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夫專欄】山東人在台灣的麵食故事

【魚夫專欄】山東人在台灣的麵食故事
作者:魚夫
攝影:魚夫
日期:2020-03-21

有一回去中國山東旅行,見識了所謂山東大饅頭,那尺寸很嚇人,拿來遮住整個臉龐綽綽有餘,山東籍的導遊說這種饅頭他一天要吃個兩三個,啥?您一個人就能吃那麼多嗎? 

在台灣,山東饅頭的長像則小得多了,不過比起發源地那種乾柴感覺,不是老王賣瓜、自賣自誇,確實Q彈許多,這和台灣的麵食故事有關。

台灣人在戰前主要是米食,麵粉製作的糕餅等,通常只是點心,山東饅頭當然是戰後才流行開來,這是因為國民黨1949年撤退帶著大批難民來台,當然會面臨食物危機,情勢險峻,所幸1950韓戰爆發後,美國重新考慮台灣的戰略地位,於是開始經援,其中的民生物資脫脂奶粉、麵粉、食用油等,是經由教會、眷村等發放。

當時在政府建設中,有些打工的薪水就是麵粉、油等,因為美國的麵粉袋是純綿製造,所以在物資匱乏的時代裡,認為要再加以利用,這拿來縫製內衣褲正好,從此才有那種印著「中美合作、淨重20公斤」、還有國旗的內衣內褲,純綿的、那時代都用日語呼之為卡動(コットン),也算品質不錯的衣服材料了。

麵粉暫時解決了糧食危機,但有個聰明的生意人,山東來的苗育秀,他向經濟部長尹仲容建議請美國改以小麥援助,如此一來用小麵磨麵粉,就會有麩皮,可以當飼料,有利畜牧,其次,買小麥來台灣磨,不但比直接進口麵粉的量還大,而且也比較新鮮。就這樣拍板定案,美國也同意,這位苗育秀趕忙開設聯華麵粉米穀廠來賣麵粉、精麥,居然贏得了台灣「麵粉之父」的美名,也就是如今聯華神通集團的創辦人。

一碗羊肉麵。圖/一碗羊肉麵。

麵粉廠開始生產了,但老百姓總得誘導他們改吃麵食,所以政府、美方和麵粉業者就成立了麵麥食品推廣指導委員會、麵麥食品推廣執行委員會等來推行麵麵食,大力宣揚麵食健康成份超過稻米,吃了可以強身云云,還到各地去示範表演製作饅頭、水餃、小籠包、蔥油餅和西點等等,更廣設製作課程,培植製作人才等,就這樣逐漸一步步改變台灣人米食為主的習慣,麵食的消費族群越來越多了。

擅製麵食的山東人是這波推動麵食的生力軍,台灣到處都有山東人在包餃子、擀麵、做餅⋯⋯,譬如牛肉麵的起源,一說起源於岡山的四川籍老兵用豆瓣醬調製而來,另一說則為眷村裡的山東退伍老兵做出來的。有一回我到現在僅存少數的清真認證店裡品嚐牛肉麵,和老闆閒談之間方知他已是山東人第二代,而且是穆斯林,進一步知道原來山東回族的人口也很多。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所謂清真認證的店一定會在門口或餐廳裡的顯眼處貼出認證通過後的標章,寫著個好大的Halal,這在阿拉伯語中是「守法的」意思。對於每位穆斯來說,飲食必須遵守Halal和禁食「不潔的」(Haram) 的伊斯蘭戒律,非穆斯林、不明究裡的人當然也可以入內消費,吃完付錢走人,只嚐美味,無關乎宗教信仰,只是一旦取得認證,那麼就會有更多的教徒前來交關,藉此可以衡量一個國家對穆斯林觀光客的友善程度。

Halai的牛肉麵店,從進行宰殺牲畜時就得先虔誠禱告,過程裡除了規定的宗教儀式外,也極其注意衛生和清潔等,和市售的食材比,絕對是兩回事,總之,有了驗證,不但穆斯林,連教外人也都吃得安心。

有一天來到三重區的集成和集美路口的美食集中區,發現賣牛、羊肉的麵店,味道不錯,只差Halai認證,否則穆斯林也可前來享用,但聽老闆娘的口音,才知是老闆從山東娶回來的老婆,看來娶個山東媠某,好像就不會走味了!


關鍵字:旅遊產業重生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魚夫專欄】美酒加咖啡
【魚夫專欄】來談艇仔粥
【魚夫專欄】佛心來著!桃園客家菜包
【魚夫專欄】吃麵又吃驚,桃捷美食雞玉錦拉麵
魚夫

魚夫

漫畫家、評論家、電視台總監、名節目主持人、動畫公司老闆。在將屆半百之年自求隱退,毅然決然離開台北,移民台南,開始樂活人生,尋找新生命。 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博士班。自1982年至2004年曾任職報紙、廣播、電視台等媒體,已自弘光大學退休,現為台南應用大學榮譽教授。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