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剛開幕,居然可以免去排隊的辛苦,不過還是滿席,人聲鼎沸,機場裡的支店最大的不同,就是有費心為單人旅客、孤獨的美食家安排的餐點,不必點來一大堆,且為了初來乍到的外國觀光客準備的譬如台灣特色的牛腩麵、珍珠奶茶等,當然道地的港心點心,在這裡也可嚐得到,不過這艇仔粥我特別準備了許多故事來說它:
咱們只消到中國廣州或香港、澳門旅行,早上起來食一碗艇仔粥,在大飯店或一般的食肆都很容易吃得到,通常以魚骨(或豬骨、干貝)來熬煮廣東粥底,並也求其濃稠綿滑,配料為魚肉、草魚皮、蝦仁、瘦肉、油條、花生、蔥花,也有人加入浮皮(台灣人說磅皮,即炸過的豬皮),要更豐盛也可以,海蜇絲、牛肉、干貝絲、魷魚等都可添加,要是自家人來大快朶頤,那大可不惜血本,發揮創意了。
有首詩形容艇仔粥曰:
❝一碗艇仔粥, 江上客夢幽; 縱是黄葉落, 西風不知愁。❞
詩中提到江上,應是指它原本是珠江三角洲的水上人家(昼民)所創作出來的,在廣州西郊有條河道,兩岸因遍植荔枝,風景怡人,所謂的古羊城(廣州古地名)八景之一「荔灣晚唱」指的便是這裡,因有許多文人騷客進出,賞景之餘,但覺饑腸轆轆,便有「艇仔」來賣粥,一碗熱呼呼的粥品下肚,自然就算是秋季來了,枯黄葉落、秋風冷洌,也沒在怕了啦,所以艇仔粥還得戴頂地名帽字成為「荔灣艇仔粥」。
荔灣艇仔粥還不只有詩為證,其聽聞有兩則典故:
一是原來從前有位名喚金水的少女,因為心地善良,居然把父親從艇仔上釣到的一條鯉魚給放生了,後來其父罹患重症,金水無助的駕艇來到江邊祈禱仙人保庇,忽然一位仙女從水上冒了出來,原來是那時被她放走的鯉魚變身的,乃教她用魚蝦煮粥之道,再加入油脆的配料,說這一味可以讓她呼賣,保證生意沖沖滾,財源廣進後自然有錢帶父親去醫治了。
少女金水因為在艇上放了那尾鯉魚的,為了紀念所以呼之為「艇仔粥」。
圖/艇仔粥實景。
典故不只女版,也有男版。謂廣州有一位家道中落的「西關闊少」,為了糊口乃不得不做起飲食生意,在珠江三角洲中做了一艘約4米長的艇仔來賣粥,想來他的手路委實高超,口感豐富、甚是鮮美,推出後,大家一試成主顧,所以人人都以「艇仔粥」來稱呼這款美味了。
老廣主食的次序是粥粉麵飯,粥為榜首,「有粥食粥,有飯食飯」,換句話說有粥先吃粥,無粥就像台灣人講的一樣,吃飯是無魚蝦也好的選擇了。
不過粵人煮粥有三個火候層次,即老火粥、明火粥和生滾粥。老火粥米要煲上三個小時以上,直至見水不見米,水米溶一為止,皮蛋瘦肉粥、下火粥、藥膳粥等都均屬老火粥;明火白粥,則要求黏糯香腴,務令米粒的米形呈米糊狀態,食來甘香醇厚;而艇仔粥、及第粥等,用預先煮好的白粥再羼入新鮮食材的做法,那就是生滾粥了。
一早出入境,能在機場遇見令人垂涎欲滴的艇仔粥,又可好整以暇的觀賞客機此起彼落,想想待機又何必去貴賓室呢?
影片分享: