火爐和烤箱的小廚房,一個水槽、一個小冰箱,衛浴設備,扣除起居空間之外,甚至還有一個可供客人住宿的房間。「這對我而言,已經很足夠了。」

客製化配備,打造自己的夢想小屋 

為了滿足熟齡族群的需求,這樣的迷你小屋,也提供更多對年長者友善的裝潢組件可選擇:像是高度較低的櫃子和檯面,甚至是可供輪椅通過的無障礙設施,或是提醒他們按時服藥的智能裝置。

像是60歲的Dani:雖然得靠輪椅移動,卻仍然夢想擁有自己的迷你小屋。她花了兩年自己設計規劃,除了有便於進出的坡道,喜歡睡在閣樓的Dani,甚至運用了攀岩安全帶,製作了一個升降椅裝置。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迷你小屋一樣能達到舒適的家居環境。出自Country Living圖/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迷你小屋一樣能達到舒適的家居環境。出自Country Living

2015年,美國的一項調查指出,有30%的迷你小屋居民,為年齡在51至70歲之間的熟齡族群,這代表著:迷你小屋,可能將成為一種新的熟齡生活風格。

美國香腸品牌Johnsonville與Uber則是在同年推出一項別具創意的「阿嬤送香腸到你家」(The Sausage Nonnas,Nonnas為義大利文中的奶奶之意)計畫,3位義大利裔的美國奶奶:Antonia、Gina以及Lidia,各自拖著一棟可愛的迷你洋房,將道地的義式家常料理:肉腸、千層麵或焗烤肉丸,「連人帶屋」送到訂購者的手中。

迷你小屋的風行,代表愈來愈多人試圖找回人生主控權,找出自己真正想過的生活,而非受主流價值觀左右。許多加入這個行列的熟齡族,則是在自己構築的理想居所中,找到最愜意的老後生活樣貌。

本文經50+ FiftyPlus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https://50plus.cwgv.com.tw/articles/index/17283

關鍵字:趨勢多元包容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好的建築是里程碑,壞的是墓碑」建築師潘冀打造熟齡好宅
香港房價、房租狂飆16年,連豬棚、鴨寮都改裝住人
22縣市危老住宅大盤點!雙北都是重災區
50+

50+

50歲後還不錯!用新的方法,創造自己的理想老後

「50+」生活誌(FiftyPlus)是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成立,台灣第一個專屬50歲前後世代的新媒體與生活風格社群。提供國內外創新、高品質老後生活的方案與活動,顛覆你對老後的思考!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